APP下载

《王子与贫儿》原著中的对比艺术分析

2017-04-17郑晓瀛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郑晓瀛

摘要:《王子与贫儿》是由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十九世纪后期编著的小说,为了深刻映射出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现状,作者决定凭借十六世纪的英国作为背景,开展不同形式的对比描写,不单单勾勒出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情节、性格各异的角色,收获令人捧腹的戏剧幽默效应,同时更由此展现出作者弥足深入的中心思想。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结合丰富实践经验集中化探讨这部小说原著中的对比艺术,希望能够借此挖掘出全新的解读路径,引起更多人员的关注和阅读。

关键词:《王子与贫儿》;对比艺术;角色差异;紧张情节

透过以往视角观察审视,之所以《王子与贫儿》收获较为理想的关注实效,主要就是因为作者运用了高超的童话叙述、幽默讽刺和对比等手法,而当中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灵活舒展的对比艺术。作品之中主要凭借色彩鲜明的人物进行对比,将富人和穷人天上地下的生活状况予以客观阐述,并摆明作者对这两类人群的态度。归结来讲,这本著作深刻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评情绪,因此持续至今仍旧能够引起诸多读者的心灵共鸣效果。至于该类著作中对比艺术具体的处理要点,将如后续内容一一阐述。

一、《王子与贫儿》小说的文学艺术造诣研究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小说《王子与贫儿》之中树立起别致的文学艺术风格,不单单彰显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并且针对美国资本主义诸多丑陋现象加以批评讽刺,对于后世不同类型的文学创造提供丰富的灵感;再就是其语言之中往往蕴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能够渲染出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获取各国人民的热衷情感。

(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该类著作主要讲述两个孩子身份错位的故事,即一个是尊贵的王子,另一个则是身份卑贱的孩子,而王子却渴望到宫外自由生活、贫贱的孩子则希望成为万人跪拜的王子,终于有一日两人在意外状况下互换身份,并随即展开奇妙的经历。这种身份错位的情节安排在当时是非常少见且有趣的,许多读者都会情不自禁对两类角色今后命运产生遐想。而整部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可谓是既出人意料又维持在情理之中,因此长期吸纳较多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二)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

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主角个性都被塑造的极为鲜明。首先,贫贱的孩子汤姆内心善良且足够机智,尽管之后登上王位,却没有独占的野心,最后义无反顾地辅助爱德华证实其王子身份并重新登上王位,表现出汤姆心灵纯洁和善良的本性。其次,爱德华王子则是勇敢和执着的孩子,虽然说其重获王位期间遭受各类挑战困境,包括别人的嘲讽与冷遇,但是他从未轻易放弃,并在执着面对之后达成目标,这种种形象特征都深刻打动着读者,鼓励后世人们能够始终不渝地为理想奋斗。

(三)理想化的对比描写

小说在初步阶段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王子和贫儿身份差异描写的绘声绘色,尽管说两人出生日期相同且拥有相同外貌,但是获得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王子受到千万人关注,贫子则无人理睬。而小说之中仍有諸多巧妙的对比处理手法,细化的内容笔者会在后续内容予以详细阐述论证。

归结来讲,《王子与贫儿》这部小说之所以一直以来深受读者的热衷,主要是因为其已经挣脱传统的童话小说概念束缚,并且令更多的人体验到内心真善美的可贵之处,使得后世诸多年轻人敢于树立更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特别是在作者设计出的独特情节和巧妙沿用的各类对比艺术支持作用下,令后世诸多作家深受启发,更为日后诸多优质化的文学作品问世,奠定了基础。

二、《王子与贫儿》原著之中高超的对比艺术浅析

《王子与贫儿》这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对比手法,构造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刻画了性格迥异的人物,衍生出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并由此阐发出深刻的主题思想。具体处理细节将表现为:

(一)语言的对比艺术

1.不同类型语体的对比

在《王子与贫儿》之中有关不同类型语体的对比现象,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利用正经语言表达模式,进行社会之中诸多低俗现象描述。如小说中爱德华时刻强调他是王子,不过在亨利的视角观察,其不过是一个心理存在严重落差的孩子,为了能够令他的心灵得到适当的照料,亨利开始熟悉各类宫廷礼节并尽量予以顺从。当亨利新买一件童装或是皮鞋时,他会兴高采烈地跑到爱德华床边礼貌地询问:“陛下,您还没有睡醒吗?”。在这部分情景之中,亨利面对心理落差感较强的爱德华,时刻都运用“您”、“陛下”等至高无上的尊称,甚至还会低下身子询问其是否睡醒。这两类语体的对比,表现出深刻的贬义之余,还会令许多读者不自觉地欢笑起来。

2.角色间接引语和作者话语等语言手段的对比

在亨利与爱德华两类角色将各自经历全数告知之后,亨利开始恭敬地提出请求,希望其能够奉爱德华为陛下,并且得到其应允可以时刻坐在其身边,而爱德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他,并且封其为爵士。在此期间,亨利如释重负地坐在椅子之上,内心侥幸地以为以后终于不用被罚站了,可笑的童话故事里的国王还封了我做爵士。归结来讲,亨利将国王面前需要遵守的一切礼节都视为惩罚,爱德华开展的封爵等仪式在其心理自然也是闹剧,同步状况下作者亦在插话之中描写“荣誉赐座”、“此次封爵的事,也是真事”。作者的话语已然和亨利内心想法产生较为强烈的对比效果,更释放出显而易见的幽默艺术效应。

3.天真却又老实的角色塑造

关于天真又老实这类矛盾类角色,在西方幽默讽刺文学体系之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了,这类人群通常只会依照个人思维逻辑进行一切事情处理,但是偏偏是这部分思维逻辑存在着和社会大众强烈的差异迹象,因此往往会赋予小说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在汤姆担任过往期间,鞭童汉弗利一日委屈地拜见,并阐述其职业就是鞭童,之所以法文老师今天没有对其进行鞭打,是因为陛下放弃了读书,因此前来请愿。读者在阅读到此处时,不免会因为发现有人将鞭童视为职业的现象而感到惊讶,之后便会愈加投入到小说后续内容之中并且理清鞭童的逻辑思维。即王子在未能潜心读书期间,鞭童就会站出来替其接受惩罚,一旦说后期王子荣升为国王并且不再学习,鞭童就会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奉养家庭的资本。透过正常人群视角认证分析,鞭童实际上就是替人挨打,可汉弗利却始终将其视为职业并且对其恋恋不舍,这类角色和读者在对待相同事物上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思想,无形之中营造出较为突出的幽默感官效应。

(二)角色形象的对比艺术

1.角色自身的不协调和冲突性

主要强调的是作品中特定角色自身言与行、外在和内心、动机和结果等诸多差异化现象。如亨利与爱德华在赶往伦敦路途之中,爱德华特意叮嘱亨利将其写给哈弗特公爵的书信保管妥当并且在进入王宫之后亲自交予哈弗特公爵,而亨利尽管毫不迟疑地答应照办,内心却在嘀咕,可怜的孩子,又在犯病了。在这类情景之中,亨利这类角色尽管说嘴上答应,但是心里却是予以大大的蔑视,清晰地映射出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表里不一的状况。

2.不同角色之间性格的差异

结合以往诸多幽默讽刺文学著作进行阅读分析,可以注意到当中必然存在一对相互映射衬托的角色性格特征。在《王子与贫儿》原著之中就曾经描述这样一类情景,即雨果教唆爱德华去骗路人。一位善良的农民不知雨果佯装生病并热心前来看望,雨果假装推拖并说自有身边弟弟照料,只是上天对他们兄弟俩不曾眷恋,使得他们一直饱受病痛和饥饿之苦,并渴求农民赐给他们一点钱。而农民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钱放到雨果怀中,并交代爱德华说要共同抬着他哥哥到屋檐下休息,爱德华瞬间诧异并急忙解释道两人并非兄弟,并说明雨果不单单骗了你的钱还偷走了你的钱包。在这段描写之中,雨果的一切花言巧语都是为了能够成功盗取农民的钱包,而爱德华则直言不讳地揭露雨果奸诈行为。这两类存在显著差异化迹象的性格经过对比之后,各自都变得更为饱满和鲜明。特别是在后续描写的爱德华提示农民拿起木棒去揍雨果,而雨果狼狈地飞奔的情景,着实会引起阅读主体的欣然一笑。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王子与贫儿》这部小说原本就时刻彰显出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幽默且想象新奇等优势特征,尤其是经过作者高超的对比艺术处理之后,往往使得文章各类情景和角色形象变得愈加生动有趣。归结来讲,这部分对比艺术的存在,不单单令该类著作增添了文学方面的效果,同时更印上了显著的时代记号、赋予小说愈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如此一来,今后各类读者在欣赏这部分著作过程中,便可以深切真挚地体验到作者想要传输的一切思想情感了。

参考文献:

[1]廖海君.浅析《王子与贫儿》原著中的对比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33(08):155-171.

[2]冯彤.浅析《王子与贫儿》[J].青年文学家,2012,17(15):120-144.

[3]李丽阳.对比手法在《王子与贫儿》中产生的幽默效果[J].青年文学家,2013,26(23):110-123.

[4]趙博颖.马克·吐温小说的现实批判性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9(36):179-186.

[5]毛智.解析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中的黑色幽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9(06):114-125.

[6]于嘉琪.英美文学教学设计——以《王子与贫儿》为例[J].语文建设,2015,19(17):1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