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7-04-17陈艺辉

教师·下 2017年2期

陈艺辉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品质就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探索和创新提供平台。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学生想象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水的净化》这一节课在许多教师的眼里是无关紧要的一节课,甚至很多教师跳过这一节课或者让学生自己简单浏览一下。殊不知,这样的课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为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花千骨》这部电视剧大家喜欢看吗?花千骨为了拯救师傅,想尽办法,竭尽所能。今天大家也要当一回‘花千骨,来拯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师傅,如果没有这位‘师傅,我们将无法生存,这位‘师傅就是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我们每个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绝不可能几天不喝水。可是对于我们每天接触的水,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它正处于危难之中,它的危难来自哪几方面的原因?我们有哪些拯救‘师傅的方法呢?大家通过阅读,展开你的想象,说说你的方法。”这样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水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见解和措施。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尖子生或化学家,而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兴趣也是创新的基础。从教学实践来看,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产生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创新思维呢?我想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强化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探究的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分组探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探究后再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化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取知识结论,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就要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让各个环节充满趣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也要善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燃烧的现象,自己归纳出燃烧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总结出燃烧的概念,再根据概念提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并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开始讨论,设计实验。例如,将石子和面巾纸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石子不能燃烧,面巾纸可以燃烧,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接着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木条和煤块,发现木条能立即燃烧,而煤块却不能,得出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最后将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用灯帽盖住点燃的酒精灯,发现两者都熄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通过把本来要讲解的内容设置成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在适时给予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实现开放式教学,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忽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每种答案的背后都有不同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时,才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可能,才能充分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的独特见解。因此,我们在探究中要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有争议的主题,组织开展一些探究性強的活动,从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拥有创新思维是学习化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培养创新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靖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