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式”话剧道路的发展现状

2017-04-17张玥鋆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式话剧

张玥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要越来越高,对话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今“中国式”话剧艺术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并存、多样化发展的时代。本文将以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为例从“中国式”话剧主题方面对“中国式”的话剧道路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国式;话剧;林兆华;重塑经典

话剧,即以对话为主的综合性艺术,作为西方舶来品19世纪末才传入中国,在时代的变革中萌芽,在战火纷飞中发展,在民族解放中重生。话剧虽属于外来的戏剧形式,但其日复一日生长在中国的土壤中,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满足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品位,历经前人不懈的努力探索着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式”话剧。

一、在重塑经典中解读先锋

颠覆传统,反思历史。“中国式”话剧立足经典,挖掘出不同于原著的“第二主题”,在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读中塑造出独特的先锋性,满足了人民对于现代文化的精神需求,符合大众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其对经典重塑,虽有革新颠覆之意,却也是对经典的一种继承与发扬。于改革中继承,在破茧中重生。在快节奏的商业化时代中,再一次提醒了人们回首经典、关注经典。

而其先锋性表现在用当代人的视角来审视历史,使经典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强化与经典原著所不同的内涵,表达出当代人对历史与社会的真实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

林兆华话所导演的《赵氏孤儿》有两大突出的经典重塑,颠覆了人们对历史中所谓“忠义”的看法。第一,《赵氏孤儿》不再是一个充满忠义的故事而是一场呕心沥血的付之东流。一个不愿意为素未谋面的亲人报仇的赵氏孤儿,一个费劲心机却一无所得的程婴,一个为了复仇不择手段的屠岸贾。剧中没有十恶不赦、迫害忠臣的恶人,也没有有仇必报、忠肝义胆的英雄,有的只是蓄谋已久的政治仇杀,有的只是不再界限分明的道德标准。二十年前,屠家炙手可热,先王派赵盾屠其满门,二十年后,赵家功高震主,屠岸贾奉新王之命东山再起,杀得赵家家破人亡。多年后,新王再次忌惮屠岸贾势力,将赵氏孤儿带进宫中。一出原本赤胆忠心的英雄复仇故事变成了在帝王权术下的个人主义悲剧。屠岸贾和赵盾权倾朝野,却仍然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导演站在历史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着《赵氏孤儿》,这里没有平白无故便陷害别人的佞臣,也没有毫无缘故的复仇。屠岸贾为报灭门之仇所以迫害赵家,这让屠岸贾的初衷变得具有一定的理由,也让赵氏孤儿的复仇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导演从“人”的角度出发,让每个人物的行为都具有着正当化的理由。立足经典,却标新立异,没有一味的遵从原著所谓的忠义,而是对历史中的忠义产生了质疑。个人主义的力挽狂澜没有办法阻止历史前进的脚步,当忠不似忠,奸不是奸,所付出的忠诚是否还有意义?

第二,十六年后赵氏孤儿并没有成长成一位有担当的英雄人物而是变成了一位纨绔子弟,他没有复仇的野心,而是选择屈从于现实的安定。是忘记义父养育的恩情,按照父仇子报的准则,屠杀屠岸贾?还是违背仁义,忘记灭门之仇,继续委身家门?也许赵氏孤儿的心中也曾经犹豫的,彷徨的。但是在故事的最后赵氏孤儿还是选择了逃避复仇,跟随新王回了宫。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轻而易举的行为,却让程婴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抛妻弃子、忍辱负重,所谓的“忠义”在这个时候看起来时那么的滑稽可笑。我本心向明月,何奈明月照沟渠。你在为谁呕心沥血的付出,为一个仓惶而逃的背影,还是一个不知深浅的小儿。心中的忠义突然没了分量,曾经的坚持不翼而飞,漫天滂沱的大雨给程婴穷极一生的忠义打上了一个沉重的问号。

二、立足人性,叩问灵魂

以“人”为出发点,抠问人生命的灵魂。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理解人生与人性深厚的内涵与价值。林兆华先生所导演的《刺客》,讲述了一位义无反顾的“义士”为了先主之恩多次刺杀赵王的故事。即使在多次得到了赵王的寬容原谅之后,仍然没有产生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为了心中固执的“愚忠”一再复仇。故事的最后,赵王为了豫让不抱恨长终而故意甩动锦袍使其复仇成功,在一位君王的大义面前,一位门客的小义仿佛显得那么的狭隘。为了对先主的愚忠去刺杀一位心怀大意的君王,为了心中的小义却置天下的生死于不顾。导演颠覆了我们对于传统的“士为悦己者死”的看法,通过豫让与赵王两个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让我们对豫让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是什么值得豫让付出生命的价值去守护的?是为了报答先主的知遇之恩,还是为了天下苍生能择其明主。我们不难看出剧中的赵王是一个宽宏大量、心怀天下的明主。而一旦豫让复仇成功,得到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先主不会复生,而天下则会失去一位明主。这样的结果真的是豫让想要看到了的,如果不是,那么他穷极一生的付出是否还有价值。“中国式”话剧立足于人,旨在探讨人生命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以全新视角探讨价值,用独特的立意解读人生。

但是,反观《刺客》仍然会对当今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社会中,曾经的忠义则显得分外珍贵。豫让在主人死后仍然极尽生命的对其主人忠诚,让如今以“利益至上”为信条的人们不禁汗颜,物欲飞驰的岁月,忠义淡漠的时代,“中国式”话剧立足时代,重构经典,是对人灵魂深处的一次敲打,是对忠义淡漠时代的一次责问。

参考文献:

[1]刘彦军.中国话剧现场 [M].学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式话剧
话剧《坦先生》
中国式民主
话剧《二月》海报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二)(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