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7-04-17曹彩霞
曹彩霞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是每个教师应该关心、研究的问题。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笔者对此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是关键
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旧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够提前了解新知识中不懂的地方,因此听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从而使学生的听课更有效率。
怎样才能让预习的功夫做足呢?首先除了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还要把预习的任务安排详细,让学生能够带着目的进行预习。我把预习的任务分成两大类:基础任务和高级任务。基础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高级任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以下是我的课堂预习作业单:
(1)读三遍课文。第一遍默读(标出自然段并圈出生字所带的词语);第二遍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要富于变化,有恰当的动作以及语调的喜怒哀乐)。
(2)会写的字要写清读音、音序、偏旁,并组两个词。
(3)画出不少于3处好句并作上批注。
(4)提出两个以上不懂的问题。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从表达方法上看,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7)找找并阅读相关的资料。
这份课堂前置作业是针对高年段的学生。(1)至(4)是基础任务,(5)至(7)是高级任务。任务布置下去,一定要有对应的检查,如同桌互查、小组长检查、小组互查、教师抽查等。教师要多发现,多表扬,甚至可以采用积分累积,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换取礼物,让学生更有动力完成这个任务,使预习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全班参与,点燃激情
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要让学生感兴趣,方法有很多。我认为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是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挖掘文本信息,增加课堂信息量,让学生由此及彼,新旧知识迁移,课内外知识融合,把课本“读厚”。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情趣,再走出文本,用心感悟。把课堂变成乐园,任由学生在足够的空间里、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不但要在文本上吸引学生,而且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再有趣的教学方法用多了也会让人厌倦。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只有兴奋的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进入美好的境界,就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闻到芳香,又像是品尝到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读会;思辨性强的文章不妨让教室变成学生唇枪舌剑的“战争”。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谁是你心目中的大英雄呢?请用事实去证明你的观点。有学生认为是蔺相如,有学生认为是廉颇。我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分出谁是真正的英雄,而在于学生能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找出证明他们是英雄的原因。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从学生高高举起的手和闪闪发亮的眼睛就知道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方式,而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经过讨论,学生认为他们都是大英雄。由此可见,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语用训练
所谓语用就是语文的运用实践。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先生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運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务。就目前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比较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的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能力的低下,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第七次全国阅读研究会中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周转”,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们应该确定哪些语言文字为训练点呢?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难点处去确定训练点。第二:从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如字词辨析,听话、说话训练,典型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细节描写、托物言志),等等。
当然,每篇课文具体的训练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习题和学生实际去确定。
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因人而异,我认为只要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是真正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