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文氤氲校园经典润泽人生

2017-04-17刘秋平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诗文书香国学

刘秋平

湖南省衡东县迎宾完小(以下简称“我校”)坐落在素有“元帅故里”“土菜名县”之称的衡东县洣水镇迎宾路,学校创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16700平方米,校舍面积759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 46个,在校学生 3400多人,在职教师 148人。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崇德、尚美、求知、健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 “学校:常规+特色;教师:达标+专长;学生:合格+特长”的办学思路。自建校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县领先位置,名副其实地成了全县家长和孩子们首选的理想学校。

近年来,整个社会对国学经典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有关部门特提出了“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的十六字方针。我校自 2008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积累了一些做法,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让经典走入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文化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诵读国学经典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 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多措并举,将经典诗文带入校园,让经典传诵校园。如今的校园书香洋溢,书声琅琅,诗意浓浓。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诗词浸润心灵

在活动中,我校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研究,使得经典诗文诵读在学校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其主要措施有:

1.潜移默化的渗透,于无声处育人

学校的宣传栏里有经典推介;黑板报上有诗词经典专栏;文化长廊上有《弟子规》的连环画;各班的班级图书角里满是经典名著;学生的书包里还有《唐诗三百首》《千字文》;连过道、教室的宣传标语也是经典诗文名句。整个校园真可谓“抬头见诗文,处处是经典”。长期的耳濡目染,学校于有意无意中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2.持之以恒的诵读,让诵读成为习惯

每天的课前15分钟是自由诵读时间,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诵读;每天的课间操15分钟是全校学生的千人诵读时间,是各班的诵读大展示;每天的读报课是“经典讲坛”时间,由“红领巾”广播站,讲解国学经典中的故事;每周一节的经典阅读课,由各班的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阅读指导。

3.精彩纷呈的活动,让诵读整体推进

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多年来,学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整体谋划,有序推进。

“诗词浸润人生,书香洋溢校园”——古诗词竞赛活动是我校的传统竞赛项目,每学期开展一次,一、二年级是古诗词朗诵赛,三至六年级是古诗词笔试赛,随机抽取竞赛选手的形式,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花了功夫、获得了成绩。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2013年,我校举办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整场比赛,选手们端庄大方的仪态、生动流畅的表达、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话语,彰显了小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博得了现场观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2015年,刘志钊同学获湖南省中小学生“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演讲赛二等奖。

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2014年,我校举行了“读万卷书”讲故事比赛。来自各年级讲故事比赛的获胜赛手,用精彩纷呈的讲故事表演为师生们奉献了一道上乘的精神佳宴。

2015年9月,“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的经典诵读活动分低、中、高年级热烈进行。各年级的优秀选手们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最终有十二名选手获得了全校一等奖。孩子们对经典美文的演绎让在场的家长、教师赞不绝口。

不单学生有活动,教师的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形式多样,学校先后举行了“我与书的故事”演讲比赛、《弟子规》讲座、“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等活动。2015年11月,学校还组织了“青年教师诵读赛”。 学校全体教师以空前的热情,纷纷投入大赛之中。各年级备课组的成员,为自己组的参赛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不仅彰显了我校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更于经典诵读之中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

除了一些大型的比赛活动外,学校的常规活动也确保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顺利推进。如利用周前会,校长与老师分享名家教育美文、教育格言,让教师亲近经典;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诵《弟子规》,做儒雅人”的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通过每周上交一篇读后感、每周完成一页摘抄的作业,让经典诵读与日常教学紧密融合;通过家校互联平台每天发布任务,带动家长与子女同读经典。通过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班队活动,让家长体验经典诵读带给孩子的成长。

4.积极热烈的探究,让诵读成为教育研究

课程润泽,大音希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肩负着弘扬道德文化的使命。

(1) 开设校本课程。由于古文经典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 其内容和形式与我们现代生活已经相隔久远, 难免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上也有所取舍。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编写了《走进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分别从《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道德经》《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中选取与学生相关的句段,每个章节都有原文注音、重点词语注釋、白话文翻译及深刻的启示,旨在教育学生在诵读中悟理明志,从而达到修养身性的目的。同时,学校每周有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一年级诵读《三字经》和《弟子规》;二年级诵读《大学》;三年级诵读《中庸》;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孟子》;六年级诵读《论语》。每一学期安排不同的活动主题,不强求会背、会写,以契合学生的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的状态。

(2)与学科教学融合。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文诵读学习分析,背诵诗词经典文化,天天听语音、看字形、用字意,让孩子们从小对汉字产生浓浓的温情;音乐教学中,欣赏古典音乐、配乐唱古诗唱经典;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学习用图画表现古诗文的情节与意境。

(3)贯穿教育全过程。为使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学习更感兴趣,我们采用化整为零、零存整取、难点分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们见缝插针地组织诵读,早自习、课前准备、排路队都能听到学生们琅琅的诵读声。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要教孩子们读书,我们教师首先自己要读书。”在我校,教师们的读书氛围较为浓厚,每一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能看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类书籍。为培养书香教师,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了“教师个人书架”,并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充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提高理论修养;读儿童文学,体会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了解世事风情。

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或放寒暑假之前,学校都会给教师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课余时间阅读。提倡教师们每天进行一次“快餐式”学习,每天挤出30分钟时间读书、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每月摘抄一篇学习笔记,或是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读书体会、教育随笔。每学期还举行一次教师读书体会交流,推介自己最喜欢的书,介绍班级阅读的经验以及演讲、朗读比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使读书、爱书、品书在教师中蔚然成风。一位教师在自己的读书体会中写到:“用读书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用语言、用思想、用心灵去教书育人,给学生‘身临其境‘触手可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与感染,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师。”

为做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学校多次组织教研活动:推出教研课,开展业务学习,共同探讨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理念、方法、学习方式等问题。如我校教师针对音乐在诵读中的运用效果,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从而让学生做到了“乐读”“美读”,不少的教师还写出了相关的研究论文,提升了对这一活动的认识。2014年,秦枝花老师的论文《国学经典启迪人生》获市一等奖,尹娟老师的论文《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获市二等奖,阳云华老师的《示儿》在市小语古诗词教学说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5.多种多样的表彰,让诵读成为展示舞台

学校每学期期末都要对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如书香少年、书香班级、阅读之星、博才之星等。师生们在活动中齐参与、共分享,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俨然成了我校的文化套餐,成了学生们综合素质展示的大舞台。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让经典启迪心智

经典是民族永恒的宝藏。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在辛劳和付出中,全校师生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1.以诗文育德,塑造人格美

国学经典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化。以诗词曲赋文的形式记载下来,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诵读,让学生在了解、比较、品析、参悟和创造的活动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形成善的心性、雅的情趣和美的人品。

2.以诗文启智,渗透智慧美

国学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賢思想与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与智慧的能量。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能够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诗歌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孩子们在诵读中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淀人文素养,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3.以诗文品美,感悟艺术美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蕴涵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吟诵诗文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诗文的感染熏陶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4.以诗文怡情,促进和谐美

优秀的诗文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无不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美妙的意境,对人的性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延伸和升华,读之则朗朗上口,诵之则心领神会,吟之则意气飞扬。在诵读中,生命的能量在无比的欢愉中得到释放,心灵在自由而舒展的意境中获得怡心的体验和感受。

对学校教育而言,通过古诗文诵读营造一种适应生命成长的“书香”氛围只是一个点的突破。它正像那宣纸上一个生动的墨点,通过全校师生反复濡染,才让我们闻到了书墨飘香,听到了生命律动,看到了满园春色。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只是今天的收获,更是明天的求索。

四、“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让经典伴随成长

自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不足,放眼学校和师生的未来发展,我们仍将做好以下工作:

(1)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支持个性化的经典诵读。

(2)增加经典诵读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多诵。

(3)开展多样化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4)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5)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经典诵读活动再上一个新平台。

国学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我们要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路漫漫其修远兮 ”的执着,积极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的开展。

今朝让诗文氤氲校园,明日看经典润泽人生!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迎宾完小)

(策划编辑:苏 荣)

猜你喜欢

诗文书香国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