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忠诚书写无悔人生

2017-04-17潘静

现代妇女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区被告人当事人

潘静

迭部林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內,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有这样一位女法官,她扎根在此,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为了让藏乡群众知法懂法,在28年的法官生涯中,她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为藏区的稳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用忠诚书写着一位藏族女法官的无悔人生。她就是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省女法官协会理事杨华晖,2016年,杨华晖被省妇联评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

公正天平下的铁骨柔肠

9月的迭部秋高气爽,漫山遍野色彩斑斓,层林尽染,那艳丽的色彩犹如一幅鲜艳夺目的油画,把林区的曼妙演绎得淋漓尽致。

9月24日中午,刚刚吃过午饭的杨华晖与工作人员便早早出发了。这一天,她是要到已服刑完毕的杨马某某家中进行案后回访。当汽车沿着公路行驶到半山腰时,杨华晖一行便拎着礼品弃车徒步爬山,向着杨马某某家走去。

敲开门,只见一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一把拉住杨华晖的手,热情地将她迎进了家门。

“杨院长,快坐下,这么远的路,你们还要专程来看我,太谢谢了,快喝杯水。”藏族妇女用藏语热情地欢迎杨华晖一行人的到来。

“我们来看看你最近生活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和你聊聊天。”一进屋,两个人就用家乡话唠起了家常。

原来,这位40多岁的藏族妇女就是杨华晖的回访对象杨马某某。杨马某某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人抚养着3个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婆婆生活在一起。杨马某某曾因触犯刑法被公诉到了法院,杨华晖就是当时杨马某某案件的主审法官,而那个时候的杨马某某由于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感觉到自己无法面对儿女,给整个家庭抹了黑,她已经走到了丧失生活信心的边缘。

在了解了案情和杨马某某的家庭状况之后,杨华晖陷入了沉思。她多次开导杨马某某,让她放下思想包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她走访杨马某某的家庭,力所能及地帮助杨马某某解决后顾之忧。最终,使杨马某某重树信心,积极认真改造,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作为女法官,杨华晖有着女性所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她对待当事人热情诚恳,办事认真谨慎,她将女性的感性和法律的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杨华晖用女法官的柔情,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生硬的法条变得灵动,司法的过程也充满了温情。每当看到当事人眼中的焦虑,她总是劝慰地说道:“别着急,慢慢说。”每当看到当事人眼里的迟疑,她也懂得如何去打消顾虑:“请相信我,相信法律。”杨华晖就是用柔情中的刚毅,严肃中的亲和,把当事人的矛盾一一化解,把恩怨一一撫平。

为藏乡带去司法阳光

迭部林区法院审理的案件70%以上为涉林案件,被告人大多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和林缘地区的农牧民,文化程度较低,大多不懂汉语。杨华晖作为这里唯一的“双语”法官,案件的审理大多落在她的肩上。日常中,只要当事人中有不懂汉语的藏族人参加,杨华晖就当起了翻译。

2013年夏天,张某骑车撞死了杨桃某某家散养的小猪,两人就赔偿问题一直无法达成意见,最终闹上了法庭。杨华晖在案件审理中,一遍汉语、一遍藏语地主持着整个庭审过程,最终使原告和被告双方当庭和解,两人当场握手言和,张某也现场付给杨桃某某赔偿金。杨桃某某表示:“今后,仍要和张某处好邻里关系,藏族和汉族亲如一家,不能因此事而反目成仇。”

多年以来,杨华晖充分发挥精通当地语言的优势,熟练运用双语进行庭审,在近100多起案件的审理中担当了翻译角色,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在当地藏族群众中的威望也很高,藏族群众对杨华晖所办理的案件信得过,判得服。

林区深处的领头雁

“杨华晖在工作中细心、严谨,她从严要求自己,要求干普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为在林区的法院审判事业奉献着自己,她所审判的案件都公平公正,程序合法,为林区的建设和天宝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迭部林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树科这样评价杨华晖。

杨华晖自参加工作28年来,先后主审和参与审理各类案件400多件,无一错案发生,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林区法院先进个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陇原优秀女法官”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她作为副院长分管刑事审判工作以来,高标准、严要求,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适用法律关,正确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林区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作为一名法官,杨华晖带头开示范庭,带头编写量刑规范化案例,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就是杨院长这种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对待当事人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我。对于很多象我一样的年轻法官,杨院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在审判、调解方面,还是在对待当事人、接待当事人与他们的沟通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迭部林区基层法院法官田慧芬说出了众多年轻法官的心声。

以正直果敢赢得威信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刑事审判工作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因此,常常有被告人、当事人为逃避法律制裁、减轻刑罚托人情走关系。这正是考验审判人员能否廉洁自律、公正执法的关键时刻。有一次,杨华晖在审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的亲属曾托人出面说情,并拿出2000元现金想让她放人。杨华晖严词拒绝,并因势利导让其做被告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被告人积极缴纳罚金,认罪服法,争取宽大处理。最终被告人受到法律的惩处,杨华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公正廉洁”的真正含义。

“我是一名在党的阳光下沐浴成长的少数民族干部,能从事法官这样神圣的职业,而且是女法官,感到非常荣幸。加之老一代领导对我的言传身教,在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指引及感召下,我时刻抱着对党忠诚、对组织感恩的心态,完成好上级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杨华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2014年,在办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时,被告人与杨华晖是同村人,既不懂汉语,更不懂法律。案件审理前,说情者络绎不绝,有她的长辈,也有她的亲戚和朋友,他们说:“祖辈们靠山吃山生活着,砍几根木头能犯多大的法?还是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能手下留情吗?”甚至有的亲友说:“作为家乡的儿女,你不为家乡人造福就算了,还要给他们判刑,真是没法理解!”顶着巨大的压力,杨华晖用乡亲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耐心地解释,讲法律、讲政策,苦口婆心,细致入微。在友情、亲情与法律之间,她执著坚守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

“杨华晖院长在班子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她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领导的才华,让我们的班子成为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她淡薄名利,廉洁奉公,是一个无隗于‘人民法官神圣称号的人,一个真正把天平放在心中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迭部林区法院副院长朱正勇说:“她经常告诉全院干普,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因为我们心中有天平,有绿色。”

司法为民的铿锵玫瑰

既然选择了金色的天平,就意味着必须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而孜孜不倦地工作。28年来,一直行走在司法路上的杨华晖,将她的青春与热忱都奉献给了国徽下的事业。

她的办公桌上,常常堆满了文件、案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书籍;她每天要面对的是全院法官、干普和当事人;要考虑的是一些复杂棘手的案件。但每一次在办结案件后,看到差点拳脚相向的双方双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看到曾经愤怒或痛苦的双眼含泪微笑的时候;看到即将形同陌路的夫妻再次相依相偎的时候……杨华晖欣慰万分,那一刻,她觉得即使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责编 满天)

猜你喜欢

林区被告人当事人
我不喜欢你
被告人吴某某等12人诈骗一案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从梦想到现实
论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