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蚀》为代表分析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

2017-04-17李玲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特征

李玲

摘要:茅盾在其小说世界中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现代化、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异于传统女性的鲜明特点,她们被称为时代女性,大多沐浴在“五·四”运动中,借“五·四”运动获得新思潮的洗礼。在走向解放和革命的道路上,因不同的性格、经历、理想和结果使她们成为各具特色的群体,这些女性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构成了茅盾小说的独特艺术创造。

关键词:茅盾小说;时代女性;特征;原因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茅盾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五·四”时代中的时代女性的成功塑造。茅盾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分析力将正处当下时代发生巨大思想变化的时代女性糅合进创作中,将视野锁定在这些转型期的时代女性身上,把她们看作是“五·四”运动的载体,女性在他的笔下获得了社会话语权和决定自身命运权,对阐释当下社会和所处时代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价值。可以说,茅盾对女性的观察、理解和思考是独特的,是一名男性作家尝试着站在女性角度上,尤其是站在正处于转型期的时代女性角度上思考着女性本身的变化,肯定女性取得的成就,达到了女性书写的理想境界,也彰显出茅盾小说创作对时代女性做出独特刻画的贡献。

在茅盾的小说世界中,其笔下的女性多为“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开始丰富自我精神境界的、与革命道路相联系的时代女性形象。五四时期是一个时代文人反封建反礼教,提倡科学民主和迎接新文化到来的时期,在这个急剧转型的阶段中,文人们明白要想彻底的解放当下的社会,必须改造这些被压迫了许久的中国女性,她们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封建礼教和传统陋习在中国传统女性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开始带着强烈的个性解放迎接新思潮的到来,她们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也为自身的解放和思想进步而抗争,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代表着中国20世纪初女性形象的缩影。

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特点

她们是正处豆蔻年华的女性,抱着“个性解放”的思想来到大城市,以为大都市是与旧社会不同的新天地,是可以实现她们梦想的天堂,然而在追求个性解放和理想的她们逐渐发现,理想和现实依旧相隔遥远,她们站立的土地依旧是那片充满黑暗和虚伪的旧社会。这些年轻又没有社会经验的女性,只能处在黑暗现实里不断碰壁和不停挣扎,而后陷入苦闷寂寞,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对理想产生犹豫,或许最后的结局是坠入看不见底的深渊,成为旧社会女子命运的牺牲者,但又或许开始觉醒,向压迫她们的封建社会表达不满与愤慨。例如静女士,追求个性解放,也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静女士面对强连长的离开自己回到部队,并没有要求他留下来,而是选择放他走。在静女士的心里,自己和强连长一样平等,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时代女性,是可以为了理想和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牺牲小我以顾全大局的。再如章秋柳,在《追求》里的她富有朝气,起初的她富有理想,不愿挥霍青春,因此写下“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请自今天始”的勉励之言,但一路走着,却发现不过是渴望的美梦罢了,梦醒后发现自己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困境,她不断寻找出路,便不断碰壁;不断挣扎,便不断坠落深渊。想要拯救别人却染上了梅毒的章秋柳,最终也只剩下绝望相伴。茅盾笔下的这些时代女性的结局和她们最终走上的道路或许各异,但所呈现的共通在于,她们已经是一群与旧社会的传统女性完全不同的新都市女性,也是一群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理想实现而坚定踏上革命道路的新都市女性。

她们在外表特征上也有着共通之处。从人物相貌上观察,这些时代女性大多是楚楚动人的,有着弯弯柳眉、清澈干净的眼神、纤细的腰肢、雪白肌肤和匀称的身材,就连衣裳也是紧裹着身躯的,为的便是能完美地展现出妙曼身线。她们大多是20多岁的成熟女性,退去了纯情少女的天真和幼稚,呈现出的多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少妇风韵。

茅盾笔下的时代女性在内在特征中也呈现出共通之处。她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都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和革命进步,这些人生变化和得失经验都是历经痛苦和彷徨后才呈现在眼前的。她们虽努力追求理想和革命,但时代和命运的齿轮似乎并没有将她们囊括进革命前进的道路中,一方面,她们同进步男士一起,迎接着革命热情带来的种种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她们又游走在这些快速变化的新思潮和新观念中却无法找到安身之处,开始面临着种种精神迷茫和旧社会带给她们的压力,面临着被命运吞噬的危险。

这些时代女性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的感召下,开始有了个性解放和投身革命的要求,追求个性自由、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落后并自动与之隔绝,冲出封建传统对女性的壓迫与束缚,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发展都抱有美好甚至是有些许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现实往往充满绝望,并不断撞击和碾碎她们年轻的理想,使她们颓废消沉。理想无法实现,精神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这些年轻的时代女性开始面临着生与死的选择。好在,她们大多数人在痛苦的挣扎和冲突中仍然选择了生,或许这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是时代抛给她们的选择,而后才让她们对自己做出更真实的认识和判断,并从深渊中得到重生。

二、时代女性的爱情观

在茅盾笔下,时代女性的爱情观念也似乎具有相通性。茅盾将小说世界中的时代女性同中国的社会革命联系,用女性的改变表达革命带来的变化和革命道路进程,但这些年轻的时代女性还未来得及获得解放和投身革命,就在革命的浪潮中沉沦了。她们要求男女平等,却又没能得到完美爱情,这种来自情感上的失落使她们产生了强烈的失望感,而后开始推翻传统两性关系,尝试着从性爱和肉欲的满足中寻求刺激、寻找和构建男女平等的理想。在此期间,她们也承受着来自情感和理智的冲突,如同孙舞阳。在经历情感和理智的冲突之后,孙舞阳似乎已经找到了处理两者的相对平衡点,或者说是分清了情感和理智的差别,她不像丁玲小说笔下的莎菲女士那样追求情感与理智、灵魂与肉体合二为一的理想爱情,她很明白灵魂与肉体的距离,就像是明白情感与理智的距离一般。孙舞阳拥抱亲吻方罗兰却可以不陷入爱情,她确定自己不能太爱方罗兰,是因为她认为方罗兰是个好人,并且不能使方太太难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这种冲突使其自身走向成熟。

当然,这些来到大都市的时代女性是具有两面性的,既勇敢无畏、向往爱情,又懦弱和不敢向前迈步。如《幻灭》中的慧女士,把她与静女士对比之后发现,她比后者具有更多的勇敢刚毅和果断,但不可否认她也有软弱的一面。当她对抱素实行报复后,心理开始出现矛盾,甚至是悲伤。“她又想起自己的职业还没把握,自己的终身还没归宿;粘着她的人有这么多,真心爱她的有一个么?如果不事苛求,该早已有了恋人,该早已结了婚罢?”“現在已经二十四岁了,青春剩下的不多,该早打定了主意罢?但是有这般容易么?她觉得前途是一片灰色。她忍不住要滴下眼泪来。她想:若在家里,一定要扑在母亲的怀里痛哭一场了。”由其内心活动可见,在平静和骄傲的脸庞下,潜藏着的不过一颗脆弱又矛盾的心灵。但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曾指出,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实际上,纵观茅盾笔下的这些都市女性,她们的生活或许寻不到出路,爱情自由的愿望或许得不到满足,理想的实现或许破灭,未来或许找不到方向,但重要的一点是,她们的确在现实和革命中成长起来,似乎已经超越了鲁迅先生笔下所评价的“娜拉”。可以说,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带给她们的新思想和新行动。

三、时代女性产生的原因

首先,茅盾登上文坛时正处于“五·四”运动发展之时,这场启蒙运动带来大量的外来思想,五四革命者们开始从国民性入手,探索人的解放、妇女解放,反对封建婚姻。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变革,开始吸收西方多样的哲学思潮和文学艺术样式,如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对人美与丑的关注的贡献,这些艺术题材对茅盾的文艺理论建树和现实主义文学主张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茅盾对妇女问题的长期关注为其创作时代女性埋下了现实基础。茅盾在其评论文章《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中提到:“妇女解放这要求是根据人类平等的思想来的。因为凡是人类,都是平等的;奴隶要解放,所以那些奴隶的妇女也应该得到解放。”在长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活动中,茅盾接触了不少时代女性,这些时代女性为其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性的素材。再者,茅盾对《红楼梦》的情有独钟也影响了他对时代女性形象的生动刻画,《红楼梦》书写了一群追求个性自由、理想自由、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女性,《蚀》同样显现了这道独特的风景,并在这些在大都市苦苦挣扎却又在动摇后能继续坚持自己梦想的时代女性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说《蚀》是《红楼梦》的继续和另一份别样的诠释。

茅盾的小说《蚀》三部曲在急骤变化的时代变革中,描绘了“五·四”运动过程中时代女性的发展,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女性在面对命运坎坷和前途无望的现实中的个性和选择,这种交糅着女性和时代的伟大艺术使中国30年代文学创作和30年代时代女性形象形成独特的系列得以描绘。

《蚀》中走向大都市开始选择新的人生并投身社会革命的时代女性的现代性特征是没有标准的,她们本身不是革命者,是在社会和时代发生转变的时期变成“新人”和“时代女性”,但她们依旧会陷入平庸、追求刺激或是满足肉欲。她们所面对的时代环境和时代气息又是无法掌控的,因此,她们成为了“自由人”,这种“自由”虽更大程度地摆脱了传统女性的依附性,但依旧游离在时代表层,成为社会的“边缘人”。

茅盾对时代女性的真实再现与他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有关,他追求“间离”效果和客观再现的叙事方式对生活加以把握,并努力还原人物原型,使作品成为生活的真实文本。当然,茅盾在创作中不免以自身男性的出发点去把握对女性群体的书写,在刻画女性外在和心境时带上了男性的色彩,但在其创作的道路上,茅盾已经尽力站在女性立场上真实再现了在风云变革中的时代女性。茅盾对时代和女性命运两者关系的写作不仅对当今女性创作产生强大的参照空间,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书写还构成了对中国文学发展空间的拓展,也形成了极具成就的、属于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殿堂。

参考文献:

[1]茅盾.茅盾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茅盾.我走过的道路[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3]王嘉良.茅盾小说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4]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特征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