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短篇小说《山椒鱼》中的隐喻研究

2017-04-17陈晨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题隐喻

陈晨

摘要:发表于1923年的《山椒鱼》是日本庶民作家井伏鳟二的成名作。小说语言精练诙谐,内容寓意深刻。讲述了一只其貌不扬的山椒鱼被孤独地困到山洞中的心理变化。小说以动物视角描写世界,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隐喻现象。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文学作品中体现作者认知世界独特语料。从小说的中隐喻现象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可以发现《山椒鱼》的主题不仅是作者借助文学作品讽刺当下各种社会现象,也更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作者对于自身认知的摸索。

关键词:《山椒鱼》;井伏鳟二;隐喻;主题

一、《山椒鱼》中隐喻实例分析

小说《山椒鱼》于1923年发表于同人杂志《世纪》,原作品名为《幽闭》。1929年改名为《山椒鱼——童话》,内容经过全面修改后刊登于杂志《文艺都市》。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自大傲慢的山椒鱼,两年的成长发育使他因为头部过大而被困在狭窄的山洞中无法出去,但他过分自信地认为自己总能想到办法从山洞中离开。生活在山洞中的他喜欢观察外的形形色色的小动物,他看不起没有繁殖毅力的真菌们,嘲笑成群的鱼儿只会跟从群队的脚步是一群“十分不自由的家伙们”。掉入山洞的小虾发现他因为头部过大而被困在山洞而嘲笑他,这使他心生绝望,控诉神灵对自己不公。此时他发现了无意中掉落山洞的青蛙,孤独绝望的山椒鱼心生恶意,也将青蛙困在洞中。两年的时间在青蛙和山椒鱼的激烈的争吵中过去。在第三年的夏天,两个人不再争吵,山椒鱼得到了青蛙的理解与原谅,小说在两人的和解中结束。小说中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但山椒鱼困在山洞中的内心活动、情感的变化都在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下变得生动有趣,使读者在为他的笨拙和自大而感到可笑的同时又对这个不幸的小动物产生了怜爱与同情。这种微妙的人心变化和感触在井伏文学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就通过作品中的隐喻实例来细致的解析这种独特的井伏文学的魅力。

(一)拟人隐喻

《山椒鱼》在发表后的几年后,曾一度被归类于“童话”题材的文学作品,原因可以归结于小说中所有的形象都是拟人化的小动物。拟人隐喻是指将动物植物或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类独有的某种能力或特征,在文学作品和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作者使用拟人隐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加生动的表现某个事物,而是借助动物、植物或某种事物的形象,暗示人类社会的中的某类人或某種现象,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与寓意。《山椒鱼》全篇中的动物几乎都使用了拟人隐喻的写作方法,作者将各个角色不同程度的拟人化,使动物形象背后作为目标域的“人”各具性格特色和心理特征。笔者根据《山椒鱼》中角色进行拟人隐喻的分类(表1),尝试分析作者是想通过这些动物形象暗示的是社会中什么形象的“人”。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山椒鱼的情感和心理经过的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和心理支配下他又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做出不同的行为动作。第一阶段,山椒鱼发现自己被困在山洞已近成为事实,虽然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伤心却自信的认为自己总能想出注意从山洞中逃出。他自言自语说道:“いよいよでられないというなれば、俺にも相当な考えあるんだ。”(要是真的没有法出去,我也有相应的打算。)此时一个缺乏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此时的山椒鱼虽然笨拙却也有着孩童的天真,他喜欢观察洞外的世界,并心向往之。在第二阶段中,山椒鱼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鱼儿,嘲笑他们是不自由的东西。山椒鱼的自尊心使他难以接受小虾的嘲笑从而感到莫大的绝望,心中的光明也逐渐消失。到了第三阶段,山椒鱼对于失足掉入的青蛙产生了恶意,自由失去自由也要通过剥夺别人的自由而换取心理的平衡,十分冲动而不计后果的性格在这一阶段体现。但时间的流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山椒鱼渴望得到最后的原谅和宽恕,在第三年想要把自由还给青蛙时,青蛙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从这三个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还原一个完整的山椒鱼背后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有时会对周围和自己产生不成熟的认知,有时会因为过分的自信给自己带来麻烦。虽然遇到不幸但也心存希望,害怕独孤、陷入绝望时希望有人分担自己的不幸,一时犯错将自己的不幸强加在别人身上后又会良心发现渴望被宽恕和理解。这样一个丰富的形象很难定义他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人心的复杂和多变在这一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体现,我们读者每个人或许都可以从山椒鱼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山椒鱼》中另一位主人公是在作品后半部出场的青蛙。虽然对于青蛙的描写篇幅并不多,但从表1的拟人隐喻中我们也可以还原一个完整的青蛙背后的人物形象。青蛙第一次出场对于他的描写是“勢いyよく律を作って突進した。”(译文:青蛙精神抖擞地从水底朝水面游去,它的游动是带有节奏的。)从青蛙的动作可以看出青蛙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即使后来掉入洞中也十分冷静,既没有像山椒鱼一样绝望的流泪也没有向神灵抱怨自己的命运。面对剥夺自己自由的山椒鱼,本身作为被害者的他不管如何的对其咒骂也不为过,但他却只是轻蔑的回应。与山椒鱼的自私敏感相比,他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收敛自己的情感,直到生命结束的前一刻以宽容的心态原谅了山椒鱼。从描写各个角色的拟人隐喻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一个更加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也更容易走进角色的内心。

(二)情感隐喻

除了拟人隐喻,《山椒鱼》中也大量使用了情感隐喻。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也是构成作品的主题的主线之一。但感情是一种抽象、复杂的概念,往往文学作品中的感情又具有重叠性且复杂多变,因此表现起来更加困难。为了生动准确的表达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隐喻是常用的手段。使用隐喻表达情感不仅能传神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也能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笔者在小说丰富的情感描写中选取三个典型的隐喻实例,对情感隐喻的内涵和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例1:

原文:ただ不幸にその心をかきむしられる者のみが、自分自身はブリキの切り屑だなどと考えてみる。

译文:只有那种不幸被弄得心绪烦乱的人,才会把自己比作破铜烂铁。(柯毅文译《井伏鳟二小说选》1982)

若将原文按照字面意思直译的话应译为:只有被不幸抓挠了心的人才会将自己比作破铜烂铁。在日语中,动词かきむしる的意思是大力地、一味地的挠、搔,与它接续的主语名词一般是指尖、爪等尖锐锋利的物体。作者使用被动语态,像山椒鱼这种绝望到把自己比作破铜烂铁的人描述为被不幸抓饶了心。此处的隐喻现象就是把“不幸”比作一种尖锐的利器,对人物的心造成了创伤。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隐喻被称作实体隐喻。读者可以从这一隐喻中切身地体会到山椒鱼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例2:

原文:目を閉じるという単なる形式が巨大な暗やみを決定してみいせたのである。その暗やみは際限もなく広がった深淵であった。

译文:只要闭上眼睛,就出现一个巨大的昏暗所在,这个昏暗所在是个无边无际阔展开去的深渊。(同例1)

“淵/深淵”(渊/深渊)本来的词义是指“川の水が深く淀んでいるところ”(河水很深的地方)。例二中作者将山椒鱼闭上眼看到的黑暗称作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深渊。此处的“昏暗”和“深渊”都不再单纯是一种自然情景的描写,而是一种心理状态的隐喻。深渊的延伸为形容人的精神和心理陷入某种混乱的状态且无法自拔。Lakoff与Johnson曾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 “Happiness is Light”(幸福是光),与此相反“不幸是黑暗”这种隐喻也是普遍存在的。山椒鱼闭上眼看到的黑暗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像无边无际的深渊吞噬着他折磨着他,使他难以自拔。

例3:

原文:ああ、寒いほど一人ぼっちだ!

译文:唉,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多冷清啊!

笔者认为,此处的翻译并没有完全体现出作者的原意,应译为:“唉,真是让人感到寒冷的孤单啊。”“ほど”(程度、限度、分寸)在日语中是表示某种程度和范围的名词,在例3中与形容词“寒い”(寒冷)连接使用后形容山椒鱼孤单的程度很严重,甚至使它感到寒冷。此处隐藏着“孤独是令人寒冷的实物”的隐喻。“寒冷”本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体感或周围温度降低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信号,一般用来形容“天气”和“体感”等物理环境和感觉。而“孤单、孤独”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并不能直接导致人感到“寒冷”,但是人在情绪低落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体温下降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身体感受产生变化的隐喻数量很多,如:手を焼く(棘手)、骨を折る(费劲、卖力)等等。作者使用这种隐喻,能给读者带来小说主人公心理变化最直观的感受,也能让读者对山椒鱼的状态产生同感与共鸣。

二、《山椒鱼》中隐喻现象的整体特征

(一)情感隐喻丰富

根据笔者的统计,山椒鱼中的情感隐喻现象占整体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出现大量情感隐喻的原因之一是为了丰富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另一个原因则是作者借小说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复杂交错而且出于各种理由难以直抒,所以作者借助隐喻的形式表达。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被很多研究学者分析过的“山椒鱼对不自由的小鱼的嘲笑”,这种情绪被引申到井伏对于当时随波逐流加入无产阶级文学的文人们的讽刺。同样作为文人的井伏虽然内心排斥这种行为,但还是和山椒鱼一样陷入了孤立无暖的状态。山椒鱼在困在山洞中的所思所看正体现了井伏鳟二在强烈的生存本能驱使下,滋生出适应于自己的“生存哲学”,有自己所坚持的原则,但也难免受到社会的影响,自己既是一个孤独无助的“抗争者”,又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操纵者,这是作者井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存逻辑”。小说中的另一个明显的情感隐喻是山椒鱼在山洞中绝望和孤独,虽然山椒鱼的定位是一个笨重滑稽的形象,但这种哀伤的情绪依然没有被幽默的语言掩盖。因此前人对于井伏的定位是一位具有悲观主义和哀伤情愫的作家。但笔者认为寻找这种定位的原因才能真正深入作者的内心深处。从《山椒鱼》中我们可以看到,井伏的哀伤来自他对自身和社会深刻的思考。社会的形势使他不安、迷茫、孤独,但他依然没有忘记作为作家的责任,引导大众思考重视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对自身的定位。

(二)第三者视角

在《山椒鱼》中有两处出现了作者对读者直抒的话:“大家可不要嘲笑这条山椒鱼,应该体谅它老师泡在黑漆漆的浴池,已经是在忍不下去了。”、第二次作者又一次对读者说“我还想向大家提出一个请求,请你们不要轻视山椒鱼这种埋头于常识的精神。即使是监狱的看守,只要不是在特别不高兴的时候,是绝不会因为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在任意唉声叹气而加以申斥的。”作者向读者侧面展示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是借助小说人物的眼睛看世界,而是作为上帝一样的第三者细致观察,客观描写。所以在隐喻的使用上也是使用第三者视角,力求借助隐喻更客观和生动形象去表述。这种视角虽然与主人公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看似有些“冷冰冰”,但小说的字里行间却充满着作者对他们的怜悯、同情之心。从这种手法中可以看到当时井伏鳟二的性格像一个矛盾体,溶于乱世,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期待,又避于现实,尝尝寄居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中。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也如他一样内心充满着天真和善良,但却敏感又固执 。井伏鳟二对于世界是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看清了社会由众多元素组成,这种组成是“虚实相间”的。在他的眼中世间没有绝对的美好和丑恶,人性的善恶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交替。在平凡的时代,人性尚存在美好与丑恶可以辨别的空间,而在戰争年代,人性则变得更为复杂难以捉摸。井伏鳟二生存的年代是乱世,被征用到战争的现场新加坡的他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但在《花之城》、《今日休诊》、《黑雨》中我们都能看到井伏对于平凡人生活的细致入微描写,这种描写的切入点也是作为一个旁观的第三者,虽然没有作者有倾向的评价,但却可以看到井伏笔下顽强的生活着的平凡人身上闪耀的人性的光芒,以及他对这种精神发自心内的赞美。

三、结语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使文学作品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但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却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山椒鱼》是井伏鳟二初登文坛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立意。从隐喻这一独特的视角分析作品也使我们看到隐藏在隐喻之下的信息,出世较晚的井伏鳟二在彷徨与迷茫中写下《山椒鱼》,但作品中透露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却早早建立起来,并延续到后期的文学创作中。可以说《山椒鱼》帮助作者在自我的挣扎中重探了自我也肯定了自我,而隐喻现象更是为还原一个丰富真实的井伏鳟二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继文.日语隐喻表现及其认知理解[J].扬州大学学报,2008,7.

[2]李远喜.日语隐喻的认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7.

[3]徐凤.《山椒鱼》与《黑雨》的现实性解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2).

[4]徐凤.《山椒鱼》与《黑雨》文风比较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校学报,2016,9.

[5]井伏鳟二著,柯毅文译.井伏鳟二小说选[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3.

作者简介:陈 晨(199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日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主题隐喻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