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探析

2017-04-17卢月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卢月

摘要:女性崇拜在俄羅斯有着深刻的宗教渊源和现实基础,它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个崇高而完美的女性形象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日瓦戈医生》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突出表现了女性崇拜的思想。通过分析拉莉萨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本文尝试探究俄罗斯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女性崇拜主题。

关键词:女性崇拜; 日瓦戈医生; 俄罗斯文学; 拉莉萨

一、何为女性崇拜思想

女性崇拜,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形态,是原始自然崇拜的一种。起初,对女性的崇拜源自人们对女性生殖能力的神圣感受,人们将这种生殖力同土地的繁衍功能联系到一起,进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积淀。母体本身使人赞叹,母体的变化也带有神秘感、神圣感。婴儿之于母体,便是怀有生命的奇妙感受,周围人感受着这种奇异现象的发生,并亲眼目睹生命诞生的事实,从而产生崇拜的神圣情感。这种对具体的生命及生育过程的神圣意识逐渐演绎成为对于女性的崇拜。在文学中,作家们将自己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形象赋予女性,进而抒发自己的创作情感,她们身上所拥有的美好特质及代替作者抒发心理情感的能力本身就是文学中对于女性的一种崇拜。

对女性近乎完美的形象描写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崇拜观——女性崇拜。作家们将创作视线投到女性身上不仅与作家本人对女性的情感紧密相关,更与俄罗斯民族的“神圣罗斯”、“女性起源”及“圣母崇拜”观念紧密相连,同时还有赖于女性在社会生活和俄罗斯国家历史中的现实作用。

二、俄罗斯女性崇拜思想溯源

(一)多神教下的女性崇拜是渊源

在受洗之前,斯拉夫人一直信奉多神教,认为神灵无处不在,种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被奉为神明,受到顶礼膜拜。在多神教的宗教观念中一直留存着对女性、母亲的广泛崇拜。

多神教崇拜神灵,承认神圣者的存在。神圣者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是使自然发展与永生,这突出表现为对生殖繁衍能力的崇拜,进而使得生殖繁衍崇奉有了神圣来由。由于妇女具有神圣的生殖繁衍力,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传播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神性,获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崇奉。举例来说,多神教中典型而重要的罗得(Род)神,专司生育,被人奉为生命始祖。罗得神一词通常用作复数并同女性相联系。再如,玛科什(Макошь)神延续了古代丰收女神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拉基米尔大公还在王宫附近为其建庙塑像,行祈祷和祭祀之仪式。同时,斯拉夫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也多与母亲神、“母亲-大地”相联系,为人们所尊敬。所有这些足见女性在多神教及人们观念中的地位。

(二)东正教的影响强化女性崇拜

公元988年,罗斯受洗,西方基督教传入。但是基督教并非原原本本被引入和吸收,而是经过长期融合,与罗斯传统的多神教在众多方面进行了交融,最终被本土化,东正教因此形成。可以说,东正教就是本土化的基督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基督教中的圣母形象同多神教中的女性起源思想相结合,强化了对于女性的崇拜。这一点在东正教中尤其表现为对“神圣圣母”的崇拜。

东正教认为,神圣的圣母玛丽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神性与世俗的结合,她既是天庭的掌控者,又具有真切的人性特征,是神化的女性与母性的结合。东正教认为圣母玛丽亚孕育了世间的一切,并保佑着尘世中的一切生灵。同时玛丽亚还是智慧和爱的化身,她的聪明才智化解了一切苦难和折磨。因此在各种场合:无论危险将至、还是灾难临头,人们都会不断地向圣母祈祷,呼唤她、请求她的帮助,赞美她的无私、歌颂她的伟大,感激她赐予的恩赐。

不论是民间传颂的祈祷词还是作家诗人们笔下的赞美诗,都体现出人们对圣母的无限崇敬,而这也渐渐延伸为对女性神圣的认同。

(三)女性在俄罗斯社会生活和国家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是女性崇拜的现实基础

除了深刻的宗教渊源,女性崇拜更有雄厚的现实基础。女性在俄罗斯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拿20世纪的伟大卫国战争举例。战争来临,男性纷纷奔赴战场,女性用臂膀撑起了另一片天空。她们在各条战线上与男子并肩作战,表现出高度的英雄主义气概,参与战争的广度和深度均堪称史无前例。历史数据显示,从侵略者踏上苏联国土的那一刻直至战争结束,共有100万苏联妇女积极响应党团组织和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军。她们主动加入到反战中来,积极肩负起生产生活的重担,在前线物资供应、战地医疗、文化教育、反法西斯宣传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她们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苏联妇女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同时作为生产者和战士不惜牺牲一切,倾尽所有,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正是这种奉献精神与支撑力,正是俄罗斯妇女在社会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人们对女性有了更加亲和的态度,女性与归属感、神圣感便再也分不开了。

三、《日瓦戈医生》中的女性崇拜思想主题

原古斯拉夫人所具有的多神教女性起源意识、东正教文化传统中的圣母崇拜及其世俗化影响,以及女性在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加上作家本身对女性的深刻情感,使得俄罗斯文学传统中的女性崇拜逐渐成为了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在《日瓦戈医生》中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巨作,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三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拉莉萨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不仅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更是承受所有不幸的俄罗斯的象征。她历经苦难却果敢坚韧,执着探索,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她所有的美好品质,都包含了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模样,让人读之便不自觉心生崇敬。这一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无论在形象塑造还是内在精神方面,都可以说超越了以往俄罗斯文学的众多女性形象。

下文将尝试分析小说中拉莉萨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洞悉小说中体现的女性崇拜主题。

对拉莉萨的形象分析可以从人物命运的三个阶段来看。

(一)挣脱科马罗夫斯基之网

科马罗夫斯基,一位自私而卑鄙的律师,是拉莉萨母亲的情人。他在与拉莉萨的母亲保持情人关系的同时,又撒网引诱拉莉萨。从此后者便坠入深渊,开始堕落。但是在这种堕落中她的内心又不断受到煎熬,感到了深深的懊悔与痛苦。她渴望新的生活,于是开始努力反抗。她去教堂祈祷忏悔,去听“上帝关于生命的箴言”。她努力脱离使自己痛苦的环境,寻求朋友的帮助做了一名家庭教师。然而过去的屈辱使她无法安定地生活,她下决心与过去做个了断。她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打算,“在她心里已然响起谋算好的那一枪,至于瞄准的究竟是谁倒完全无所谓。她能意识到的惟有这一声枪声,一路上都能听到它。这是射向科马罗夫斯基、射向她自己、射向自己命运的一枪……”(帕斯捷尔纳克2006:74)这一枪,是不满,是抗争,又是挥手言别。

从她的自我治愈中我们看到人物不甘沉沦、敢于抗争的美好品质,她同屈辱和堕落作斗争的勇气与志气不得不说带上了一种神圣感,让我们肃然起敬。作者赋予人物这种抗争精神,其实也是自身寻求解脱的过程,在当时昏暗的大背景下,拉莉萨身上这种的精神更是成为了无数人的寄托。

主动寻求解脱,与命运抗争,这就是拉莉萨。

(二)与安季波夫婚姻中的救赎尝试

她爱安季波夫,认为同他在一起,便离“纯洁”更近了一步。她将安季波夫看做救命的稻草,寄希望于依靠同安季波夫结婚来挽救自己。“如果你爱我,不愿看到我毁灭的话,那咱们就赶快结婚吧,不要再拖延了。”(帕斯捷尔纳克2006:92)的确,这个愿望实现了,他们结婚了。那个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将自己从黑暗中解救了出来。她以为终于可以开始过上如愿的日子。但是现实的残酷在于它绝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

他们结婚的基础是理智而非爱情。安季波夫不了解拉莉萨的心理需求,不知道她追求的是心灵相通基础之上自由独立的生活。得知妻子的旧事后,无尽的猜忌、“相敬如宾”的生活让他无法忍受。本可以免服兵役的他为了避免同妻子之间的这种不自然关系,不顾妻子的恳求与反对,胆怯而又狠心地报考军校参军入伍。于是,拉莉萨的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神圣感绝不止于前文的尝试,更在于之后她坚强而勇敢地携子寻夫,毅然奔赴前线,做了一名护士,从未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她始终不言放弃,勇敢地寻求生命之光,面对上天为自己设下的种种苦难,她选择在苦难中让自己继续成长。这样的人物形象何以不神圣,何以不让人心生崇敬。而这,正是拉莉萨。

(三)与医生日瓦戈的精神相伴

在《日瓦戈医生》中有众多个性鲜明、形象出众的女性形象———拉莉萨、冬妮娅、马琳娜、谢韦良卡四姐妹等。然而唯有拉莉萨不论在整部小说的进展还是日瓦戈医生心目中具有格外重要与特别的地位。

她是美的。她的美在日瓦戈初次遇到时便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心中,从此再也无法抹去。“那天夜里,你还是高年级的中学生呢,穿着咖啡色的制服,昏暗中站在旅馆的隔板后面,同现在完全一样,同样美得令人窒息……这个娇小虚弱的女孩像充了电一般充满世界上可能有的一切女性美,真是美得无以复加了。”(帕斯捷尔纳克2006:411)更重要的是,她的美在于永远有着一股劲,不断争取着。同过去堕落的自己作斗争,与苦难的生活状态不妥协,而这更吸引了日瓦戈。“我想,如果你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或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不会爱你爱得这样热烈。我不爱没有过失、未曾失足或跌过跤的人。她们的美没有生气,价值不高。生命从未向她们展现过美。”(帕斯捷尔纳克2006:386) 她兼有的内在与外在的美获得了日瓦戈、作者与无数读者的垂青。而这样的美是这位女性与生俱来的,读她,心中不自觉地心生敬意。

日瓦戈医生与拉莉萨看似相差很大,无论是在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还是在个人生活方式上,但是细细探究便会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精神追求和内在品质,两人的性格、视野、精神、气质都很相近。而这一点也正是使两人渐渐靠近的主要原因。

日瓦戈医生对于拉莉萨而言可以说也是特别的,深深吸引着后者。他追求人格、个性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他的童稚的心灵、他的超凡脱俗的人道主义胸怀,使他始终坚持“只能以善为善”的处世理念。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追求的依然是要在社会大变革中独善其身,维护和保卫人的个性自由、纯洁和尊严。而这一点也恰恰是日瓦戈最吸引拉莉萨的地方。她有着坚韧的精神力量和内在的心灵美,同样追求个性的自我完善。她以一般少女罕有的毅力,摆脱了使她沉沦的陷阱,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克服身心创伤,争取独立自由的新生活。她强烈地渴望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赐予,同时也毫无畏惧地惩罚仇人。她善良、乐于帮助别人,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这样似乎是带着神圣光环的女子又是那样活生生的存在……所以,当日瓦戈与拉莉萨相遇,这些相似点就变得愈发明显,二者自然地相互走近。

在重返瓦雷金诺的故事中,两人的感情更进一步发展,得以升华。在这里两人持续不断的对话,使彼此的思想融为一体:“噢,多么美妙的爱情,自由的、从未有过的、同任何东西都不相似的爱情!他们像别人低声歌唱那样思想”。(帕斯捷尔纳克2006:478)然而,同现实相比,两人的爱情、两人对于人性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就像是童话一般,不为现实所接受,那是只有他们才懂的生命的美、死亡的谜。拉莉萨对于真谛的诉说,既是控诉,又是無奈,然而却毫无怯懦与畏惧。尽管两人的爱情终究是一场悲剧,可是两人的形象更是在这悲情的苦难中得以升华,得以高尚,得以神圣。

作者通过拉莉萨诉说真谛,用赞美与褒扬肯定她对于个性完美的追求,更进一步赋予其神圣的影子。这,也只有拉莉萨。

(四)小结

拉莉萨是帕斯捷尔纳克精心塑造的内心所追求与推崇的女性形象,她所有的美好特质都使她显得与众不同。相比于以往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拉莉萨有着更为深刻的精神探索品格,她坚韧果敢,善于付诸行动。虽然自己的一生饱含着时代的忧郁与不幸,历经苦难与心酸,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她凭借内心的纯洁和坚韧的毅力,带着作者的寄托,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己,更战胜了命运。虽然她只是一名纤弱的女子,却在屡遭生活打击的情况下坚持追寻与探索。拉莉萨这一人物形象更是在这之中得以升华。所有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应该都会对这一人物形象感到难忘,心生崇敬。而那样的美也使得她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进而成为经典与永恒。

“拉拉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作为俄罗斯文化女神形象存在的,她的美是永恒的。”(蒋梦瑶2005:231) 这之中所体现的女性崇拜思想更是表达了作者,更确切地说是俄罗斯作家们对于女性美好精神品质与重要社会作用的认可与推崇。

四、结语

多神教的女性起源、东正教的圣母崇拜,加上女性在俄罗斯社会现实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得俄罗斯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独特的女性崇拜思想。女性崇拜,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作家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崇高、优美而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演绎不仅使俄罗斯文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更使得世界文学熠熠生辉。塔吉雅娜、奥尔迦、索尼亚·玛尔美托娃、阿纳斯塔娅·费利波英娜、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拉莉萨……这些形象都是作家们精心刻画、塑造出来的。她们代表着美好、新兴与先进的事物,坚持不懈地同旧势力作斗争。她们或纯真可爱,或善良刚强,或坚贞独立,或自信执着。其中的每一位女性都可以说是永恒女性的化身,蕴含着圣洁、重量与苦难的追寻,具有了超尘绝世的自由和美感。作家们将自己心目中对于完善人格的探求、对于理想形象的探索寄予这些女性,不得不说女性崇拜思想已经在文学这片方田中深深扎根,在作者、读者及俄罗斯民族的意识中已然成为一道风气,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可否认,俄罗斯的女性崇拜思想不仅影响着俄罗斯作家的生活与创作,更为他国作家的创作注入灵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女性崇拜观也进一步加深了其他民族对俄罗斯民族的了解。对这一角度的研究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白晓荣.在苦难中永生——《日瓦戈医生》中拉拉形象的深层底蕴[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6-28.

[2]陈雪莲.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第一只春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1-11.

[3]范水平,倪小淆.东正教文化影响下巴金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意识[J].宗教学研究,2009:199-201.

[4]金亚娜.B.罗扎诺夫的哲学和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崇拜主题[J].外语学刊,2005:85-92.

[5]蒋梦瑶.拉拉形象探索[J].社会科学家·文艺论丛,2005:230-231.

[6]李惠.东正教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9-120.

[7]梁坤.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淵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38-143.

[8][鲍]帕斯捷尔纳克.蓝英年,张秉衡,译.日瓦戈医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M].黑龙江大学,2006:24-71.

[10]郑丽丽.受难-救赎-永生——从女主人公拉拉看《日瓦戈医生》的宗教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201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