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基层建设力对推进发电企业科学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7范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良性循环

范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2-000-02

摘要本文以兰溪发电公司为例,介绍了该公司着眼于企业党建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着力提升基层建设力上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提升基层建设力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绿色环保、党建文化等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有为、优中创优,逐步向指标先进、管理精良、充满活力的一流现代化发电企业迈进。

关键词 基层建设力 企业科学发展 良性循环

什么是建设力?“建设力”作为一个新创词汇,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执行力、学习力、创新力等积极、正面词汇的结合。本文主要探讨兰溪发电公司提升基层建设力的主要途径及其在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挥的推动作用。

一、基层建设力的含义

建设力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个人或组织从思想、心理、文化等各个层次提升前进的动力、毅力和能力,进而产生驱动不断创新的内因,即不断提升自转的能力;二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人员流程、战略流程的科学合理运用,达到既定目标规划的实现、优化和完善,即外在的行动除了要体现执行力建设的成果外,还要体现创新力建设成果。

在发电企业中,“基层”所涵盖的对象主要是指职工、班组及党小组、部门及党支部三个层面。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职工、班组及党小组、部门及党支部三个层面的执行力、学习力、创新力等建设。这些力就统称为“基层建设力”。

二、发电企业基层建设力情况分析

1.职工个人层面。根据工种及年龄的不同,以及个人教育背景的不同,发电企业职工个人的建设力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以年龄为例,个人建设力情况随年龄的变化曲线类似于正弦曲线。30岁至50岁左右的职工建设力最强,因为他们基本已经积累了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逐步担任了骨干岗位的工作,同时由于身体状况较好,年轻冲劲足,对知识的渴望和事业的期许,使他们具备了具有较高建设力的内因和外因。

2.班组及党小组层面。由于实际存在的部分班组和党小组涵括范围的不一致,导致党小组发挥建设力最主要的平台——参与班组管理的能力有限,因此,班组和党小组的建设力情况也具有较大的差别。

3.部门及党支部层面。企业整体工作成绩的大小与各部门及党支部建设力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文化、人才培养等工作成效来讲,各部门建设力基础扎实,发展均衡,而党支部的建设力水平就存在着差异。科室党支部因其所辖部门工作性质的不同及唯一性,较难找到提升建设力的着力点。

三、发电企业提升基层建设力的主要途径

提升基层建设力,目的是要致力于目标转化为任务,决策转化为操作,计划转化为行动,理念转化为现实,实质是要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建设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1.个人层面的提升途径。党团员作用发挥。要提升党团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术技能。提高党团员的学习力,引导他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发挥出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骨干力量培养。注重技术骨干人员的政治素养等方面培养,将技术骨干发展为党员;加大党员业务技能的培养,将党员培养为技术骨干。

整体素质提升。突出抓好职工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关注个人身心健康,培养创新思维。

2.班组及党小组层面的提升途径。实现班组和党小组覆盖范围的一致。从高效管理的角度讲,班组和党小组覆盖范围一致,即一个班组成立一个党小组,党小组的责任分工会更明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

注重班组长、党小组长队伍建设。加强班组长、党小组长综合能力的培养。选拔班组长、党小组长时有意识地将业务能力好、综合素质高的人选拔出来,特别是具有较好组织协调能力的人。现有班长、党小组长要进行针对性培养,提高班组长及党小组长队伍的整体水平。

发挥党小组的先进引领作用。让党小组融入班组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和文化文明等方面工作,使班组和党小组的工作各有侧重,提高其自转能力,更利于整体建设力的提升。

促进班组管理水平全面进步。通过班组文化建设等提升团队精神,提升班组凝聚力,进而推动班组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打造出高绩效团队。

3.部门及党支部层面的提升途径。提高领导力。做到科学分工,切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提高人岗适应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并且有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从而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提高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

增强执行力。“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增强执行力的基礎是必须在内部建立起有效保障执行的制度和机制。合理的制度能提高执行的力度。在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各部门及各党支部还必须因地制宜的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比如运行部要有符合自己倒班规律的学习、考核制度,检修部门要有符合自己值班、加班等特点的考核制度等,提高部门管理的效率,自然能为提升建设力打好基础。

培育创新土壤。创新的本质在于可持续的增值。部门和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地蒸蒸日上,必须要创新,而创新重在培育载体,即需要足够良好的土壤生根发芽。比如仿真机训练平台、技术大讲堂、党员微课堂、党员活动室等载体建设,要保证养分充足,有较好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吸引更多人参与、融入进去,活跃的思想在一起发生碰撞、升华,使创新成果的涌现水到渠成。

四、浙能兰电公司提升基层建设力的实践

为提升职工个人、班组及党小组、部门及党支部各个层面的建设力水平,近年来,兰电公司党政工团齐发力,推出了诸如主题教育、全面标杆管理等有效措施,从上而下的发力、推动,从下而上的反馈、提升,使提升基层建设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模式。

1.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原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础上,兰电坚持“继承和创新”,坚持岗位技能培训和员工全面成长结合,开展各类讲坛、论坛和学习会、读书会、交流会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习平台、健全学习机制,发挥“轮岗交流”“导师带徒”“支部读书角”“党支部学习经验分享”等载体作用,强化学习与工作的紧密结合,提升学习力。

2.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兰电连续五年结合当年的重点工作及企业面临的新形势等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形势与任务”“文化与发展”“转作风、强管理、提素质”“新起点、新常态、新发展”等主题教育都会组织开展一些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读书论坛、主题征文等活动。每个党支部也都根据公司的方案,策划本支部的活动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了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呼吁了勤奋学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有效地推动了员工对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认识、实践和进步,对企业各方面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推进全面标杆管理。开展全面标杆管理,推动立标、对标、创标本就是一个建设力提升的过程。以兰电财务产权部和物资采购部两部门联合优化会计凭证用纸为例,每年可节省重约25公斤的A4纸5000张,更可减少装订时间约12个工作日。这就体现了科室部门的创新。对标推动了自身建设力的不断提升。

4.“抓三基促三强”工作落实。公司党委提出“抓三基,促三强”,即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强党建、强管理、强队伍。党建工作重心和着力点放到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工作本领等基本环节中来,切实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的先进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参与制定“四有”党员管理办法、“三优”党小组管理办法等。以“三优”(学习优、绩效优、服务优)党小组管理办法为例,办法明确了党小组的建立和划分原则上以部室、班组为单位,党小组长参与部门、班组日常管理,与班组长共同负责班组政治学习、班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班组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五型”班组建设等。

5.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成立“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组织青年人才培养的专题座谈,计划建立公司青年人才库,发掘表现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纳入青年人才库管理,并经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造就一支能够担当企业改革、发展重任的青年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和青年中层干部队伍;加大现有青年中层后备人员和青年中层干部的教育培养,切实提高驾驭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最大化地适应浙能集团“大能源战略”实施、“三个一体化”发展思路落实的对青年人才需求。这是从上到下推动建设力提升的有效举措。

6.“一班两境”班组文化建设。推进“一班两境”班组文化建设,重点是培养班组的两种境界。一是精神境界,即班组精神、人员素质等,提升班组的软实力;二是硬件环境,即班组整体硬件设施建设达到与一流企业相匹配的水平。兰电党委下发“一班两境”班组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班组实际,将班组文化融入“五型”班组建设,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良好文化氛围进行巩固、融合和提升。

基层建设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稳固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基层建设力提升与否,其实质还是体现在企业本质安全、高效經营、低碳环保、精细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各个方面。兰电公司党委立足于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多措并举,促使基层建设力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地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形成了提升基层建设力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经营整体形势稳中有进,人才培养工作稳中向好,和谐企业建设稳中有为,党建文化坚持优中创优。公司全面完成了机组超低排放和扩容增效改造,连续三年在浙江省经信委统调电厂运行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多次被浙能集团考评为优秀企业,多项党建工作荣获浙能集团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党建工作创新奖,荣获省级“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省国资委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三园”文化建设获中国电力行业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和浙江省电力行业优秀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良性循环
教师关注度对学生的影响
创设小情景,传递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