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视
2017-04-1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这几天,军事爱好者和航空爱好者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十四年抗战”了。日前,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八年抗战”的概念,可能很快会被取代。
实际上,“十四年抗战”本身并不是—个新概念。历史学家们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两个部分。从1937年日军挑起“七七事变”、中国被迫应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全面抗战时期”。从37年至45年,全面抗战时期历时8年多一点,所以通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八年抗战”。但是,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国领土,并非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而是始于31年的“九一八事变”。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各地人民组成了多股武装力量反抗日军侵略,但由于中日双方并没有正式全面开战,所以从“九一八事变”之后,至“七七事变”之前的这段历史,被历史学家称为“局部抗战阶段”。如果从1931年算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历时应当是十四年多—点。
长期以来,很多历史研究者在论及抗战时,同时使用“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比如日本历史研究者在20世纪50年代时就曾使用过“十五年战争”的概念,也是将抗日战争(国际学者通常称为“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区别与甲午时期日本帝国和清王朝之间的战争)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歷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也曾说到:“(八年与十四年)两种提法—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
从历史研究而言,“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无非是对抗战不同阶段、不同视角的描述,本质上并无区别;但从一个民族的记忆而言,相比于“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概念确实能够更准确、更完整地概括那段历史的全貌。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论航空爱好者还是军事发烧友,都能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找到值得自己珍视和呵护的回忆。历史本身是被凝固的现实,但对历史的记忆,却不仅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面对过去,更决定着世界将迎来怎样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推广,不仅值得我们关注,更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