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沙集模式”十年发展经验总结

2017-04-17文叶秀敏

互联网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商集镇淘宝

□ 文叶秀敏

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沙集模式”十年发展经验总结

□ 文叶秀敏

“沙集模式”起源于2006年,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三名农村小伙子利用互联网开网店创业,不仅推动了本地家具产业从无到有的兴起,还带动全村致富。2010年,“沙集模式”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研究院联合调查组通过发布研究报告的方式正式提出。至今,“沙集模式”发展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沙集模式”十年成果总结

“沙集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一,农民收入总额和电子商务交易额双双显著增长。2015年,沙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年增长38%,增速是全国平均水平8.9%的四倍。仅2016年1-9月,沙集镇全网销售额约66.5亿元,已经远远超过去年47亿元的全年交易总额。其二,网销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带动了创业就业。截至到2016年6月底,全镇拥有网商近1.2万户,相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其中还包括外来人口1万人。其三,家具网销业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催生了一个以家具产销为主的特色小镇,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目前,沙集镇拥有物流快递公司73家,物流快递总收入达7.1亿元;拥有网店15869个,实体企业1693家,摄影企业24家,电商运营服务机构3家,原材料供应商70家,五金配件36家,纸箱厂12家,会计服务公司14家等。其四,网销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还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空巢儿童”问题,农民家庭团聚,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其五,网销业还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沙集镇东风村原先是以收垃圾为主的“破烂村”,垃圾处理对环境破坏严重,而如今废旧塑料加工回收业务已经完全消失,小企业主们纷纷转型从事家具网销和生产业务,村里再也见不到成堆的垃圾和四处流淌的污水。经济转型的同时,农村社会也发生显著变化,农民已经从以耕种为主的庄稼人,转为手握鼠标的生意人,还有些网商到城里买房,到开发区去建厂。

“沙集模式”快速传播、复制到全国各地,一大批“淘宝村”、“淘宝镇”应运而生。2010年12月,“沙集模式”高层研讨会在睢宁县举行,媒体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关注,“沙集模式”被快速学习并复制。“沙集模式”首先在本县推广并开花结果。目前,睢宁县已经拥有22个“淘宝村”、3个“淘宝镇”,数量更是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前9个月,睢宁县共实现网络零售额113亿元。“沙集模式”还快速复制到全国各地。根据阿里研究中心报告,2016年,我国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1311个,淘宝镇有135个。以大集镇为例,大集镇隶属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小镇,镇上有2个省级贫困村,14个市级贫困村,农民基本靠传统农业维持生活,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自2010年起,农民在网上纷纷开店销售演出服饰。2015年,大集镇网销演出服装10亿元,并吸引500名大中专生和上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今的大集镇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以产销儿童演出服饰而闻名四方的“中国淘宝镇”。

二、“沙集模式”十年经验梳理

在发展初期,一些人对“沙集模式”持质疑和不屑的态度,怀疑“沙集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历经十年的风风雨雨,“沙集模式”不但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还在全国范围内播种、生根发芽。总结“沙集模式”的十年经验,有利于指导其他地方的实践,少走弯路,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民自发动力驱动创新和克服困难

“沙集模式”自发式产生,自组织式向前发展。自发动力是“沙集模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沙集模式”产生于2006年,源于三个农民简单的创业想法,在互联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赚钱以后,三个发起者又将生意经传播给周围的亲戚、朋友乃至全村,于是全镇家家户户从事网店生意。网店生意的崛起,又带来对原材料、物流、摄影等的需求,配套服务业顺势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一个崭新的家具产销产业在沙集镇兴起。因此,“沙集模式”发展的整个过程完全是自发自觉的市场行为,源于农民对电子商务前景的认可,源于对发财致富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自组织的力量也是解决“沙集模式”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的关键。“沙集模式”是以“网络+公司+农民”为特点的创新型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理论或者经验值得借鉴。事实上,在“沙集模式”快速成长这十年,沙集网商的确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和考验。如恶性竞争问题、专利侵权问题、人才和资金瓶颈问题、物流集体涨价问题等。在遇到问题时,沙集网商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整合资源,寻找出路,妥善解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沙集网商在不断学习,逐渐成长壮大。

(二)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对家具市场需求越发旺盛。普通工薪族家庭,或者中低收入的城市单身打工一族,要么是房屋面积小,要么租房居住。这两类群体对家具的要求包括:功能多、体积小;能合理利用空间又适合搬运;设计风格简洁时尚;价位处于中低水平。沙集网商抓住市场空白,将产品定位于拼装家具市场,既满足消费群体的功能需要,价格又极其实惠。这个市场不仅用户群体大,需求的产品种类也多,包括床、书桌、书柜、鞋柜等。沙集镇的木制家具自从上市,就一炮走红,并且订单源源不断,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简易拼装家具市场取得成功后,沙集网商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们通过各种创新,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在产品材料选择上,从最初的板式家具增加到实木家具、软包家具、钢构家具。从经营的产品品种上,从最初的家具产品拓展为家居产品、服装、服饰等。在产品设计上,从简单模仿到自主设计、个性化定制、设计外包。在销售渠道上,从最初的单一在淘宝开店到多平台同时运营。在管理上,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升级为具有现代化厂房、公司化运作的现代企业。

(三)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程

在“沙集模式”发展的十年中,电子商务平台扮演了重要角色,让弱势的农民群体直接对接全国大市场,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买全国、卖全国”。近几年,城市地区的市场趋于饱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意识到农村市场的广阔空间,纷纷布局农村电子商务。首先,平台企业制定农村发展战略,阿里巴巴集团出台“千县万村”计划;京东也宣布实施“星火试点,千县燎原”计划;赶街、世纪之村和乐村淘等地方电商服务商也纷纷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其次,在农村地区设立村级服务点,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进程。根据阿里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农村淘宝落地29个省、开设300多个县级服务中心、近1.8万个村级服务点。京东同样建设了15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覆盖23万个行政村。最后,平台企业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服务力度,如阿里巴巴开设了以针对农村地区培训的“农村讲习所”,京东着力打造以金融服务为特色的“乡村白条”项目。

在平台企业的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网购领域,农村网络消费潜力得到极大释放,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4.3%,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在网销领域,根据阿里研究院数据,淘宝村数量从2013年的20个激增至2014年212个,2015年一举突破780个。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1311个,淘宝镇数量为135个。注册地在农村的活跃淘宝网店超过30万家,带动直接就业28万人。

(四)政府找准痛点,精准发力

近两年,政策暖风频吹,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2014年7月,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推出《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相继8省56县和广大中西部200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作。2015年9月,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要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交易。

睢宁县针对网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帮助草根网商突破发展中的瓶颈。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热情,县政府邀请专家和老师,组织农民工和下岗就业人员参加电子商务免费培训。在网商遇到缺少土地资源瓶颈时,县政府组织建设了1800亩的省级电子商务创业园区,解决厂房和办公问题。为了解决网商资金短缺问题,县政府组织当地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为网商提供多重便利措施。在网商遇到恶性竞争问题时,政府推动网商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通过行业自律方式,规范网商的竞争行为。在遇到知识产权问题时,政府协调省知识产权部门为网商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并开设知识产权培训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政府为沙集镇东风村重新修缮了马路,改善了电力供应,增加了带宽,建设了3000平米的电商综合服务中心。

三、结束语

“沙集模式”经过十年的探索,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树立了标杆。“沙集模式”对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地区的创业就业、推动农村社会转型,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广泛推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网商集镇淘宝
网商银行升级,将逐步暂停支付宝提现
新年促销上淘宝搜轻兵器企业店
上淘宝咯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淘宝试衣间
淘宝俱乐部
网上生意 成功者仅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