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忽高忽低 如何饮食
2017-04-16葛声
葛 声
48岁的甄女士自诊断出2型糖尿病后,放弃了许多过去自己十分喜爱的美食,开始严格控制饮食,但经常饥肠辘辘,心慌、出汗的低血糖症状时有发生,而进食后又导致血糖升高。时高时低的血糖令甄女士非常紧张焦虑。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来到了临床营养科看门诊,一堂生动的营养教育课解开了甄女士的心结。
控制饮食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不是要饿肚子,而是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达到以下三个目的:①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②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保证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③享受美食,得了糖尿病也不必拒绝曾酷爱的美味,而是要学会如何合理搭配、科学地安排一日三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血糖平稳。
合理饮食的4个原则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来操作,一味地限制摄入饮食是不对的。应该在以下4个原则的基础上安排日常饮食:
1.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维持理想体重用身高(厘米)减去105即为标准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加减10%以内均为理想体重。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称体重,根据体重变化情况,判断热量摄入是否达标。
2.平衡膳食,饮食多样化所谓平衡膳食,就是每天摄入的四大类食物, 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一类都不能少。饮食多样化也是有标准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以上四大类食物,每天吃的种类至少达到12种,每周摄入25种以上。
3.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即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把一天需摄入的总热量分成4~6次摄入。定量定时,即每餐吃多少,什么时间吃,要有规律。
4.多饮水,限制饮酒建议女性糖尿病患者每天喝1500毫升水,男性糖尿病患者每天喝1700毫升水,如果合并尿酸升高,饮水量要更多。建议糖尿病患者不喝酒或少喝酒,尤其避免空腹饮酒,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者更要禁止饮酒。
饥肠辘辘,少食多餐帮你忙
甄女士了解到上述原则后,心情顿时好了很多,针对自己经常饿的现象,向营养师进一步求解。其实,科学分餐,适时加餐,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既避免了一次进食过多导致的高血糖,同时又预防了餐前低血糖的发生。加餐需要按照以下12字原则进行。
1.固定时间加餐时间应在上一次进餐3小时以后,如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10点。如有体力劳动增加,加餐也可提前。至于一天要加餐几次,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2.总量控制也就是“加餐不加量”。加餐一定要建立在每天热量一定的基础上,减少正餐量,每餐只吃八分饱,即感觉吃也行、不吃也不饿的程度。
3.选择食物加餐宜选用苏打饼干、烤馒头片、全麦面包、水果、坚果、牛奶等。为了补充营养又方便操作,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也可选择专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全营养素补充剂,不但能够辅助降血糖,而且可以补充全面营养,其血糖生成指数(GI)很低,因此服用后不用担心升高血糖问题。
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患者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柚子、橙子、草莓等,但量要控制在100~200克。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以用黄瓜、西红柿代替。坚果类食物可用于加餐,但需少量食用。例如:核桃约2个,松子35颗,开心果约35粒,这些坚果中所含油脂均相当于1勺的量。选择这些食物作为加餐时,注意适当减少全天烹调油的用量。
1个月后,甄女士再次来到营养门诊,这次她的脸上有笑容了,血糖也相对平稳了。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是一个技术活,如果自己调整不好,建议到营养门诊就诊,必要时可借助于糖尿病患者专用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