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感冒拖成鼻窦炎
2017-04-16李绍斌
陈 辉 李绍斌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陈合新
患感冒一周后基本能康复,如果还持续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则要注意可能患上了鼻窦炎;而本身有鼻窦炎的患者,在急性期要接受规范治疗,可避免“拖”成慢性鼻窦炎。
感冒早期——可用血管收缩剂缓解鼻塞
感冒早期以卡他症状为主,这个阶段鼻腔黏膜充血,表现出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等不适,此时的当务之急就是让鼻子“通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陈合新解释,鼻塞是由于鼻黏膜出现了充血肿胀,如果鼻窦的窦口因鼻黏膜肿胀而堵塞,那么,鼻窦内的分泌物无法流出,会滋生细菌引起感染,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陈合新建议,在感冒早期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素),减轻鼻黏膜水肿,使鼻窦窦口畅通。不过血管收缩剂不建议长期使用,成人使用不超过一周,儿童不超过3天。
对于不适宜使用血管收缩剂的人群,陈合新认为,可以用浓度为2.3%的高渗海水喷鼻,也有利于鼻黏膜肿胀的消退。这里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高渗海水的浓度越高效果就越好,浓度过高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引起不适。有人的经验是用热毛巾敷鼻子,也会快速缓解鼻塞。陈合新解释,局部热敷可促进鼻内血液循环,减轻鼻甲肿胀,所以热敷的确对改善鼻塞有一定的作用。
感冒中后期——对症治疗、置换脓涕是关键
感冒的中期是感染期,患者会出现发热等感冒症状,此时可以服用退热的药物对症处理,缓解症状。感冒后期是康复期,会出现脓涕,此时的当务之急是不要让脓涕继续“窝藏”在鼻窦内,可以用负压置换的方法,把脓涕引流出来,有助于缩短病程,还可以预防鼻窦炎的发生。
陈合新解释,用负压置换的方法将脓涕从鼻窦里吸出来,可减少鼻腔鼻窦分泌物的滞留,净化鼻腔的环境,抑制细菌感染,从而达到预防鼻窦炎发生的目的。另外,置换疗法可以直接促进鼻窦炎好转。脓涕本身是感染源,置换疗法可清除鼻腔感染源,促进鼻腔黏膜恢复正常。
专家介绍,大多数医院的耳鼻喉科都有鼻负压置换这一治疗方法。当鼻涕很浓无法吸出时,常常利用激素类药物或血管收缩剂滴鼻腔,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打开窦口,然后用负压装置将鼻窦内的脓涕引流出来。一般建议隔两三天做一次,直到没有脓涕。但不建议负压置换太过频繁,否则可能导致鼻黏膜出血。
急性鼻窦炎期——积极规范治疗可避免拖成慢性
人的颅面部有8个鼻窦,它们直接与鼻腔相通。在鼻窦局部抵抗力下降,而病毒、细菌又很凶猛时,就会引发鼻窦炎。而感冒恰恰就是引起鼻部抵抗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感冒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超时未愈,仍有脓涕、头痛、鼻塞等症状,则可能患上了急性鼻窦炎。
陈合新介绍,对于急性鼻窦炎要积极治疗,负压置换脓涕仍是便捷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生素治疗,以及接受红外线、服用中成药及促鼻黏膜活动药等辅助治疗。
临床上有些患者对急性鼻窦炎不重视,治疗三五天症状改善后就不继续治疗了。因为没有经规范治疗,结果有相当一部分急性鼻窦炎转为了慢性鼻窦炎。医学上界定,症状出现一个月内的为急性鼻窦炎,一到三个月内的为亚急性鼻窦炎,超过三个月的为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转为慢性后,鼻窦黏膜长期处于炎性刺激中,会发生病理改变,出现淤血、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等一系列变化,这就为治疗带来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