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017-04-15王婷
王 婷
(青岛市市北区服务业发展局 山东 青岛 266000)
刍议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王 婷
(青岛市市北区服务业发展局 山东 青岛 266000)
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工业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关键抓好经营机制转换,抓好经营管理,肩负重任的经济师,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本文从经济师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责,旨在充分发挥经济师的功能价值,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经济师;企业经营;管理
前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迫切需要具有德才兼备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一经济师。当然在我国实施经济师制度时间短,评审核准机制不完善,已被评审核准为经济师者中的少数不完全具备条件者有之,在暂不实行经济师制度部门的,虽已具备经济师条件而未按评审核准为经济师者有之,但他们都是经济专业人才,正在发挥着经济师的作用。
一、经济师的概念释义
经济师是指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及业务能力,工作取得一定成就,并经国家专业技术职务主管部门评审核准的经济专业人才①。经济师在企业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所有经济活动的设计统领者,主要工作为:经济策划、分析、相关风险判定等。经济师是各类经济活动的负责统领人员,直接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及计划。 经济师对于整个企业的经济脉门充分负责参与管理,是管理层中的一员,对于提升企业效应,促进其发展,其意义不容小觑且无可替代。由此可见,在企业运作中,经济师的地位不可或缺。
二、经济师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的历史时代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险段经济建设。既要推动传统的产业革命,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企业经营管理,就是企业的领导者和全体管理人员尤其是经济师,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调节、组织、指挥、监督,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经济师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但要做好日常微观经济管理,还要力所能及地搞好理论研究,参与经济管理的学术交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中,无论经济师从事哪层次经营管理和任何岗位,都应积极投身于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之中,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要提出改革性意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献计献策。
三、经济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职责
经济师无论从事哪项经营管理工作,都应从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出发,发挥设计、控制、协调、咨询、创新等多方面的作用。
(一)制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计划
企业的工作计划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的未来行动方案。制定企业工作计划涉及内容广、科学性要求强,诸如:计划要有预见性、可行性、强制性和弹性、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等②。在制定计划时,如果考虑多种可行方案,并经过筛选优化,就可以提高计划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中的决策论、控制论、系统论、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网络计划、线性规划理论等都要在制定计划中应用,这正是经济师所具备的理论素质,是发挥作用的天地。特别是担任企业领导者的经济师,更应该发挥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作用。
(二)为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手段
社会主义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对人们共同劳动中应该执行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所作的规范要求。它具有法规性和一定的强制性,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和执行。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经建立,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许随意违反,各级领导人员应带头遵守,带头执行,做群众的榜样,并需要经常性的和定期性的监督检查制度,经济师就要因地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手段。
(三)认真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社会化生产要求协调好目标任务与经济报酬关系,这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经济师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研究,分解责任目标,贯彻多劳多得合理计酬原则,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引导职工对集体目标的赞同。使职工从目标中看到共同的切身利益,增强职工的责任感。
(四)做好咨询、服务,提高企业素质
企业索质是企业内在的本质,企业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的素质及其有机结合。衡量企业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志则是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及其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能力。
目前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较为落后,致使设备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产品积压,资金不足等,大都与经营水平低有直接关系,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经营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低,经济师在这方面发挥咨询和服务作用,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勇于创新,增强企业活力
有活力的企业应具有强烈的创新能力,不断开拓新市场,开辟新的生产领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结论
企业经营管理是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企业的生产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其中某些方面或者某些环节,还存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必须在生产中逐步加以完善。为此,经济师要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企业生产迅速发展。
【注释】
①苏琳琳.总经济师工作定位和职务特点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7(1):90-94.
②赵源.初浅析企业中经济师工作职务的特征[J].经贸实践,2016(8):33-35.
[1]苏琳琳.总经济师工作定位和职务特点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7(1):90-94.
[2]赵源.初浅析企业中经济师工作职务的特征[J].经贸实践,2016(8):33-35.
[3]卫燕燕.浅谈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信息经济,2016(8):23-24.
[4]刘洋.经济师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的使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