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探析

2017-04-15张志洁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弗洛姆异化消费

张志洁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探析

张志洁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弗洛姆在其著作中首次集中描述了消费异化,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的消费理念广泛存在,消费异化现象相当普遍。研究消费异化理论,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形成健康的消费模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弗洛姆;消费异化;探析

一、消费异化产生的原因

消费异化是诸多异化方面的表现之一,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是资本主义影响人格的主要因素。在马克思的体系中,异化指的是人的一种状况即人自身的行动对人本身来讲,成了一种陌生的力量,监督并反对着人,而不为人所控制。弗洛姆则认为,异化是一种经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体验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不觉得是他自己的中心,不是他本身行为的创造者。相反,情况则是:他自身的行为和后果成了他的主人,他不仅顺从了他的这种主人,而且还可能会对主人顶礼膜拜。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异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与人与工作的关系中,人与消费品的关系中,人与国家,与同胞的关系中,还存在于与他自己的关系中。对于消费异化的产生,弗洛姆则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阐释。

1.内在根源

弗洛姆认为,人性的根源是导致消费异化产生的内在原因,而这一人性的欲望是人的基本需求之外的精神需求。“人的对物质的贪婪并不植根于人的动物性,而是植根于人的心灵和幻想”[1]由此,他把人的消费异化归结于关联和超越的需求。

首先,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关联需求的缺失有关。关联需求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联结,是人对其同类产生的一种爱的渴望。人与人之间本来是自然状态下最紧密相关的关系,随着人与自然的脱离,这种相关的联系就没有那么紧密。因此,相比之前,人们就比较孤独、寂寞,缺少安全感,并会追寻这种联结状态。但是,人们正常的情感交流受到了现代化发展的阻碍。于是,人们就会通过消费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感,追求一种满足感。

其次,人的消费异化源于人的超越需求错位。人的超越需求指的也是人的内在的精神需求,体现在人的非理性上。人们达不到上述的那种联结,而在现代社会中,一方面人愈发感到自己的渺小,愈发感到自己深处其中的孤独渺茫感;一方面人变成了社会中的人,即劳动力商品,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力和主动性被压制。为了克服这种压抑的感觉,人们通过物与物之间的联结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感。因此,消费异化更加深刻。

2.社会根源

关于产生消费异化的社会因素,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主要原因。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造成消费异化的首要原因。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大批量地被生产出来,这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机器生产的方式又使得人们长期从事于同一种劳动,人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压制,“人作为生产机器的一个齿轮,成了物而不再成为人”[2]人们无处寻找释放压抑的出处,只好通过大量的消费来释放其内心的那种欲望。

其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造成消费异化的又一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这使得资本家们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而在这一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资本家们不顾一切地进行商品生产,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就需要消费者进行大量的消费来推动资本家的资本流动,从而源源不断地循环往复。但是,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进行消费而是作为资本家逐利的工具而存在,消费被异化成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人们不再是消费的主导者,反之人却被消费所控制。然而,作为促使人们进行疯狂消费的因素,广告是首当其冲的。在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广告铺天盖地,不管是在大街小巷、机场码头、只要有人流存在的地方几乎可见广告的踪迹。人们本没有过多消费的欲望和需求,但是广告效应、明星代言效应等使得人们为了追逐广告所带来的煽动性和渴求性而不考虑或者甚少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该商品而盲目追随广告效应。因此,大量商品被消费,此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被广告所引导,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弗洛姆在书中指出“人们吃一个既无营养又无滋味的面包,主要是因为广告上有漂亮的青年男女在吃面包的画面,人们喝一瓶汽水,主要是在喝广告上的商标,人们穿某一品牌的衣服,主要是以此获得某种身份的象征。”[3]人们在消费中产生某种幻想,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所享受不了的放松和快感,由此导致了消费异化。

二、弗洛姆消费异化的内容

弗洛姆的消费异化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中提出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表现在获取物的方式中、对购回物的使用中、支配人的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及人与人的关系中。

1.表现在获取物的方式之中

人们用钱来买东西,这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行为,但弗洛姆却认为这是不对的, 他认为,人们获取的东西应该与人们的获取的方式相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却是,只要有钱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自己并不需要;相反,如果没钱,那么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也无法享受其用。所以,通过金钱来获取物品,在弗洛姆看来是一种异化的获取方式。

2.表现在对购回物品的使用上

通常,人们购买物品是为了满足其基本的需求。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物品的目的却完全不同于满足最原始的需求。人们把消费当做目的而非手段,把对消费所获取的东西用来占有、囤积,人们热衷于这种近乎疯狂的占有,通过这种占有来表明其占有这些物品的能力。另外,奢侈品的流行使得人们不置实际效用与否,追求奢侈品消费,并用来标明其身份或社会地位,用以炫耀满足虚荣心。所以,这种消费不合实际需要,反而控制引导着消费者,是一种异化行为。

3.消费异化支配着我们对闲暇时间的安排

消费异化无处不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处处受消费异化的支配。“他消费‘球赛’、电影、报纸、书籍、演讲、自然景色以及社会的集会活动,就像他用异化和抽象化的方式去消费他买来的商品一样。”[4]现代娱乐产业的发展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社会潮流的控制下,受潮流的驱使消费着娱乐生活等等,全然没有自己支配时间的主动性和可调度性。

4.消费异化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消费异化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成了商品,成了可交换的物。长期的异化消费环境中,人作为劳动者成了明码标价的物,劳动者把自己当做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期待自己通过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从而致使人们丧失了尊严和主动创造价值的积极性。

三、消费异化的危害及对我国的启示

消费异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某种程度上,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丰富社会产品。但从长久和总体上来看,它是存在一定的危害的。我们需要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以指导当今我国异化消费的情况。

1.对于环境方面

消费异化的根源在于无限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但生产产品的原料不可能凭空产生,而需要大量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大量树木被砍伐,水源被利用,河流被污染,土地被占用,动物被滥杀等等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被损坏就难以恢复。

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当中,相比之前,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我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消费水平也明显增长。而市场上大量各色产品的生产,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人们购买力的增加又进一步反馈在产品的高量生产上。然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致使生产朝着无限量方向发展,但大量产品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加之环境的自我恢复性难度之大以及恢复周期之长,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上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行反思。因此,克服消费异化的根源和与之相对应的生产方式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长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对于我们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至关重要。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文明的现代社会,一方面,发展生产要注重量与质的协调,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创新生产方式,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改进原来单一地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的方式以减轻环境的压力。

2.对于消费方式方面

消费异化致使人们全然把消费这一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因此在这种消费过程中,消费丧失了原有的最朴素的意义,而滋生出不良的社会现象和影响。例如,对奢侈品的追求,对名牌的追捧等等,物质的充裕使得人们向往华而不实的东西来标榜自己,进一步导致人们价值观相对于正常轨道的偏离。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全球的商品、资本、文化、价值理念等等在我国迅速地传播和覆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外来思想文化的渗透也冲击着国人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着人们行为上的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整体的转型时期,加之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追求物质、金钱,生活奢靡的行为作风越来越凸显在社会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奢侈品这种虚有其表的消费,用以填充自己空虚的内心,人们生活的目的貌似就是来通过这种消费来实现的。因此,抵制消费异化行为对于人们的树立正确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活正常有序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对于广告方面

广告是导致消费异化的促进因素,现代社会中,广告业的繁荣以及明星代言效应为商品的销售,人们的购买力的提高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人们并不是为了基本的需求去购买商品,而是受到广告画面的诱惑去消费或许并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这样人们的消费行为受着广告的控制,人不再是主体的人,是异化了的人。由此,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应该盲目追随于广告等潮流去购物,而是在自己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看自己是否需要为根本或者量入而出地消费。

就目前而言,广告确实起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是,随着人们触及的范围之广,地域之大,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广告无孔不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着消费异化。例如,近年来,每年的11月11日,所谓的“双十一”、“光棍节”来临之前,我国绝大多数电商平台及商家借此机会通过各种宣传,打价格战等方式给消费者营造一种“占便宜”的心理,从而让更多消费者加入到每年一度的从众消费队伍中,仿佛不在该日消费就享受不到那么低廉的价格一样。人们每天的生活模式受这种消费的驱使,“双十一”的疯狂购物掩盖了“光棍节”的光芒。由此可见,消费异化之深。

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都受自己的工资水平等现实条件的限制。现实社会中的人,只有以理性的态度,才能智慧地对待生活。所以,当我们进行消费时,考虑广告中合理的部分,也要甄别其中不合理的东西。要以自己是否需要为标准,以自己的收入为尺度。

弗洛姆从内在根源和社会根源方面指出了其消费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其消费异化的表现。通过对弗洛姆消费异化理论进行剖析,明确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从其中得以借鉴和启示,以指导人们理性地消费和生活。

[1]埃里希·弗洛姆.自我的追寻.孙石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46.

[2]埃里希·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王泽应等译[M].上海:三联书店,1991:80.

[3]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欧阳谦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101.

张志洁(1992.08-),女,汉族,山东菏泽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硕士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弗洛姆异化消费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40年消费流变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与人的孤独——对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不乐多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