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婚姻观看女性地位的差异
2017-04-15卢怡冰唐晓龙
卢怡冰 唐晓龙
(中原工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50)
从中西方婚姻观看女性地位的差异
卢怡冰 唐晓龙
(中原工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50)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比较重要的,而婚姻观是文化的重要成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自然造就了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婚姻观的差异造就的女性地位差异比较明显。本文从家庭、社会等方面阐述中西方婚姻观中女性地位的差异,并在地理环境、价值观寻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对中国女性摒弃中国封建思想,吸收西方婚姻观中的合理部分具有一定的启发。
中西方婚姻观;女性地位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的其中之一,而婚姻则是对爱情的发展,婚姻观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上的反映。婚姻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择偶标准,婚后生活甚至人们今后的发展。中西方都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西方的婚姻观也受到其影响,其中反映在女性地位上的表现比较明显。
一、中西方婚姻观中女性地位的差异
在中西方婚姻观中,女性地位的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家庭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的不同。
(一)中西方女性家庭地位的不同
在中国,虽然现在已经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家庭地位较之前有了提高,但是在一些方面,女性还是会受到诸多限制。婚前,女性择偶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观点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婚恋观,甚至对婚姻的成败起到一定的作用。婚后,丈夫负责外出赚钱,女性就负责在家照顾公婆和孩子,做饭之类。正所谓中国的一句老话“男主外,女主内”。在最近几年的调查中,大部分男性都有处女情结,他们都提倡女子婚前应该保持忠贞,而女性在性的问题上往往处于受歧视的一方。这些说明在性的问题上,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
在西方,女性有一定的自主权,她们认为婚姻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婚姻中主要考虑双方的感情,他们甚至认为让两个不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是件无法理解的事情。婚后,他们共同承担家里的事务,女性也必须有自己的事业不会因为孩子老人需要人照顾而去放弃自己的工作。对于性,他们的思想是很开放的,也很少有男性有处女情结,在西方十八岁的女孩还是处女只会被人歧视,这就说明婚姻束缚少,从而女性婚姻的选择限制也少了。
(二)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同
在中国,男性只要做事踏实,具有足够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实现全面的发展,就会被认作是成功人士,可是,和这种性格特质一样的成功的女人反而不被人夸赞,甚至被说成女强人,觉得这种女性就是做事太过分,太爱表现自己,没有做到女人该做的事情,往往不受男性的欢迎,从而影响到她们的婚姻。自古以来,人们眼中所谓的理想女性伴侣就是温柔,善解人意的,觉得女人应该依附于男人。在社会上,大部分企业都喜欢招聘男性,觉得男性什么活都能干,女性呢,需要婚假的同时,还需要产假。所以,女性的才能往往没有男性那么容易得到施展的机会。
在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西方女性比较独立自主,对自己的婚恋有自己的看法,婚姻也不存在道德方面的束缚,如果婚后不幸福,她们敢于提出不足并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绝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对事物本身的看法,就算独身主义或者性取向不正常也不会被人指指点点。由于男女平等观念和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女性负担起了家庭开支的一部分甚至全部。
二、中西方女性地位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婚姻观的不同,在女性地位差异上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地理环境、价值观、传统文化的不同。
(一)地理环境的不同
中国的领土起源于黄河,北方是茫茫沙漠,西边是黄土,东面是大海,南面温度高。这种环境比较封闭,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经济格局,农业一旦受到自然灾害,就注定要集体抵御,家族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较强,由于当时交通的阻碍,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较少,加上凭借农耕经济就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借助外界世界的援助,这造就了中国人性格的封闭,在婚姻上多听从家长,注重家族利益。
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有地中海向北发展地中海上的岛屿多,森林也很多,交通很不方便,农业没有东方发达,西方属于农牧混合型经济,生产的粮食不足以构成生存的需要,需要人们翻山越岭去采购原料,不少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为手工业提供了原料,而且那里港口多,具备了良好的经商和航海条件,所以最后发展成论商业文明,这里不像东方那样有家族制,个人的性格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大小岛屿各自分立存在,使西方人形成强烈的空间意识。反映在婚姻上自由平等,个性独立,不受外界影响。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以家族为本位,农业文明导致家族的诞生,人们非常重视对家庭的经营,对家族的贡献,父母养育子女,然后再帮下一代养育孙子孙女,这种对家庭的依赖就影响到了婚姻,很多人都比较重视父母对其婚姻的看法,甚至可能会为了让家庭和谐而放弃个人的幸福,男性可能会为了父母跟女性结婚或离婚,而女性可能会为了家庭的体面或是父母的满意而跟男性结婚甚至离婚。
在西方,人们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对自我个性的培养,同样父母无权干涉她们的生活,女性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打拼自己的事业,他们讲究独立和自由,就我们所知,西方的父母在孩子年满十八岁后就不再承担其经济来源,给他们独立性,包括婚恋,婚后感情出现问题,他们不是第一时间去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去咨询婚姻咨询师来解决难题,所以婚姻对他们的束缚比较少,在婚姻中女性也信奉个人主义,不会为了得到父母的满意或者抚养子女等不去追求她们自己的幸福。
(三)传统文化的不同
中国人的观念历来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引申到婚姻观,中国女性对其婚恋往往没有自主权,婚姻上往往遵循父母之命,“婚前在家从父,婚后从夫”,古代男性外出工作打仗,女性就得在家照顾家人,干家务,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如果婚后不幸福,女性不会反抗也没有权利反抗,但是男性却可以按“七出”任意一条休妻,这就剥夺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婚姻法保障妇女地位,实现婚恋自由,但是传统文化在现在还是有其影响力的。
西方人受基督教影响较大,他们信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发扬了西方民主的文化传统,从古到今男女不管是皇室还是子民都是一夫一妻制,如果婚姻不幸福可以离婚,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括女性改嫁、寡妇再嫁也不会被人说三道四,这在中国是很少出现的。西方的道德观念讲求自由平等,所以女性婚前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婚后有遇到不幸,她们会自己反抗来获取正当的权利。
小结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中西方女性地位没有男性高,但是在婚姻观方面,西方女性的地位要比中国女性的地位高,现在婚姻幸福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双方合适,经济富足,家庭和睦,自己也能有一份安逸的工作,但是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女性要想使自己不论婚前婚后都能有所发展,就要吸收西方婚姻女性的长处,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敢于说出来,为自己争取该有的权利,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勇于追求幸福的心,慢慢努力,克服传统文化带来的消极作用,对女性的全方位发展以及女性对自己权利的争取有其借鉴意义。
[1]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赵丽慧.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婚姻观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33.
卢怡冰(1993.01-),女,汉族,研究生,中原工学院;唐晓龙(1991.07-),男,汉族,研究生,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