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研究
——词汇语用学研究重点议题概述

2017-04-15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义学形容词词汇

夏 洋 李 佳

(1.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44;2.哈尔滨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研究
——词汇语用学研究重点议题概述

夏 洋1李 佳2

(1.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44;2.哈尔滨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词汇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用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二十世纪发展十分迅速,成为语用学研究的前沿。但是,由于研究刚刚起步,很多问题还在探讨阶段。文章旨在回顾和述评国内外对于词汇语用学理论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方向,为语言学者未来的研究理清思路,开拓研究视角。

词汇语用学;界面研究;语义学;语用学

一、引言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涉及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是一门全新的语用学分支学科,该学科在本世纪发展十分迅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德国著名语言学教授Blunter在《语义学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词汇语用学”的文章,从此将词汇语用学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引入语言学界的研究中。[1]2000年 7月,在第七届国际语用学大会上,各国语言学家们对词汇语用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明确指出词汇语用学是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是目前我们语言学中有待探索的空缺。[2]

目前,词汇语用学研究目前仍然处在探索和起步阶段,我国对于此项问题的研究也仅有二十余年的时间,相关研究成果也多以理论引介为主。因此,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词汇语用学研究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语言使用中的实例,探讨汉语和英语中的语用异常现象、词汇阻遏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形容词语用意义问题,以及构词、修辞和语篇的词汇语用问题等词汇语用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议题,为语言学者未来的研究理清思路,开拓研究视角。

二、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概述

国外语用学的研究起始于McCawley,但是对该理论系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德国洪堡特大学 的 Blunter教 授 在 文 章中 最 早提 出 “Lexical Pragmatics”,也就是词汇语用学。Blunter教授随后和其他语言学者联合出版了大量有关于该项研究的文章。自此之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广泛开展,出版相关著作14部。

词汇语用学作为语用学的分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解决词汇语义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词汇语义学在对词汇的研究过程中,从真值角度分析语言意义,是在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下的研究。然而,语言的使用是编码者和解码者互动的动态过程,正如英国著名学者Grice提出的会话原则,词汇的正确理解是在原来语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来扩大原有词汇信息,或者通过会话含义,区分词汇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说话者的意图和人为的约定。词汇语用学认为词汇的表征具有语义上的不明确性和不准确性,需要结合语境和百科知识对词汇的语义进行适当的语用充实。总体看来,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非典型性

词汇语用学是根据显著性(Giora)和关联性(Sperber&Wilson)[3],将词汇的原型意义和说话的语境结合起来,通过非典型的方式来研究词汇的意义

例如下面的四个句子:

(a)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b)大哥我是白道上的人。

(c)这篇文章是白话文。

(d)我就是白丁一个。

根据《新华字典》的定义,“白”被解释为:①像霜和雪那样的颜色,跟 “黑”相反;②明亮;③空的,没有加入其它东西的;④没有效果的;⑤不付出代价的;⑥说明,陈述;⑦错误的;⑧象征反动。字典中对于“白”的解释众多,但是只有第一个例句中的“白”符合字典中的解释。其他三句中的“白”的意义在上述解释中完全找不到原型意义,并且所表示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语言使用者的百科知识才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

(二)非组合性

组合性是语义学研究词汇的主要方式。组合性就是指将词汇的意义组合在一起产生新词汇的意义。Blunter在1998年提出:“将词汇分解为概念成份,以这些概念成份来判断整个词句的概念,是不正确的”[1]。词汇语用学认为组合原则研究词汇语义是不可取的。举个简单的例子:“How do you do?”(你好!)What are you?(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完全按照词汇组合在一起的方式理解上面的两个例句,毫无疑问,一定会漏洞百出,大错特错。

在英语学习中,很容易发现把几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之后意思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做1+1=2的工作,只会使英语学习陷入困境。比如:She is the apple ofmy eye.(她是我的掌上明珠)。He is such a block head. (他是个傻瓜)。这两个句子“the apple ofmy eye”和 “a block head”的字面意义与整个句子的理解毫无关系。了解这一点,对于外语学习者十分重要。

(三)简练性

Zipf提出简练原则,成为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一大问题。他指出,在人们的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存在一种较量关系。[4]说话者用比较简单的语言编码传递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表意不清的现象;听话者也会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解码,从而说话双方形成一股拉锯的力量。只有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相似,或者说话双方心中有共同或者接近的概念,接收者才会准确的明白信息含义。[5]

三、国内词汇语用学重点议题概述

我国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近20年的研究中,根据CNKI数据库的检索统计,目前相关研究论文300余篇,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词汇语用学研究专著。但是研究范围较广,涉及语用异常现象、词汇阻遏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形容词语用意义问题以及构词、修辞和语篇的词汇语用问题等等。

(一)语用异常现象

词汇语用异常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也可以是一种语用策略。语用异常主要包括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广告语中就经常会发现语用异常现象,尤其是语音变异。例如:之前中国市场上有一款菊花牌风扇,销量一般。该厂家向社会征集广告语以扩大其知名度,从而促进销售。其中一则广告获得特等奖,内容是这样的:“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此处的“吹”字,就是语义变异的典型使用。看似意义有悖常理,让人感到十分费解,但实际上,完全符合风扇的使用特点,语言双关,意义深远。

在研究语用异常现象时,中国学者将之与范畴错误进行了区分。范畴错误是由于违反了本体范畴造成的,也就是将既有的属性归属到不可能应该拥有该属性的物体上。例如下面的几个句子:

(a)The book is blue.

(b)The book is upside down.

(c)The book is wrong.

(d)The book is bitter.

(e)The book is hungry.

上面介绍的五个句子在语法方面都是正确的,但是(a)(b)(c)句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是符合言语交际意义的,而(d)和(e)两句却是在真实语言交际中无意义的句子。两句存在的问题又不尽相同。很明显句子(d)是语用异常,“苦”不能用来描述“书”的特征,但这与书的本体范畴并不完全矛盾,因为书也有可能是苦的,至少品尝了才知道。但是句子(e)体现的则是范畴错误,因为“饥饿”不属于“书”的本体特征范围。以上句子中出现的语用异常或范畴错误都是词汇语用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词汇阻遏现象

词汇阻遏现象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词汇阻遏是指一个潜在的词语如果和已经存在的词汇是同义词,那么它必将受到已存在词的阻遏,最终不复存在。伍铁平教授指出:自然语言具有一种自动的排除机制。[6]

例如:pale可以和很多颜色组合在一起,pale green,pale yellow,pale blue,但是pale black就会受到限制,因为在英语中存在gray,所以很多人并不理解pale black的意义,然而对于其他人而言,pale black可能又是恰当的,因为它可以表示淡淡的黑色,是gray(灰色)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pale和 black在组合的时候受到了gray的阻遏。姚鸿琨和林大津根据阻遏现象的定义和描述,把阻遏分为四类,分别是形态阻遏、词项之间的阻遏、词项对释义表达的阻遏和部分阻遏。[7]形态阻遏是指词项对形态派生词的阻遏,屈折词缀生成词的阻遏和类阻遏。词项之间的阻遏是指当一个词阻遏另一个词,而且这两个词不具有相同的词干。词项对释义表达的阻遏是指单词阻遏与之意义相同的词组构建 (phrasal constructions),例如less对more little,hot对more hotter的阻遏。有时,词汇不能做到完全阻遏,因此语言中还存在不完全阻遏。例如murder一词可以阻遏make sb.die的存在,但是该阻遏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Murder无法充分释义make sb.die的含义。

(三)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和理解一直以来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传统的理论将词义的研究局限在语言的内部结构,较少的引入语境在词义理解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词汇本身所处的语言外部环境,如说话人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百科知识和说话的环境。因此,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实质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词汇语用学的产生促使很多语言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有益的探讨研究。

英语中拥有单独意义的词汇相对很少,绝大多数词汇都是多义词,也就是一个词汇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并且意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多义词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为:

第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汇可能产生多种联想意义。例如handsome这个形容词主要用来描述男性的“帅气的、英俊的”。但是如果在用来修饰女性的语境下则表示相貌“健美的,标致的”。如果用来修饰“money”,a handsome ofmoney,则表示“可观的,数量相当大的”。

第二,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等修辞用法的使用。例如:

(a)The old man had a heart attack.

(b)Beijing is the heart of China.

很明显(a)中的“heart”是该单词的原始义项。(b)中的 “heart”明显是比喻意义,不再表示“the organ inside the chest which controls the flow of the blood by pushing it round the body”。但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我国各城市中起到“心脏”的作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关系,是一个域向另一个域的映射。

第三,多义词产生于诸多社会原因。例如,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会随着说话者的身份角色和职业角色不同而发生变化。律师日常话语中的action可能是“法律诉讼”,而警察话语中的action则是“行动”;教师日常交流中的assignment是指“作业”,而老板所指的assignment则是分配给员工的工作任务。

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一词多义使得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在特殊的语境中表达意义生动形象,并且可以形成一语双关,引申意义等使词汇富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但是,此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尤其是不同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语用功能。

(四)形容词语用意义问题

在英语中,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也就是形容词通常要依附于名词。因此,形容词的语义不仅会影响与之搭配的名词,也会受到名词的影响。从此看来,形容词的语用意义尤为重要。有些学者提出根据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列举和描述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例如要定义yellow的含义,就要把yellow和名词组合在一起,然后描写 yellow的意义。Yellow(X)大致表达下列意义:①表示内容是黄色,如X指代fruit;②表示拥有黄色的外表,如X指代box;③表示指代拥有黄色的功能部分,X可以指代某种工具。这种方法在解释形容词语义时,需要有一个隐藏的名词加以补充,不能合理地解释含义,该理论不具有充分地合理性。

为此,曾衍桃提出了用自由变量观对等级形容词进行分析。等级形容词是指slow,quick,long,tall,short,clever这一类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有等级特征,并且这类形容词随着应用对象的变化而变化。[8]例如,对于小孩来说沉重的东西对于大人却不算沉重,对学生来说的难题对于教师则可能是简单的。不过,单单对词汇表征做出假设并且简单地指出这些变量的可能维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话语知识、百科知识,也就是如何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又受到语境、话语知识、百科知识的制约。运用词汇语用学理论分析形容词的语用意义,突破了传统语义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形容词对于所修饰词的解释力。

(五)构词、修辞和语篇的词汇语用问题

词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构词问题。研究主要涉及构词的根据、构词的语用制约、构词的语用特征和语用效力等。在英语中,有些词汇通过添加词缀构成新词来表示语言使用者的特殊含义。传统的语言学者试图从语义学角度研究词汇问题,比如否定前缀un-通常与表示具有积极意义的形容词结合,构成该词汇的反义词,如果该词汇本身具有贬义色彩,则无法加前缀un-。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带有否定前缀的词汇没有积极或消极概念之分, 例如 unusual unbelievable,unwilling等,所以基于语义限制的假设面对上面的词汇难以解释清楚。正如Blutner表明,在包括词汇层次在内的语言构筑中,语言的使用者不是语言规则的消极执行者,而是在整个研究交际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毕竟语言规则要服务于人的需求。[1]

修辞研究非常广泛,涉及隐喻、转喻、双关语、委婉语、幽默、移觉、夸张、拟人等。词汇的修辞和语用是密不可分的,互相补充的。修辞的目的是使语言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提高人们的言语修养;语用学的研究目的是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角度解释语言的使用,从而使交际到达成功。修辞不仅仅是研究书面作品,更加要研究言语交际中人们使用的话语。修辞的研究不是静止的过程,而是研究语言的使用。这一点和语用学研究完全契合。只是词汇的修辞注重语言的编码过程,语用学从编码和解码两个角度同时研究。因此词汇语用学包含修辞研究,并且为修辞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词汇的语篇功能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语篇的衔接、连贯问题与词汇的语篇衔接连贯功能和衔接机制。比如原词复现、同义词和近义词、上下词复现、反义词和词汇同现。第二,词汇语用意义的理解与语篇理解之间的关系。词汇是构成语篇的最基本的要素。字集合成句,句集合成段,段集合成篇。如果没有词汇,篇章当然不复存在。词汇理解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无法正确理解段落的含义,最终会使得整篇文章理解上出现困难。从词汇到篇章,环环相扣,第一个环节的词汇出现错误,对于整个语篇的理解将会出现偏差。正确深入地研究词汇语用学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语篇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涉及到词汇语用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很多研究成果也应用到了实践教学中。但是,词汇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相关研究还要不断地加以完善,通过语用学成熟的理论加以夯实。本文在回顾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非典型性、非组合性和简练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语用异常现象、词汇阻遏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形容词语用意义,以及构词、修辞和语篇的词汇语用问题等方面对词汇语用学的主要议题进行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义学和语用学界面研究的理论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Blunter,R.Lexical Pragmatics[A].Journal of Semantics,1998(15).

[2]冉永平.词汇语用观及词义的语用充实[A].语用学研究[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Giora,R.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and literal language[J].It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7(2).

[4]Zipf,G..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Cambridge,Mass.:Addision-Wesley, 1949.

[5]李佳.词汇意义研究的新领域:词汇语用学[J].黑河学刊,2014(7).

[6]伍铁平.论语言的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1).

[7]姚鸿琨,林大津.国外主要形态阻遏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0(2).

[8]曾衍桃.词汇语用学改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4).

H030

:A

:1673-9884(2017)01-0117-04

2016-10-10

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189)

夏 洋,男,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语义学形容词词汇
认识形容词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哈特的语义学
形容词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