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

2017-04-15董鹏林刘睿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话语思政体系

董鹏林 刘睿馨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探析

董鹏林 刘睿馨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思政课作为政治性与学术性双重属性相结合的学科,肩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高校学生,并用以武装其头脑的重任,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镇。只有在充分把握思政课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实现两种属性良性互动,再实现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搭建高校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和提升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三方面协同推进,才能做好党在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工作,奠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的社会发展基础。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时代需要;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问题,这就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渠道的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功能所在,而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的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其对于应对时代挑战,满足时代需要应有作用的发挥和实效性的实现。这也就使得研究构建和完善中国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更具时代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根本依据

高校思政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双重属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有其特定的学科任务和功能,这一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研究高校思政课改革和发展的一切问题都应以此为根本依据和起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也不能忽视、轻视和避开这一点,而应始终围绕这一点,从此出发,立足实际情况,着眼现实问题、挑战和需要,不断完善话语体系,并不断推进思政课的发展完善,实现思政课实效性,以推动新形势下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

(一)高校思政课具有政治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生命线和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同力量强大的反动势力进行政治斗争,争取人民支持,不断取得成功的主要渠道和手段,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地具有政治性,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时代决定的,正是有了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才得以区别于其他学科,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才得以不断完善,党和人民的事业才得以更好发展,而高校思政课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加强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渠道,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重任,是党和人民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所以,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不仅不应削弱其政治性,反而应加强其政治性,唯有如此,才能坚定广大学生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高校思政课具有学术性

高校思政课不仅具有政治性,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而且还具有学术性,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是一门学理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天然地具有其政治性,在中国共产党同反动势力进行的复杂政治斗争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共产党执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校,逐渐从主要从事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术研究的成分,并得以不断凸显和强化。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1]这句话最终落脚点在于掌握群众,恰恰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头脑的职责所在,而其起点便在于理论的彻底,在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就是要求理论的客观和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征服人心,这既点明了高校思政课科学性、学术性,也给高校思政课发展完善提出了要求。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思维活跃,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尤其独特的想法,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学术性,增强课程的科学理论论证和学术支撑,提高解释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思路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才能够不断得以深化和拓展,党在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做好,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才能得到不断拓展完善。

二、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时代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重镇,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能。而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正是在复杂的新形势下,面对时代问题,发挥思政课独特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回应时代关切,满足时代需要的重要部署。

(一)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把握住高校思政课话语权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加强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渠道。通过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历史、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得以传播给高校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践行者和接班人。然而,这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实现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把握住高校思政课话语权。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话语权并没有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意识形态斗争有增无减,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其强有力的国际优势,向全世界输出和渗透意识形态,由此,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逐渐在全世界确立起主导地位,并日益控制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而我国也难以避免,尤其是高校作为多元文化交流汇聚之处,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日趋侵损中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政课话语权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削弱,严重损害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果。这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不无关系,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便鲜明地指出在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2]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给了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分化和西化政治图谋可乘之机。这就产生了加快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和完善的时代需要,而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重镇也应该担负起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重任,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坚定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提高高校思政课自身实效的需要

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来看,高校思政课因承袭于中国共产党用以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政治手段和工具,天然地具有浓厚的政治性,但随着始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发展到更深阶段,中国社会发展亦随之进入新阶段,社会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迸发,新事物、新问题、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思想不断产生,日新月异,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造成了很大影响,思想多元且活跃,彰显个性且开放,并且接触和接受了不少新生话语,例如,伤不起、肿么了、有木有、女汉子等一系列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发展现状的话语,高校思政课再也不能有效地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教育,这与其既有的偏重于意识形态教育的且不健全的话语体系不无关系,甚至关系重大,经过多年的思政课改革,思政课设置不可谓不合理,教材编纂不可谓不科学,但是呢?思政课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关键症结就在于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未能随着时代发展步伐而不断构建完善发展,长期以来,在强调其政治性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它的学术性,致使高校思政课学术话语丰富扩展及话语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严重束缚思政课生机活力的迸发,难以满足广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提出的新需要,这样高思政课因“缺乏鲜活内容和新鲜话语,易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萌发出一种排斥和反感”[3],陷入有理说不出,说的不在理,说的没人听等尴尬境地,而造成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和排斥心态,最终使思政课自身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发挥,所以,这就给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随着时代步伐而不断发展完善提出了紧迫的时代需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实现高校思政课实效。

(三)回应社会重要关切,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价值的需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强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也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矛盾问题,这样,新的形势就给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的著名论断,马克思的这句话并没有否认改变世界,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前提是认识和解释世界,而话语体系正是认识和解释现实世界的一套话语规范,而高校思政课作为研究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重镇,其重要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解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以此传播给广大学生,理应担当起分析、解释现实矛盾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的重任,但具体如何实现便在于以思政课话语体系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同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识和解释现实问题和情况,用现实问题和情况反过来印证、支持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断创造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成果,引领时代前进方向,为党和国家提供政策借鉴,并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舆论导向,发挥其将党的意志与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深化改革、社会稳定的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这样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便变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价值便也可以得到提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意义也才能不断彰显。

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是关乎思政课不断完善和发展,发挥实效性,彰显社会价值的重要一环,是社会转型大环境下思政课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必需,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三、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位老师、一个学校所能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复杂艰巨而长久的系统工程和历史任务,要加强党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并协调发挥各方面主体积极作用,实现党、高校与教师三方面力量协同推进的格局。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党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中的领导作用

党在十八大上首次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表述,表明党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由此加强了对于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的认识和重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反复强调构建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这就表明党始终坚持在话语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走在时代前沿,并发挥领导作用,而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高效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中更应体现这一点。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无不反复证明,但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践就成功,反之就失败,我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推进国家安定团结,兴旺发达的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高校思政课作为党在高校加强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给大学生的主要渠道,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则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意识形态工作的完成和实效性的发挥,关系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宣传和研究,所以在高校话语体系构建过程更应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党才能牢牢掌握高校思政课话语权,保证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正确方向,全体中国人民也才能有稳固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推进和实现学术资源整合共享,加强高校在构建思政课话语体系中的平台作用

高校因其文明开放的学术环境,而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平台,拥有丰富的优势资源,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为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提供足够的有利条件,但新形势下,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和矛盾,高校在推进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方面尚需改善,丰富的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掘,存在思政课在高校的学术地位不高、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尚有欠缺、难以产生优秀成果并难以普及、优秀经验总结交流分享不足及高校间交流合作较少等众多问题。另外,因为构建思政课话语体系是不可能单凭一所或几所高校轻而易举所能完成的,所以高校不仅要从自身问题出发,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健全思政学科教学基础,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和经验总结,形成重视和促进思政课发展的良好学校氛围,使各类优势资源潜力在思政课发展,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得以更好发挥,此外还应加强校际交流,鼓励各高校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加强政策协调和支持、推进平台建设,为学生交流合作、学者交流互访和优势资源共享提供全面优质的学术渠道,促进优秀成果的产生和普及,实现思政课话语在此过程中得以交流发展完善,进而促进话语体系构建,把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增强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发挥教师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实践者,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亲近,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运用者和主要构建者,教师自身的素养严重影响着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进程和成效,新形势下,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对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增强思政课实效性,必须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增强和进一步加深对于思政课的正确认识,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更好发挥教师在构建高效思政课话语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以更好满足时代的需要,时代的挑战。第一,高校思政课政治性属性要求高校思政课老师应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构建话语体系的根本前提。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在于培育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但有不少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却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名义上是思政课老师却被西方话语及话语体系所欺骗,并灌输给广大学生,甚至为了迎合学生既有错误理念而有意讲违背思政课宗旨的内容,这就严重地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危害了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建。所以,必须增强和提升教师自身政治素养,提高抵制错误思想的业务能力和学术能力,更好发挥教师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第二,思政课学术性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响应党加强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的引领,积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学术研究,不断从丰富的资源中提炼符合中国时代特色,有助于解释时代问题的话语,首先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练符合中国人价值理念的优秀话语;其次要从西方学术话语中引入符合中国国情,能同中国实际结合的话语;最后是要在广阔的发展着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提炼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鲜话语,这样,便可以为思政课话语体系构建注入新鲜血液,为思政课教学注入生机活力。

总之,加强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构建适逢其时,正是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为了应对时代挑战,满足时代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4-57.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3]顾钰民,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1.

G642

:A

:1673-9884(2017)01-0037-04

2016-10-09

董鹏林,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话语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