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路径探析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开封市医养医疗机构

杨 澜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开封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路径探析

杨 澜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社会面临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长期战略选择。养老机构中的医养结合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本研究旨在了解开封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探寻其发展路径,构建开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优化模式。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模式

一、引言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群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各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等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由此导致众多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现行的养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医疗需求,实现养老和医疗的结合势在必行。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结合发展①。同月,国务院又发布40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②。两个文件的发布,将“医养结合”正式纳入国家层面的指导和管理。两个文件特别强调的是机构养老层面的医养结合,因此探究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更切合于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着政府和市场的可操作性。

二、开封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探索实践

(一)开封市机构养老发展现状

开封,455万常住人口,65岁以上老人有46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达10.2%,其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家庭养老供养不足,政府财政投入有限,但其社会化养老的发展却呈现“别样风景”。截止2015年年底,开封市共有养老机构151家,并呈社会办和公办养老机构并行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占主体的局面。其中公办72家,拥有床位5658张,但在实证调查中,笔者发现,开封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如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政府民政部门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有限,且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不活、服务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公办养老机构内的入住率并不高。开封市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入住率高等特点,并且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开封市的社会办养老机构为解决开封市的养老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开封市养老业的发展。

(二)开封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实际状况

本研究以开封市社会办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访谈与电话访谈的方式调查3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实践。调查显示该3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全部接受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护老人,全部的养老机构可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但大多数养老机构都不具备医养结合的性质,全市有医保定点的养老院也只有两家。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医养结合”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入住老人对服务要求的提高。开封市一小部分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医养”开始重视起来,开始进行“医养结合”实践,同时一些新开的大型养老机构开始着手建立真正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通过对这30家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实践情况的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中18家养老机构并没有实施“医养结合”实践,仅仅提供日常的养老服务,有个别养老机构会定期邀请医院医生为老人进行体检、健康讲座、为养老院老人购置常备药等。有7家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养老院与医疗结构之间建设绿色通道,整合医疗和养老服务。养老机构里的入住老人在需要医疗卫生服务时,可以在合作的医疗机构里享受到免挂号、优先就诊和医疗费用的优惠或减免等服务。此外,医疗机构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上门诊视、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有5家养老机构在机构内部建立医疗机构或配备有主治医师与护士,能够独立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以上可看出,开封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较缓。

三、开封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发展困境

开封市在养老服务事业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机构养老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中还是面临不少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开封市是一座典型的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力量活跃程度不足。开封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多为小型民间资本注入兴办,投资主体多为个人,缺少社会组织或企业兴办的发展程度较高的养老机构,自身资本力量较弱、筹资渠道不畅再加之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导致养老院内部建立医疗机构或提供医疗服务的力量不足。

(二)机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医养结合”同时涉及养老和医疗。在我国,医疗保健服务由卫生部门监管,养老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是民政部门。同时,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工作需要税务、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涉及部门广。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没有明确的部门组织监管,存在“两管”或“两不管”的状态。此外,养老机构与医院均属于独立的经济主体,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也增加着上级管理部门协调的难度。

(三)养老人力资源短缺

开封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实践发展缓慢,人力资源的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开封市的养老院中的护工多呈现年龄大、学历低、护理专业性差的特点。护工人员质量不高,缺乏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服务水平很难令人满意。专业化、年轻化的护理团队建设,是开封市许多养老院的难处所在。同时,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有限,开封市的大多数养老机构规模较小,院长充当着管理人员、照护人员等多个角色,大多数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因此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实践存在着较多困难。

四、开封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发展路径探析

(一)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加强对养老机构“医养”这方面的政策扶持。并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具体职责。卫生部门积极支持和发展医养融合服务,加强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指导。民政会同财政部门完善运营补贴等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依托、依靠医疗机构兴建养老机构,共同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健全医保制度,将医保纳入养老范畴。尝试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二)推进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合作

鼓励并在政策上支持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封市养老机构多呈现嵌入在社区中的地理特点,应充分凭借该地理优势,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为依托,支持医护专技人员参与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与周边有医保定点资质的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

(三)加强养老护理人才建设

开封市的养老产业中面临专业护理人员、养老服务队伍缺乏年轻力量的难题。建议政府与养老机构做如下工作:政府对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给予政策补贴。鼓励医疗机构的医生定期进行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计划,除政府培训外,积极开展养老机构院内培训。

【注释】

①《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

②《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1]陈可翼:《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冯丹、冯泽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医学社会学》,2015年第4期。

[3]窦伟杰、温楠:《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相关政策梳理》,《卫生软科学》,2017年第6期。

杨澜,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本科,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开封市医养医疗机构
医养当兴
开封市
开封市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