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人的本质理论探析

2017-04-15陈文仪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劳动

陈文仪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00)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人的本质理论探析

陈文仪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00)

对于人的本质问题自古就是人们追逐的焦点,生而为人,那我们存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不乏各国各时期哲学家思考这个特殊又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作为迄今为止成就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教科书中常常用来作为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标准的答案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较为宏观的解读。

马克思;人的本质;社会关系;实践;需要

一、马克思理论对人的学说的重要地位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的理论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高目的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就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把握住这个主题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都具有指导意义。就我们今天而言,作为人是集各种社会关系于一体,满足自身需要为目的,建设我们的集体和国家,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因此关于人的本质的解读,这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认识的分析

(一)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劳动

我们在研究人的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人也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高级动物,因此当我们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动物去理解人,应该在与动物的对比中升华人的本质。首先,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不同的性质,进而从人和动物与周围环境发生不同的关系和作用的方面来说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力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他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直接区别开来。”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比,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性的活动,人能够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周围环境,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提到了“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实践活动就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劳动也就是实践可以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劳动是人真正的“生命活动”,是一种能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活动。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二)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错误在于忽视了人的现实的生产活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而只是从一般的生物的角度去揭示人的本质。这种方式,是抽象的、孤立的,没有从历史的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和考察,以致得出不合理的思想。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错误认识让我们看到,要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不应该把眼光仅放在研究对象本身,而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考察。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类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人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也正是这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这些个性就反映着每个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后天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决定的,因此在现实意义上,人的本质不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体,而应该理解成为人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方式,从而确定人的本质和存在在社会历史实践基础上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着人的本质。

(三)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人的本性就是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实践活动以及产生人类各种生产关系的原始动力。但是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社会历史性。需要是人的需求,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这就表明,不是因为人类的社会制度所处的时期不同,造就了人类的需求不同,而是因为人的需求(本性)不同,才造就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动物满足需求的过程是一种被动、消极的行为,动物需求的满足过程只是简单地通过向大自然索取,动物不会通过与其他种族,甚至本族的个体进行交换来满足自身的需求。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产关系和环境不同,所以需求也有所不同。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三、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一个内部联系的统一整体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是人的本质各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统一性与层次性。马克思的这三个命题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把握人的本质应当贯彻三者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活动的具体的历史形式,它的性质和变化都是由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离开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产生人的社会关系,也不可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具体本质,剩下的只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社会关系作为人们活动的组织方式,又是人得以存在和人的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和人类活动都是不存在的。只有正确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考察,全面分析我们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也只有在劳动的基础上人的其他需要如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等才会产生,产生了需要就产生了满足需求的动力,有了动力人就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劳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劳动关系和其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如果离开了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那么劳动就是为了需要而存在的,没有需要的劳动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劳动受到于各种社会关系的限制,劳动离开社会关系也是无法存在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的大小不同,需要的满足程度也不同,这也就觉得了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也是有区别的。

四、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现实指导意义

人的本质是劳动本质和社会关系本质的统一,而人类的劳动和人的社会关系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要从变化中看待人的本质问题,用变化的眼光分析,马克思看到了社会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会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继而人们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我们可以在更大的空间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我们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易的取得交流,这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又进一步拉近,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我们的个性在互联网的领域里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关系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关系的发展,那么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发展。综上所述,就是人发展了社会会跟着发展,同样,社会发展了人的本质也会不断发展。

“人的本质问题”对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这里面的“人”就是马克思所讲的“现实的人”,集社会关系为总和,包含着人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升华以及现实应用。只有现实的人才能将“五大理念”应用于实践、生产生活中。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第3版.201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4

[4]程华.人与社会和谐得以实现的现实性考察[J]《探索》2006年第2期

[5]毛建儒.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系统分析[J]《哲学原理》2007年第8期

[6]张妮:关于人本质的思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7]陈美娟.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8]武杰,毛建儒,李文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9]李斌.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D].郑州:郑州大学,2013

[10]王越.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关系[J]《新西部》2016年第9期

陈文仪(1993-),女,安徽芜湖人,重庆工商大学研一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劳动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