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总人口老龄人口老龄化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39)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羊刚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这个标准,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并不断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

(二)老龄化发展迅速。《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左右。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我国正在快速的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愈来愈深。

(三)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西部地区。从2010年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的抽样调查数据来看,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几个省份的人口老龄化比重都在8.5%以上,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四省份的老龄化比重均在6.5%以下,还未真正进入老年型社会,其中上海、江苏比重在10%以上,高出新疆、青海、宁夏、西藏3.5个百分点。

(四)城乡倒置显著。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建设道路的进程加快,促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为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融入城市、定居城市,农村逐渐呈“空心化”态势,农村的中坚力量即青壮年劳动力的外移,一方面降低了农村总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城市总人口中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同时也加重了农村人口扶养比特别是老年抚养比,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远远高于城市。

(五)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按照邓小平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中国从2000年就已经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所以我国是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养老、医疗和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条件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龄化严重超前于现代化。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社会关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的劳动人口数量或劳动人口比重的减少,定然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系列挑战和冲击。

(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降低。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供给甚至需求,往往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人类迈进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医疗水平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也正因如此,人类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黄金时期,人口结构逐步呈现倒金字塔的模式,青中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必然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二)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自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得到了全面而广泛的贯彻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龄化过程与计划生育国策下的低出生率同时存在,这一现实使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催生了大量的“四二一”或“四二二”型家庭,传统金字塔型家庭结构发生逆转,核心家庭成为当代中国最普遍的家庭类型。

随着传统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数的增加和老年抚养比例的提高已成为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这在极大程度上加重了家庭养老的负担,使家庭养老变得更加困难,家庭养老功能也被逐步弱化;另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率高、社会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大多要远离父母在外奔波,床前尽孝既无可能也不现实,高物价、高房价导致子女经济能力有限,子女尽孝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三)老龄化对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了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相对于我国目前老龄化形势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在我国老年抚养比例持续增高的趋势下,我国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情况不容乐观;“十二五”时期初步形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尤其是农村除了极少数选择乡镇养老院,绝大多数仍然坚持居家养老;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老年用品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补充分,基层基础薄弱;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不均衡等等。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重大挑战。

(四)老龄化增加了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难度。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在还未实现现代化、生活尚不富裕的情况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这一现实增加了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难度。我国老龄化显著特点是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速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我国对社会养老资源的需求也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老人一旦失去劳动能力而子女又养不起或者不愿养或者无子女养,就需要国家或社会来承担养老任务,这样势必会增加国家用于社会基本养老的财政支出,加重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减慢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4)

[2]丁志宏.我国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研究[J].人口研究,2014,(4)

[3]刘晓梅.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12,(5)

[4]邓微,张云英成志刚.“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笔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童辉杰,黄成毅.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J]2015,(6)

羊刚(1991-),男,汉族,四川三台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总人口老龄人口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