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供给国有企业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侯然然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核心是以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再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长期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我国国有企业作国民经济的支柱,历经多年的改革,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国有企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推动供给侧改革,就必须使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这同时也是“十三五”纲要提出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如钢铁、电力、通信等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政府对消费的刺激,劳动力、土地、资本的支撑下,带动国家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近十年来,国有企业却呈现出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有产能过剩、资源消耗、效率低下等。从消费端看,我国供给的产品因为创新不足、品质不高而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供给侧看,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的驱动作用正在减小,人口红利锐减、土地等成本急剧上升、传统产业的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必须依赖在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

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进行动力转换,这是国家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所强调的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其核心都是创新。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核心要素,而技术创新又在所有的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技术创新不仅对供给侧改革有巨大作用,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力。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与供给侧改革密不可分的关系,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供给侧改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技术创新可以帮助解决当前中国经济供需错配的问题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外部性问题。除管理机制、经营模式等的创新外,技术创新将是重中之重。作为规模大、地位重要的国企在这场技术革新的变更中,必须一马当先,必须技术创新,才能带领我国经济走进绿色发展的轨道。因此,鼓励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现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逐步脱离政府的控制,独立面对国内外市场,并且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但是在新的形式和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仍存在障碍。

(一)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阻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我国的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主要的产权形式是国有产权。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承包制”“责任制”等方面的改革,但这些仅是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改革,并未触及到国有产权的改革。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级行政部门只是代表国家行使产权。作为政府官员,他们只是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盈亏与他们的个人利益关系较小。这使得他们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员工的考核监督并不关心。而国家在任用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该管理者的政治素质而非管理能力,这就使得国有企业不能恰当的执行管理职能,不能有效的促进技术创新活动。

(二)国有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激励措施不完善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国企忽视对人员物质方面的激励作用,虽然一部分国企已经开始在企业内推行年薪制、股权激励等经济激励方式,但精神激励如政治激励等仍被一些国企管理人员看重。由于这种激励有悖于管理学的经济理性,除对少数管理者起作用外,对大多数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大。普通国有企业的职工只是国有企业名义上的主人,他们无权参与企业的管理。并且,国有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于大部分的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而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关系也不是太大。这些使得国有企业职工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提高效益并不关心。

(三)政府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存在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也意识到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加大了科技投入,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政府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技术创新激励方面的财政投入还不够,同时投入的结构也不合理。二是科技投资风险规避机制还不够完善,各项资金源对科技产业的投入担忧过多,不敢去投资,导致各种资本对科技产业的投资极为有限。三是科技政策还有待完善。近年来政府对高精尖技术的政策倾斜力度较大,但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应用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

自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市场行为中假冒伪劣,高仿山寨等侵权行为屡见不鲜;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力度不够的行为;还有部分侵权行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条文中规定并不是很明确或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待进一步完善。这些现象均说明了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力度不够,严重挫伤了企业创新者的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设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无法发挥市场激励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激励难以发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企业均有政府掌控,管理人员也多为政府官员,国企发展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使得国企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得仰仗政府,这也就导致国企的经营自主权不能完全落实,经营责任感不强,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上级任务,而非市场需求,使得创新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匹配的回报。二是国有企业产权难以通过市场进行流动,使市场对企业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大为弱化。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市场不能在国有企业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出来。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对策

我国供给侧改革已取得良好的成效,而如何使得国有企业继续发挥主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完善现有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破除当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建立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制度首先要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一是明确出资人股权,依法保障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的权力;二是法人财产权,使企业能够通过它的法人代表独立运用企业财产从事经营活动;三是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国家在企业中的股权。

(二)强化国企职工参与

强化国企职工参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国企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国有企业要提供渠道和机制让职工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计划的讨论,决策制定,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来。二是要对国企职工进行股权分配,即股权参与,股权参与包括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利润共享三种形式。除了对职工进行股权分配外,还应定期告知职工企业经营状况,并给予职工对企业经营施加影响的权力。通过这两方面使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关联起来,同时有利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

(三)重视国企技术创新人才培育

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针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国企创新人才建设:一是国有企业在管理岗和技术岗上选拔人才时,一定要注重选拔懂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二是建立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移民和留学制度,让更多的海内外高科技人才来到中国,也让我们更多的人才到国外学习交流更好的经验技术;三是实施高科技人才保护制度,给予他们高礼遇高待遇,尊重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四是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为国企创新人才松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的创新能力得以有效发挥。

(四)重构国有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重构国有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要把国企所有员工对企业、行业、国家的创新贡献与其利益和荣誉挂钩,建立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第二,要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要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外企业激励机制建设,多采用“人本激励、资本激励、知本激励”构成的激励体系。“人本激励”突出以人为本,“资本激励”注重实践,“知本激励”形成系统性,从而使得企业取得更大的效益。

(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作用

市场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能够反映企业的市场供求状况;二是能够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市场体制:1.实行政企分开,割断企业和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禁止以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让企业能够自主的根据市场需求从事技术创新行为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2.企业要在资金、原料、产品销售等方面放弃对政府的依赖,要独立自主经营管理企业。3.要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建设一个多商品交易的,公平诚信,充满竞争与机遇的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4.加强市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形成更为良好的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还应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采购政策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提供支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好国企改革的“守夜人”。

国有企业自改革以来不断在进步,但技术创新方面的弱势相对来说还比较明显,国有企业的发展任务也十分艰巨。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有企业务必要坚持以技术创新着手,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供给侧改革是国家战略性的举措,利用这一机遇强化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利。

[1]袁征.供给侧改革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变革之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5)

[2]辜胜阻,韩龙艳,何峥.供给侧改革需加快推进国企创新驱动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6(7)

[3]李锦.正确认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J]现代国企研究,2016(6)

[4]朱晨旭,冯百侠.基于供给侧改革我国技术创新策略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

[5]潘星,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1

[6]胡海勇,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7]吴昌南.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状况及其构建[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1(2)

侯然然(199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沈阳理工大学,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供给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