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建设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军械军队装备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管理系 湖南 长沙 410073)

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建设研究

麦涌涌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管理系湖南长沙410073)

设立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实现区域联合保障,是提高我军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体化联合作战下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的要求,以及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的概念、功能、基本原则和建设步骤,为我军开展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保障中心选址

通用军械装备作为我军主战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装备种类型号多、数量规模大、保障任务重的特点,从目前战区部队传统型通用军械装备保障组织形式来看,诸军兵种、各层次各专业、军民之间往往自成体系、多头对上、分体运行,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责任划分不清、信息交流不畅、保障环节繁多等问题,无法满足一体化作战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需求。

纵观国际军事变革,各国都对一体化作战下的后勤保障建设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并逐渐向三军联勤保障和划区保障的方向发展。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发展和完善了区域保障体系,在作战区域内,建立了全维区域保障体系,保障效能显著,在几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俄军近年来扩大了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系统,建立了一个打破各保障部门之间界限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下辖各军区的4—6个保障区,实现了“统一保障、就近就便、整体效益”的原则[2]。由此可见,如何适应一体化作战下的装备保障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军队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军建设实际,实现区域联合保障,进而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成为下一步军队改革中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的概念

对于“区域”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对“区域”都有不同的界定,本文提高的“区域”,是指军队为方便组织联合保障而划分的保障地域。对于“中心”的概念,本文提及的不是指地域空间上的中心,而是在维修设施设备、维修保障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或明显优势的装备维修保障机构。

综上所述,可以将“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定义为“在一定保障地域内负责诸军兵种部队通用军械装备维护、装备修理、技术准备与技术检查、装备加改装、维修器材筹措与供应、设备建设、技术管理、专业培训、维修科学研究与改革等业务工作的装备维修保障机构”。其本质是以规模较大、功能较强、便于保障的后方维修机构为依托,按照综合集成、完善要素、强化功能的要求,对区域通用军械维修保障资源进行集约整合、优化配置形成的通用军械维修综合保障基地。从职能上看,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是战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区域各军兵种部队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任务,是三军部队共用的保障实体,而不是属于某一军兵种的保障实体。从形式上看,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是一个网状覆盖、动静结合、功能完备的综合保障“网络体”,其中包含了多个保障模块和保障节点,而不是独立的保障点。从功能上看,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集合了区域内各个维修机构的多个保障功能,较之现有的保障机构,功能更加完备。

二、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的功能

建设区域保障中心的出发点是按照综合集成、完善要素、强化功能的思路,统筹、协调区域内配置分散、功能分割的保障资源,以实现各种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共用。其主要目标在于优化区域内保障资源的配置,充实保障要素,拓展保障功能,增强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的辐射范围和辐射力度,提高保障的效率和效益。其主要功能有三个:

(一)充实保障功能

我军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实体基本上都是按照功能需求独立组建的,各个保障实体功能较为单一。建设区域保障中心,就是要以规模较大、功能较强的中心机构为依托,充分吸收同一区域内其他保障实体,将其融合为具有组织指挥、业务维修、支援保障、技术研发、专业训练等多个功能模块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综合平台,在一定的保障区域内形成聚合保障能力。

(二)降低保障成本

受建制垂直型保障体制的影响,我军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设施交叉重复建设较多,同一保障区域可能存在保障功能相同而隶属于不同军兵种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机构,不利于维修保障资源的集约使用。同时,各个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行又耗费了大量的保障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建设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就是要集约整合三军保障资源,尽可能地发挥维修保障资源的保障效能;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维修保障设施,尽可能地减少建设成本;就是要科学规划保障系统,尽可能地减少供应成本;就是要建设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尽可能地减少运行成本。

(三)优化保障流程

受观念、体制、装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我军目前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组织形式来看,诸军兵种、各层次各专业、军民之间往往自成体系、多头对上、分体运行,存在“小而全、大而全”和“烟囱林立”的现象,保障流程环节繁多且流速迟缓,保障流程的时效性、敏捷性和响应性程度不高。建设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壁垒界限,建立三军联合、军民一体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指挥体制,统一筹划、部署、指挥、协调各军兵种、民兵、预备役部队及地方装备保障力量,实施装备保障行动;就是要改变过去纵长横短的树状结构,建立一种纵短横宽的扁平网状的指挥体制,减少装备保障指挥层次,增强装备维修保障指挥的实时性、灵活性和高效性。

转的保障链条,才能实现对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握、保障资源的精确配送和保障力量的合理运用。

三、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建设的主要步骤

根据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区域保障中心主要包括划定保障区域、选择中心机构、设计内部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四个步骤。

(一)划定保障区域

保障区域是区域保障中心实施通用军械维修保障的地域范围。保障区域的划定直接关系到维修保障活动的实施效果,是区域保障中心建设的基础工作。

保障区域的划定,要充分考虑各军兵种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资源的分布情况,力求有利于集约使用三军维修保障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军兵种部队的部署和交通运输条件,力求有利于就近就便组织保障活动。对于区域保障中心而言,保障区域一般以维修保障资源分布的重心为中心,辐射范围为半径进行划定。在战区范围内,可以将战区的防区划分为3-5个保障区域,每个区域组建一个区域保障中心,负责整个区域各军兵种部队通用军械维修保障的组织指挥工作。

(二)选择中心机构

中心机构是军队区域保障中心承担通用军械装备技术检查、维修、维修、加改装、器材筹措与供应、设备建设等业务工作的组织指挥机构,要结合区域内驻军部队的维修保障需求实际,在保障区域内选择具备明显优势的单位作为中心机构。

中心机构的选址,是建设保障中心的关键步骤,要综合考虑驻军部队的地理位置及需求大小,保障区域道路交通条件、维修保障资源分布和维修单位的发展潜力等因素,尽量选择自身条件好、交通运输便利、保障能力雄厚的单位作为中心机构。同时,要充分发挥军兵种部队在某一保障区域的保障优势,一般而言,因为历史因素及装备特点,在大部分区域陆军维修保障机构在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方面具有优势,但不能一概而论,要遵照实际情况,按照以强攻弱、以大代小的原则,在某些区域也可以选择优势明显的海空军保障单位作为中心机构。

从上述要求可看出,保障中心选址问题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多数因素无法定量衡量,因此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选址问题的求解方法以定性分析为宜,即通过建立保障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选择。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障中心选址问题涉及的各因素之间也具有影响关系,它的指标体系往往更倾向于具有网络关系的混合型结构,针对这一特点,可考虑采用解释模型结构法(ISM)建构评价指标体系[4],并运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进行评价和选择[5],力求解决传统算法无法解决的具有网络关系的混合式体系评价选择问题。

(三)设计内部机制

内部运行机制设计是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关系到其能否顺利组织维修保障活动。运行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运行方式和运行程度的确定。

在设计区域保障中心运行机制时,要突破现有编制体制的限制,打破专业间壁垒、军兵种间壁垒、军地间壁垒,尽量按照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来设计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对组织机构的设计,可在机构内设立专门的政务中心,由上级部门、各保障单位、军工厂等指派专人进行集中办公,取消冗余节点,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汇聚信息、集中决策、统一指挥,力求精干高效、利于扁平化指挥。对运行方式和运行程序的设计,要强调保障关系顺畅、职能划分明确、保障环节恰当。通过对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的优化,最终形成保障力上的优势。

(四)建设保障能力

保障能力建设是军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区域保障中心保障能力生成与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充分依靠高新技术和体制创新,加快转变区域保障中心保障能力生产模式,切实把区域保障中心建设成为各军兵种部队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的坚强堡垒。

首先,要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原则,建设综合性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一体化训练平台,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战争需要的、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结构合理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提高维修保障的信息化、自动化、可视化水平,建立纵向与上级指挥机构和基础作战部队相接、横向与相应地方维修力量相连的通用军械装备维修保障信息网络体系;最后,要转变保障方式,变“你报我修”的被动保障为“实时监测、定时巡修”的主动保障,提高保障的时效性。

[1]梁海滨,一体化装备保障,解放军出版社,北京,2009.

[2]王明礼,王通信,外军后勤理论与实践,军事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3]白松卫,龚传信,古平,一体化联合作战对装备保障系统的影响及要求,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Vol.20,No.2,10-13,2006.

[4]彭云,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影响因素分析,技术与创新管理,Vol.35,No.3,240-241,264,2014.

[5]邹仲海,宋国防,基于FANP方法的供应链配送中心评价选择,工业工程,Vol.12,No.4,86-90,110,2009.

号:71774168,71303251

麦涌涌(1990.03-),男,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硕士在读,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军械军队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机动部队高原寒区防卫作战军械保障分析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军械装备保障部门领导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解读国内外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相关标准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