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理路探究
2017-04-15赵永明
赵永明,张 红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理路探究
赵永明,张 红*
(阜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是解决“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统一、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统一、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统一、网上交流网下指导相统一。
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校“95后”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旨在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探究“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理路,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意义
1.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1]今天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95后”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身见证者和全程践行者,更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出色地完成历史使命。
“95后”大学生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滋养和引领下成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2]但也应理性地看到,目前国际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对“95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其中部分“95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过分强调自我,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不能很好处理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表现在日常行为上,就是以个人利益实现的最大化为出发点,片面强调“我的需要”“我的实惠”,这种“实然”状态与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所应表现出的“应然”状态极为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判断力的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培养“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
2.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是国内外各种思潮聚集和交汇地,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应神经”和“晴雨表”。“95后”大学生是一个重要而庞大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由于其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大好环境中,经历单一、思维活跃、辨别能力差,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化缺乏比较,对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认识还较肤浅,易受外界错误思潮影响。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动摇、分裂、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目的,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通过各种手段放大民众对现存制度和道路的不满,加紧传播西方价值,极力培养西方思想意识代言人,直接影响包括“95后”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大众的认知,肆无忌惮地影响和干预着一些社会事务,进而影响我国的国家政治安全。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引导“95后”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及其话语主导“95后”大学生思想意识,增强其政治鉴别力、价值判断力,进而提升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95后”大学生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需要。
3.解决“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满信心,但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95后”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服务意识弱化、功利实思想凸显。
“95后”大学生能否提升思想“免疫力”,能否系好理想信念这颗“人生的扣子”,关键还取决于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信仰。作为科学,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信仰,它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和自觉追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3]。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95后”大学生的精神之“钙”,也是指引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开创未来的灯塔和动力之源,一旦丢失信仰,价值观就会产生偏移,最终会导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因此,增强“95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识,引领其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辨别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能力,使“95后”大学生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从哪里走来、又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前,“95后”大学生成长需信仰驱动,成才要价值导航,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正是“95后”大学生自身修养的精神之钙和成长成才的价值灯塔。因此,高校培养“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能帮助“95后”大学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是解决“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理路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赢得青年”和“赢得未来”的重大战略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充分尊重“95后”大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建构各种培养理路。
1.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统一,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达到知行合一
理论教育是信仰养成的基础,而实践锻炼是信仰养成的关键。“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创新的实践要求。在培养的过程中,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规律及“95后”大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使“95后”大学生不仅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要认识到党提出的“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在理论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用“95后”大学生听得懂、能接受的话语传递理论精华和思想精髓;另一方面要结合历史史实、现实热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深入浅出的阐释,使“95后”大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真理力量,而且还是研究包括自己在内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学问。其次,注重培养“95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教师通过适时推荐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分享研读感悟和收获、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和兴趣,从而使“95后”大学生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神圣使命。在学习、感悟、分享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95后”大学生的头脑,从而达到主动追求、内化吸收的效果。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能仅局限于理论学习,要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社会实践和基层锻炼有机结合是实践锻炼的最好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特征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去解释世界、解读人生、解惑现实,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到生命实践中,以此来改变世界、改变中国、改变自身[4]。进村入户亲自调研、教育基地实地考察、革命老区现场体验等社会实践形式可以培养“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而基层锻炼可以加深他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和情感,并进一步增强其对基层问题的掌握,进而能提升“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服务基层工作的能力,真正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践行的结合,最终使“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行合一。
(5)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2.坚持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统一,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达到“姓马”“信马”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就是让学生确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部分“95后”大学生由于缺乏坚定的理论信仰,在价值观上表现出功利主义,即使一些“踊跃”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也只是获取“姓马”的称号,并非真正“信马”,而是把加入党组织视为未来求职和自身发展的一项必要筹码。要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达到“姓马”和“信马”的统一,坚持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统一非常必要。一是要选聘觉悟高、理论深、热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校内外教师担任导师,建立层类分明的导师库,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通过专业理论辅导、实训实践指导、日常生活引导,培养“95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树立科学信仰的过程中融入时代创新元素。二是教师通过包容性疏导、亲情化沟通、励志性启发等多种方法对“95后”大学生教育引导,让马克思主义变得可爱、可敬、可亲、可信,进而让“95后”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注重教师引导的同时,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内在需要,进而养成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没有大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内容就难以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为。自我教育是对“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打牢坚定信仰根基的内在要求,又是对其能否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学联组织的主导作用基础上,使“95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育人功能最大化发挥,使教师引导和自我教育的双向互动成为“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必由之路。
3.坚持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统一,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日益壮大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这三部分培养对象和其他“95后”大学生相比在品德操守、学习成绩、个人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突出,对这部分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是符合团学工作要求、也适应“95后”大学生工作的实际。新形势下,对于这部分重点培养群体已形成了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省级团委和学联以及高校团学组织三级培养格局,培训时间和内容都相对稳定,多采用半年或一年时间的集中培养和跟踪培养,内容主要是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加深了这部分培养对象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培养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由于各级团学组织对重点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培养效果良好、工作成绩斐然。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因此,“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内容和方法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培养范围上必须是全方位和宽领域的。在重点培养三大对象的同时,要树立典型、确定导向,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辐射带动更多“95后”大学生严于律己、创先争优、勇往直前,最终使其成为大学生骨干群体中的一员,进而再对其重点培养,如此循环往复,使更多的“95后”大学生立下“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誓言,踊跃向党组织靠拢,真正实现思想入党和组织入党的统一,进而达到重点培养和全面培养相统一。只有这样,“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最终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日益壮大。
4.坚持网上交流网下指导相统一,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无处不在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化新技术深入到社会各领域,这为“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创造的便捷条件,强化网络平台建设,构筑网上交流网下指导相统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作体系。一方面要创建红色网站,形成蕴含红色基因的网上交流平台,使“95后”大学生与历史、名家、教师、自己对话成为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95后”大学生升华思想、提高境界、净化心灵,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而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并合理掌控已成为“95后”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微信、微博、QQ、博客等新兴传播载体,并使其成为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价值引领的主战场。
“95后”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个动态曲折的过程,从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来看,今天思想先进不能代表以后永远先进,今天思想认识有偏差不能代表永远落后。通过在网上同“95后”大学生思想交流、行为引导,教师可以发现一些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观偏差的学生,并及时约谈他们,给予网下面对面的指导,在了解这些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帮助他们量身定制思想成长计划,全程负责他们的生活学习指导,并督促其认真完成计划。这种网下面对面的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精准指导,可以使“95后”大学生有机会通过思想间的碰撞、心灵间的沟通及实践中的鉴别,领悟到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从而使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由认知、认同升华为信任、信仰,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完美统一。
[1]习近平.向全国青联学联大会贺信[N].中国青年报,2015-07-2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
[3]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3).
[4]闫玉,杨雪.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教育链条建构探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5(6) .
On Ways of Cultivating Young Marxists among Post-1995s College Students
ZHAO Yong-ming, ZHANG Hong
(College of Marxism,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Anhui)
Cultivating young Marxists among post-1995s college students is urgently required in building up reserve force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olding the ideological front line and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it is inherently needed in solving the issue of ideals and faith of these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cultivating young Marxists, some combined approaches should be taken: combining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with practice, teachers’ education with self-education, targeted nurturing with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and online exchange with offline guidance.
college students; young Marxists; cultivate; path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2.21
G411
A
1004-4310(2017)02-0103-04
2017-01-1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应然机制建构研究”(SK2017A028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网络舆论交锋环境下安徽省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SK2015A448);阜阳师范学院教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016JYXM27)。
赵永明(1976- ),男,安徽阜阳人,阜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内聘),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