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资本市场竞争新格局与我国应对策略
2017-04-15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0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资本市场竞争新格局与我国应对策略
曾鑫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00)
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监管缺失、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实行了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改变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力格局。我国想要在当今资本市场竞争中不被边缘化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格局;影响;对策
一、关于国际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铢失守,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并逐步扩大到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次年影响到俄罗斯。这场危机实际上只是发生在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金融危机,简称亚洲金融危机。10年之后,美国发生百年不遇的危机,经济严重衰退,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因此,必须要客观地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严重危害、产生原因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最新发展势头。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过程
美国金融危机起于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发展到大型金融机构瓦解重组,信贷紧缩造成经济严重衰退,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负增长。美国金融危机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
(1)2007年出现次贷危机。美国金融机构对信用比较低的人提供了大量贷款,这类贷款一称为次级贷款。金融机构用次级贷款作抵押发行大量债券,有关金融机构又对这种债券销售进行担保,从而形成风险巨大的房地产和金融泡沫。
(2)2008年9月发生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和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政府接管;五大投资银行解体,其中一个破产(雷曼兄弟),两个被兼并(美林、贝尔斯登公司),两个改为银行控股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转由美联储监管。很多商业银行宣告破产,或被政府接管。
(3)实体经济严重衰退。金融危机和金融“去杠杆化”,引发流动性收缩,短期融资一度停滞,导致经济严重衰退。2007年美国销售汽车1 500万辆,2008年降到1 000万辆,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
(4)政府紧急救助。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主要推出了4项经济刺激和金融稳定计划,其中包括前总统布什推出的7 000亿美元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现任总统奥巴马推出的7 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推出的8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和美国财政部高达2万亿美元的金融稳定计划,以上包括财政拨款和减税、财政担保和美联储再贷款,共计约4.3万亿美元。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1)金融监管缺失。美国历来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少监管、不监管。这次美国金融监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次贷管理过松,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杠杆率过高,对场外交易的信用违约掉期等衍生产品,既无机构监管,也无标准约束,最终酿成大祸。
(2)宏观经济政策不当。主要是指2001年到2004年美联储不断地降低利息,一次降0.25,降了16次,从5%左右降到1%。利率过低,推动形成房市泡沫。
(3)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美国全国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9%左右下降到近几年接近为零,2007年为1.7%。美联储报告,2008年底美国家庭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债务合计为13万亿美元,相当于税后收入的123%,而1995年是83%。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近5 000亿美元,债务总额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贸易赤字连续3年超过7 000亿美元。
(4)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这是美国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根源。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俄、巴、印四国占14.4%,逐年快速上升。但是,现在用美元作结算货币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各国外汇储备的60%以上是美元。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国际货币,美国发生大量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因而发放大量美元,却不受世界监督。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新格局
(一)欧洲股市和债市规模在逐步超越美国
在2007年3月底,包括俄岁斯和中东欧国家在内的欧洲24个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已达到15.72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股市15.64万亿美元的市值总额。这种情况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首次出现,显示出欧洲市场的上升趋势和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统治地位的日趋衰落。有专家称,这种格局的变化标志着欧美股市之间发生了“具有地震效应的变化”。
自2003~2007年,欧元对美元升值26%,在此期间以美元计算的欧洲股市市值上涨了160%,相比之下,美国股市市值的涨幅为70.5%。伦敦证券交易所近年来在吸引境外企业IPO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震撼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仅在2006年就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前来伦敦证交所进行IPO融资。欧洲股市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与此形成呼应。据统计,欧洲非金融类公司2008年底销售了将近575亿美元的债券,大大超过往年同期水平,也超过美国424亿美元的销售额。
(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资本市场的崛起
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其资本市场的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越了成熟市场。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的2007年,全球资本市场增长强劲,新兴市场金融资产的增长为全球金融资产增长贡献了50%。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上海和中国香港交易所的融资额保持着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香港交易所IPO融资额超过了纽约交易所;2007年上海IPO融资额增幅最大,接近同年IPO融资额也大幅度上升的纽约交易所。虽然2008年下半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兴市场遭遇大规模沽售,股市表现不及其他地区,但自2009年初至今,新兴市场表现却胜过其他市场。在英国,金融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高达25%-30%。亚洲很多著名大城市逐渐把伦敦当成效仿目标,竭力争取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
三、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美国
面对资本市场逐步失去优越性的挑战,为使资本市场更具竞争能力,美国推出了保持其资本市场竞争优势的各种对策。
首先,调整监管政策。Zoos年3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致力于如何提高美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和美国金融服务业的经营效率。该蓝图对现行以行业为基础的监管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力图实现市场稳定监管者(美联储)、谨慎金融监管者(新设)和商业行为监管者(新设)三个层次监管机构在监管目标和监管框架的紧密联系,对相同的金融产品和风险采取统一的监管标准,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其次,采取措施降低公司上市费用和证券交易成本。2006年底纽约交易所向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申请取消了公司转板的费用。同时,美国证监会放宽了自1929年实行至今的保证金规定,并批准建立一个旨在削减证券交易成本的系统使投资者可在股票、期权和期货间进行多元资产交易。
最后,证券交易所不惜全力进行全球性收购,企图成为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证券交易市场。2006年6月,纽交所在泛欧交易所收购大战中获胜,2007年4月二者合并后更名为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此后,该交易所坐拥纽约、巴黎、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五大证券交易市场。2007年5月,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并购北欧证券交易商瑞典QMX公司,并购后的新集团命名为NASDAQOMX Group,合并后该集团拥有了更多的金融与管理资源,纳斯达克已在事实上成为了伦敦证交所在欧洲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英国
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资本市场也面临着争夺全球资本及上市资源的残酷竞争。近年来,英国也在不断完善提升其资本市场竞争力的各种措施。
首先,英国实行了宽松而有效的监管体系与模式。在英国伦敦证券市场上没有类似于《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以规则为基础的严厉监管规定,其实行的是基于原则的监管体系。伦敦证交所的监管程序注重与其他主管机构互动配合,市场参加者受到高度尊重。
其次,伦敦证交所力图通过兼并收购扩张其经营的业务和空间范围,巩固其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伦敦证交所2007年收购了意大利证交所。此次合并之后,伦敦证交所拥有了欧洲最大的股票业务,并成为世界上惟一一家可以在同一监管体系下实现股票两地同时上市和交易的交易所。除此之外,伦敦证交所于2008年1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开拓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占领利润丰厚的中国企业上市业务。
(三)日本和韩国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暴跌和交易量萎缩导致东京证券交易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不断下降。此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使东京已大大褪去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色彩。因此,历届政府上任都会强调要使其资本市场更具竞争力,以防止更多机构离开东京前往新加坡、香港或伦敦,同时强调要将更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吸引到日本。近年来,日本金融厅和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已着手推动其金融行业改革。日本金融厅致力于使日本银行系统摆脱几年前的坏账危机;公平贸易委员会则从更理性的层面进行改革,比如废除操纵投标的惯例等,以使日本公司与外国公司展开公平竞争。
在韩国,证交所是一家国际性的交易所,拥有发达的创业板市场,是全球最活跃的衍生品市场之一。为提高竞争力,韩国证交所改善了上市程序和信息披露制度以符合全球标准。同时,韩国证交所注重拓展与国外交易所的联盟关系。帮助越南建立了交易所;在柬埔寨和老挝进行投资,帮助两国建立自己的交易所;帮助蒙古升级交易系统;向马来西亚输出其先进的债券交易系统;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签署协议,使其衍生产品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交易等。
四、我国应对新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10年前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有很大不同,对我国的影响也截然不同。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4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只占全国GDP的三分之一;现在,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超过三分之二,我国与全球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要树立世界眼光,从国情出发,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巩固和发展我国根本利益。
(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倒逼扩大内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汇储备充足,全球物价较低,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国外战略资源;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判断国内外宏观形势,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2)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10个重点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计划。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大飞机、3G等高新技术产业。
(3)稳定股市和房市,保持金融稳定。今年原定进出口增长8%,1~2月同比下降27.2%,其中出口下降21%。由于资本形成不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受到影响。这些情况给我国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增加了困难。3月18日,世界银行将我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到6.5%。但是,综合实施各项政策,全年增长8%左右的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达到7%左右也是了不起的成绩。
(二)改善社会资金结构
(1)规范发展股票市场。2001年到2013年,我国企业从股市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在2%~9%左右。2007年因股市大幅上涨,这个比例上升到20%。2008年股票融资比例降到6%。据有关部门分析,目前大小非减持不再成为市场担忧的问题,融资融券已充分准备,而且择机推进场外市场,预计我国股市经历一段时间震荡后,会进入平稳上升阶段。
(2)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债券市场,不但可以扩大社会直接融资,还可以为将来人民币的可兑换创造条件,即给持有人民币者提供投资的产品。当前,要特别着力扩大企业、公司债的发行。要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解决好金融机构对企业、公司发债的担保问题。同时,要建立债券发行评级机构,要健全破产企业的债务清偿机制,促进债券市场发展。
(3)大力发展基金市场。基金有很多种类,主要有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现在,除证券投资基金外,其余基金发展缓慢。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文件早已提出制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发展基金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管理办法至今也未出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10%可以用于股权投资基金,将在推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务院已提出制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我们希望尽快落实,并建议将产业投资基金包含在其中。
(三)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1)外汇储备不是财政资金。多年来,我国在贸易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方面,一直保持双顺差,因此,外汇储备大幅上升,到2008年底,已接近2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28%,列世界第一位。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用商业银行的存款购买外汇,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大部分又是企业和居民的存款,所以,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在境外的资产,也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使用这部分外汇,必须用人民币去购买。
(2)持有大量外汇储备要支付很大成本并承担很大风险。我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在不同价位用人民币购买的,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要占用约14万亿元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投放大量人民币,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中央银行要通过发行票据等方式收回过多货币,还要向商业银行支付比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利率更高的利息。尽管外汇储备运用也获得收益,但扣除对存款付息,实际收益较低。更重要的是,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为美元资产,如果美元贬值,外汇储备还会面临资产缩水的风险。所以,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见面会上直言,担心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价值,希望美国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
[1]王宇,郭新强,干春晖.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5,01:331-350.
[2]汤凌霄,欧阳峣,黄泽先.国际金融合作视野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J].中国社会科学,2014,09:55-74+204.
[3]于维生,张志远.国际金融监管的博弈解析与中国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13,01:16-27.
[4]王达.美国主导下的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演进、缺陷与重构[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33-44.
[5]张谊浩,裴平,方先明.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01:112-127+159-160.
[6]金洪飞,万兰兰,张翅.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9:58-68.
[7]金碚.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J].中国工业经济,2010,07:5-13.
曾鑫(1991.3-),男,四川绵阳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