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幼儿角色游戏区的建构
——环境材料与自主游戏的实践研究
2017-04-15蔡超
蔡超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福建南平353000)
略谈幼儿角色游戏区的建构
——环境材料与自主游戏的实践研究
蔡超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福建南平353000)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角色游戏区是幼儿最能够自由表达意愿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但前提是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游戏环境足以使他们自由表现,[1]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角色游戏;自发;自主;游戏环境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材料等方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园非常重要和主要的自主游戏形式。自主游戏的主要特征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地点、自主选择游戏玩伴、自主选择游戏玩法[2]……当然,认识这些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角色游戏如何体现自主性还需在一步一步观察了解探讨中得以真正实现。笔者尝试从环境材料入手,观察幼儿游戏状态,探讨研究怎样的游戏环境是最适宜的环境。通过几个阶段的调整,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变化。
一、精心布置环境,引导幼儿参与
如同很多幼儿园一样,教师精心布置角色区环境:合理划分区域,根据各区域主题收集并投放相对应的材料,分门别类布置好,并做好方便整理的标志……
案例:在“娃娃家”中的“厨房”里,一幼儿进入开始煮菜,她从“保鲜柜”里拿出三样东西放进锅里,翻炒了下,拿走两样自言自语地说“一次只能煮一样”;拿出2个辣椒,分别装在两个盘子中;拿起铲子当刀切鱼、烧鱼、装盘。她足足煮了20分钟。
通过观察,发现进到“娃娃家”中的幼儿几乎都有这样的游戏场景。
分析与反思:娃娃家的环境是以教师为主布置的,环境中包含了教师认为娃娃家可以玩的内容:布置了灶台、冷藏柜,幼儿可以煮;布置了小客厅,可以看电视、打电话;布置了宝宝区,可以照顾宝宝;如教师所愿,幼儿确实玩了这些,而且几乎是进娃娃家的幼儿都会选择做这些事。教师为幼儿游戏周到地提供了“必备”的材料:如厨房提供了锅、铲、碗碟、仿真食物,好像在告诉幼儿,你可以这样煮,而事实上,幼儿也确实是这样煮的。笔者观察过好些幼儿,煮的过程几乎差不多。
看似精心布置的环境中大部分游戏材料都是成品仿真材料,很少有半成品材料,更别说让幼儿自己创作的材料了。因此幼儿很少出现让教师“意外”的情节。如娃娃家没有餐桌,幼儿则将煮好的食物直接放在椅子上,也许因为椅子已用上,所以几乎没有看到“一家人”围坐着用餐的情景。也就说,目前的环境材料中包含了玩什么,怎么玩,有没为拓展游戏提供适宜材料。所谓自主即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即不受游戏材料支配,也就是所谓的不让材料控制幼儿。而游戏看似很有序,仔细观察与分析后貌似受环境材料的影响很大,几乎被环境材料控制了。幼儿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幼儿很多时候只是在游戏中不停地摆弄这些材料。
于是,笔者从改变“材料控制幼儿游戏”的局面入手,打破原来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各个游戏区环境:划分好区域,确定每个区域的主题(如医院、娃娃家、理发店、银行、集市等),一改平时由教师收集材料以及摆放材料的做法,由老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并将所需材料装箱放在区域内,游戏时自取;设置材料间,提供内容丰富、易于变化的低结构材料(诸如:竹板、冰棒、光盘、线团等)供孩子游戏时自主选择,高结构材料的数量有所控制。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需要寻找伙伴、选择玩具、以物代物,快乐游戏。
二、动态调整环境,推动游戏发展
案例:在理发店老板的带领下,焕然一新的理发屋布置好了,各式理发用具整齐的摆在柜子上,就连发型宣传册也张贴在大门最显眼的位置,可是,理发店一个顾客也没有,她们在一起商量着。不一会,理发师们开始大声吆喝“快来啊,今天理头发免费,不要钱!”而另一名“工作人员”来到了烧烤区问她的朋友要不要来理发,今天不要钱。等收拾整理的时候,他们接待了三名客人。
分析与反思:经过调整后,像这样的游戏场景常常可见,幼儿有明确的游戏目的——想在哪个区玩,扮演什么角色,每个区中的幼儿会主动交流、合作游戏。就拿理发店来说,不同经验的幼儿走进去,会让理发店发生不一样的变化,那些见多识广的幼儿来担任美发师时,制造出的游戏情节层出不穷,除了洗头,她可能更喜欢招揽客人、做各种发型、帮客人拍照等。低结构材料区域为幼儿游戏时的个性需求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例如:理发店的孩子想给客人照相,可是没有相关的道具怎么办,他们跑到该区域,选择纸盒、瓶盖等一翻粘合后相机就出来了。孩子在多样的材料选择、制作中,学习替代,迸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这样一块区域的设置很有必要,能及时满足生成、替代的需求,延续游戏的开展。
不足:“自由选择主题”没法体现,当幼儿突发奇想想玩“快递”游戏时,发现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玩。因此,在原来环境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
于是,笔者采用了固定区与自主区相结合模式,在原来多个固定区的基础上增加三个自主区,自主区只提供围栏、桌椅,不限主题。幼儿可根据需要到材料间寻找所需物品或自带游戏材料进行游戏。
三、拓展游戏空间、构建真正属于幼儿的游戏区
案例:游戏开始时,三名幼儿一起来到自主区,他们准备将这个地方布置成消防队。他们来到了材料超市,寻找制作灭火器的材料。一名幼儿拿出一个饮料瓶和一根黑色扭扭棒,他将扭扭棒贴在饮料瓶盘,满脸笑容地说:“老师,看这就是灭火器”。另一名幼儿被启发后找到了一个木糖醇的罐子和一根黑色扭扭棒,模仿着制作了一个灭火器。三名幼儿成功制作了灭火器,回到了游戏区,开始了自己的消防员游戏。他们得知娃娃家着火了,连忙过去灭火。娃娃家的成员很配合消防员的灭火行动,纷纷跑出家门,捂着嘴巴,叫嚷着:“着火了,着火了。”消防员进去灭火,不一会儿,火情就得到了控制…….
分析与反思:一个消防队就这样诞生了,材料间里的废旧物品摇身一变成了消防队员手中的消防利器——灭火器。自从设置了自主区后,角色游戏场景越来越丰富了,幼儿除了选择固定区的游戏,也常常会突发奇想玩出各种意想不到的主题,如烧烤店、冰激凌屋、警察局等,固定区与自主区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了幼儿的自主游戏需求。孩子不需要被教怎么玩,只需要被允许,教师在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的同时,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就是在保障安全及环境材料适宜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的游戏。
正如小鸟飞翔需要蓝天一样,幼儿游戏也需要“空间”。很显然,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才能让每个幼儿拥有创作、表达、表现的平台。物质条件的充分保障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
如果说第一阶段教师在环境创设上的理念只是“我要幼儿怎么玩”,那么到第三阶段则已经转变为“我想知道幼儿是怎么玩的”了,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支持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深刻理解了“游戏区真正属于幼儿”的内涵,也感受着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积极、主动发挥想象并创造性地策划游戏情节的激情。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近幼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