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评改体系促作文能力提升
2017-04-15施雅萍
施雅萍
(龙岩市中街小学,福建龙岩364000)
构建多元评改体系促作文能力提升
施雅萍
(龙岩市中街小学,福建龙岩364000)
文章从分析传统的作文评改弊端入手,认为语文教学应扎实的落实课标要求,大力倡导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共改作文,让自改、互改、共改与教师改四者结合构建多元立体的作文评改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评改;多元;提升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辛辛苦苦改出来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往往只是随便看了一下分数或等级,便塞进抽屉,却忽略了教师的圈圈点点、眉批、总批,教师的大量心血因而付之东流。为什么会有这一幕呢?笔者分析认为教师的评改可能存在以下弊端:
1.教师的评改脱离学生心理年龄
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的技巧,但是教师毕竟是成人,所以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以成人的心理评价学生的作文,这就与学生的实际作文心理产生或多或少的距离,如学生认为有趣的,教师可能觉得无聊;学生认为重要的,教师认为鸡毛蒜皮;学生担忧的,教师却认为杞人忧天等,因此写出来的评语有可能拔苗助长或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2.教师的评改缺少“温度”
教师鉴赏作文的能力一般来说是超过学生许多的,且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写出完美无瑕的作文,因此在评改过程中,难免标准过高,真正被教师赏识的作文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学生习作是属于被教师批判的对象。这样教师就不可避免地在评语中出现批评多、建议多,对学生优点的发现、欣赏和鼓励少的现象,因此这样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冷冰冰的,是缺少温情的。学生自然觉得索然无味,不喜欢,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因教师批评过多而丧失自信,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则还可能对教师的修改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对抗的心理。
3.教师的评改易落入窠臼,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改得多了就容易落入窠臼,条条框框,按套路写,不够鲜活,而且对不同学生习作的评语可能大同小异,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就没什么新鲜感可言,所以学生不爱看。
那么如何走出作文评改效果不佳的困境,让作文评改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助力呢?《语文课程标准》给指明了方向:“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2011版课标第24页)。“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011版课标第31页)。所以笔者认为应扎实落实课标的这些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共改作文,让自改、互改、共改与教师改四者有机结合,构建多元的、立体的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在修改中领悟,在修改中提高。
一、共改,识得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必须先教给方法。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作文片段投到大屏幕上或用实物投影,让全班同学反复阅读,然后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说说哪些地方要修改,怎么修改,期间可以教学生一些修改符号的使用,并示范修改给学生看。通过共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修改作文的过程,学习推敲词句,掌握修改符号的使用,以便学生迁移运用。等到学生能熟练习得修改片段的方法后,便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篇章。篇章的修改不能满足于书写是否工整,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等,而是要立足于习作要求,也就是说,不同的习作有不同的修改方向。例如写事的习作要着重看事件是否清楚,有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没有具体生动。可以定一些星级指标,如小学高段可从以下五个维度学习评价:书写、篇幅、条理、主题、语句。而写景的习作,则侧重于看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等描摹景物的特点。每一次的修改标准都不应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启发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讨论后确定修改的标准。
二、互改,提效激趣
根据笔者的经验,互改作文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修改形式。首先学生不可能以教师的那种高标准来要求别人的习作,因此批改的时候必然更加人性化,更具有激励性。其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慢慢觉醒,一方面他们渴望通过习作了解别人;另一方面,他们非常重视同龄人的看法,有时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教师。因此当学生互改作文时,不论是改的过程还是反馈的过程,他们都兴致勃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第三,互改时由于每次修改的是不同学生的习作,因此就出现了风格不同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新鲜感的。所以互改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他们积极地参与习作评改的过程,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互改作文的形式也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笔者经常采取的做法是先由教师根据需要,把不同水平的习作发给程度适合的学生。然后独立互改或面对面互改。独立互改时要求学生对别人的习作至少看三遍以上:第一遍,改错别字和病句,标点符号,画出好词好句,大体了解别人习作的主要意思;第二遍,对段落的安排,遣词造句,过渡和照应等方面作一些眉批;第三遍,从选材、布局、主题等方面对他人习作作一个总体的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面对面互改,主要是让优化组合好的两位学生坐在一起,作者念自己的习作,两人逐字逐句地商讨修改。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笔者在看他们互改的情况时,常常惊叹于他们敏锐的发现和富理人情味的评语。实践证明:互改的做法不仅有效,而且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三、自改,揣摩提升
自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写好作文后,让他们自己朗读,看看文章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拗口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全面修改,达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最后,让学生放声有感情地读,借助语感,看看习作是否朗朗上口。对自己的习作要求至少修改三遍以上。他们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审视自己习作的过程,提升的过程。
四、教师改,发挥主导
提倡自改、互改,并不意味着教师便无所作为,只是把一部分权利交给学生,减轻教师一部分的工作量,如把圈圈点点、眉批、总批交给学生去做。但对于学生习作的情况、修改的情况,教师还是要检查和反馈。教师仍然可以发挥自己指导者的优势。教师应及时发现、检查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把握学生的写作趋势,掌握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评改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反馈,对修改认真的要及时表扬、及时展示,并给予等级评价,以巩固批改的积极性、激发批改的创造性。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发扬好的做法,不断强化训练,致力于学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的形成和习作方法的习得,并从评价习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变单一的教师修改为师生共改、自改、互改等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批改作文,人人在作文修改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琢磨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通过师生共改、自改、互改等不同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作文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从而把课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让作文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1]陈龙.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张钰萌.义务教育阶段作文评改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