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点摭谈

2017-04-15曾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语段课外

曾哲

(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40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点摭谈

曾哲

(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400)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点的设置以及衔接策略的深度运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兴趣入手,构建衔接体;据文拓展,巧觅衔接点;多管齐下,夯实衔接点。当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无缝对接之时,学生方能穿越从有限到无限的阅读时空,在阅读中丰盈自我、完善自我,打造绚丽多彩的精神文化底色与高品格的语文素养。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衔接点

从教高年级语文多年,每每遇到班级中与书貌似无缘,对阅读若即若离的孩子,总怀着一种念想:为师者,如何引领阅读边缘者“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总量,如何引领孩子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从课堂出发,探究学生课内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内外阅读之间寻求价值衔接点,两者有机结合,激趣导读,悉心为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开辟出一条芬芳坦途,以期自能读书。

一、兴趣入手,构建衔接体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这一学习语文的主阵地,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从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球体,从而提升阅读的向心力。

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中,笔者通过插入一段《呼兰河传》中描写祖父笑的语段,让学生知其人,明其心,爱其文。知其人,使学生对其人其事其文蒙生兴趣,并且意识到:生活是创作之源,写作是“情动辞发”;名其心,使学生不再费解反复描写的用意,对祖父对萧红的爱以及萧红对祖父的爱感同身受;爱其文,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课内阅读,为拓展阅读萧红的作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以此,学生能否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能否以课外促进课内,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二、据文拓展,巧觅衔接点

课内外衔接,有效引领课外阅读已成为不可遏制的核心潮流。那么,如何有效实现阅读的迁移拓展,增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呢?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巧抓课文拓展点,以此为核心,辐射并带动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的学习,使之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实现课内与课外快捷链接。

1.在同一体裁作品中挖掘。《凉州词》一诗中写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所传达的戍守将士思乡的哀怨之情后,趁热打铁,又拓展推荐了同一体裁的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句,将将士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得一览无遗。相同体裁,相同题目,视觉不同,心境不同,呈现别样的精彩。课内外同一题材作品的衔接,挖掘了语言文字的奥妙,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言语智慧滋养。

2.在同一内容作品中比较。教师要善于根据单元阅读的目标,鼓励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或一致的课外文章,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丰富课内”的方法来扩展课内阅读的广度,促进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与整合。《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有较强的讽刺意味。严监生只是四大吝啬鬼之一,那其余三个吝啬鬼是谁呢?推荐学生阅读《欧也尼·葛朗台》,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实践证明这种巧妙的安排,充分运用了语文材料的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利于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3.在同一主题作品中体验。“当一个主题越具有意义,越深入或精致地处理,越能置于文化、文学、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内在关联,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再把这样的阅读习得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时间中去。在《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中,笔者推荐学生阅读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白象家族》,西顿的《西顿动物故事》,让学生慢慢体验那浓浓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这样可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相得益彰的效果。

4.在同一写法作品中感悟。学会体悟文章的表达形式,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能在教学中渗透与学生阅读和课文表达形式类似的文章,作相关的拓展和推荐,才更有机会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将学到的表达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细读三篇课文,都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表达。用具体详实的数据来表现实物的特点,其好处是具有直观性、准确性、科学性,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基于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拓展阅读《仰望布达拉》《秦将军俑》《千纸鹤》等,促使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类语言”的感受能力得以提升。还可以引导学生描写一处风景名胜,在写作中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方法。

根据课内所学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当知识的存量由量的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时,语文课也将在有效拓展中变得开放、多样,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也将在有效的阅读拓展中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多管齐下,夯实衔接点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笔者将课内外阅读衔接点的执行策略设计划分为认知领域的衔接、情感领域的衔接、技能领域的衔接。每个领域又划分四个亚领域,即目的、任务、要求、评价。

1.认知领域的衔接。这里的认知领域指的是对课内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而认知领域的衔接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选取,即学生在课内教学中无法充分理解的内容或无法形成的能力,需要通过课外阅读的补充来辅助理解或提高。

笔者在执教《祖父的园子》时,将认知领域的衔接目标设置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复这一表达方法。衔接任务:(1)找出课文中运用反复表达方法的语段。(2)衔接《火烧云》中的运用反复表达方法的语段。衔接要求:找一找:反复写法的语段;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初步感受反复表达方法的特点;议一议:衔接《火烧云》中的语段,讨论:这样写的好处。通过课堂实践,形成认知领域的评价是: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学生对反复写法的感悟,从一开始的对“愿意……就”句式结构的关注,到体会反复这种表达方法的特点,并从衔接的语段中进一步感受这样的表达方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情感领域的衔接。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情感”并非指课内的文本所传递的情感,而是指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文中,笔者通过衔接小短文《秋天的原野》,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美的同时,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阅读任务很明确:找一找《秋天的原野》中描写秋天特点的句子。阅读时,首先指导孩子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其次衔接《秋天的原野》秋姑娘到了什么地方,她见到了什么景物;最后体会作者对秋天里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引发学生对阅读其他描写秋天的文章的兴趣。通过衔接《秋天的原野》中的语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切体验到生动的语言对于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妙用,从而提升孩子们阅读的鉴赏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3.技能领域的衔接。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技能领域”中,“技能”不再是在认知领域中提到的对课内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而是指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指导形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课文《西游记》,笔者将技能领域的衔接目标制定为: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读书方法。衔接任务应运而生:(1)读一读文中人物描写的语段;(2)衔接《大圣乱蟠桃园》中人物描写的语段;(3)学习绘制思维导图。其具体要求为:(1)找一找文本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语段,读一读;(2)衔接《师徒四人遇官兵》中人物描写的语段;(3)将两个文本中对话描写的异同点绘制成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文章进行思考归纳,提炼出文章的关键词,这一过程是对文章重新建构、自我思考、自我感悟文本的过程。掌握这一读书方法势必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在此,必须加以说明的是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的衔接点并不是孤立而行的,在实践中,可以选择单项衔接,也可以选择多维运作,甚至三者皆而有之。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加深递进的关系。尤其在经典的篇目上,可以全息衔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求再生,最终完成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的交汇与融合。

[1]潘新和.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朱自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左小文)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JK15—259)。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语段课外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小满课外班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
表达感谢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