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抚远“共享账户”攻坚脱贫
2017-04-15李凤双管建涛
■ 李凤双 管建涛
“东极”抚远“共享账户”攻坚脱贫
■ 李凤双 管建涛
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户,多是“老的老、小的小”,或者“病一个栓一个”,无力自行脱贫。这是扶贫过程中无法迈过的一道坎,已成为很多贫困地区干部的难题和心病。
为了解决脱贫攻坚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抚远市建立“共享账户”精准扶贫,通过共享边境互市贸易政策红利、共享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回报、共享政府支配自然资源收益等方式,推动公共资源共享改革,建立起多源收益、长期稳固的扶贫机制,让广大贫困户共享公共资源、资产收益。
“共享账户”给贫困群众分红
“东极”抚远地处中俄边境,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12.6万,贫困人口为658人,今年可能“摘帽”。
抚远市通江乡东海村农民单炳义63岁,家有一个腿残疾的儿子,两个孙子不到十岁,全家几乎无劳动能力。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抚远市通江乡东发村候奎忠三年前因一场车祸卧床不起,长时间伺候他的妻子朱秀玲不能干别的了,“病一个拴一个”。记者在抚远市走访了十余户贫困家庭,没有一户有青壮劳动力,都是“老的老、小的小”。
抚远市扶贫办统计,全市因病、因残以及直接缺少劳动力等致贫的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八成以上,靠自身脱贫难度很大,只能多渠道造血进而输血。
“越到脱贫尾声,剩下的贫困户越是‘老的老、小的小’,越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给什么产业都发展不起来,必须扶一把。”抚远市委书记周宏说,抚远希望通过设立“共享账户”,让这些贫困户得到长效、稳固、合规的收益,得到有保障的公共服务。
基于此,抚远吸纳了一些政策红利、国投产业收益进“共享账户”。去年账户收入142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共享抚远边境互市贸易政策红利。
2015年7月抚远边民互市贸易区启动,按照规定,边民每人每天最多交易不超过8000元。一些采购商为了一次采购更多商品,用边民证核销一次商品需向边民缴纳5元或总额1%的费用。
抚远市口岸办副主任薛昌禹说,口岸办将1000多个贫困群众(包括省级贫困户)的边民证集中起来,每20人组成一个扶贫互助组,方便采购商集中使用,也为贫困户带来更多收益。2016年抚远边民核销商品总收入340多万元,其中1000多个贫困群众核销收入112.6万元,每个贫困户分1000元。
单炳义一家得到的4000元就来源于此。单炳义从包里拿出一本存折,上面记着去年从“共享账户”得到的4000元,“家里没有能干活的,我也不会做买卖,这笔钱对我太重要了”。
相比单炳义,乌苏镇赫哲新村76岁贫病交加的孟淑芹去年从“共享账户”中多收了2400元。
乌苏镇党委书记李东生说,乌苏镇和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旅游产业,抚远市投入不少资金改造基础设施,约定年租金30万元。随着旅游产业收益增加,抚远国投资金按递增比例分红。去年30万元租金在镇内贫困户均分,所以乌苏镇贫困户比市里其他贫困户分得多些。以后这些收益就纳入全市的“共享账户”统筹。
共享改革为“共享账户”持续造血
乌苏镇旅游是政府支配自然资源收益共享的重要方式。通江乡东安村边一块闲置地上立着上百块光伏发电板,7月已并网发电。除了每年留给村集体1万元土地使用费壮大村集体收益外,其余收益都归入“共享账户”。
通江乡党委书记袁冬说,很多村光伏电站的用地都是修道、桥的废弃地,而且属于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将这些地统筹经营,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最大化地发掘出这些公共资源的价值,然后再返给集体和广大贫困户。
“像这样的光伏电站,抚远有30个。”抚远市发改委副主任郑广铭说,抚远光伏发电站已陆续运营,半年就能为“共享账户”注入135万元左右。这种模式可连续20年。
除了光伏发电,抚远还整合资金580万元建立培育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运营。基地所有权归政府,经营权归合作社,合作社向政府缴纳租赁费用,今年就能收益。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蔓越莓种植项目,抚远投入财政资金760万元,采取“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经营。在蔓越莓基地,先期栽种的果子已经红了,再有两年就进入丰产期,可连续10年收益,部分效益进“共享账户”。
“以往一些政策性资金和项目投完就得了,经常发生效益不高、效率低下、效果不好问题,没发挥出政策性扶持的最大效益。”抚远市扶贫办负责人武长才说,“抚远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进行整合捆绑使用,精准安排项目和使用资金,变政策输血为产业造血,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
在公共资源共享改革中,抚远明确一些政策性投资的权属,产权归公共所有(市、乡、村),并享有股权回报。抚远计划把政府支配的高速公路、坝外、灌渠周边1.2万亩边角地,以及3.25万亩公共水域的经营收益纳入“共享账户”,使“共享账户”有稳定收入。一部分闲置土地将退耕还林,每年还林补贴也进“共享账户”。
目前看,多种模式确保抚远“共享账户”能够持续发展,今年预计收入350万元左右。
除了看得见的收益外,抚远还在公共服务共享、科技成果共享等方面着力。出台32条扶贫政策,加强教育医疗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配置资源资金、优惠政策等手段,让专家、能人把“攥”在手里的实用技术拿出来。玖成水稻种植专业科技合作社已对3000多人次农户免费培训。
“共享特产”引领群众共同致富
乌苏镇是抚远市唯一一个赫哲族聚集地,发展产业的资源丰富,得到的扶持项目和资金也多一些。但抚远市还有一些乡镇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缺乏资源支撑脱贫。
“项目资金、产业扶持集中向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区投入,能够最大化发挥出扶持项目效益,但也容易把地区差距拉得过大,形成脱贫道路上的马太效应。放在资源和区位劣势地区,往往效益不高、效率低下、效果不好。”武长才举例,“同样一个项目,放在东边乡镇可能有300万收益,但放在西边乡镇只有30万元的收益”。
抚远通过建立“共享账户”进行兜底式扶贫,就解决这样的不平衡问题,“在政策性扶持项目发挥效益最大化同时,兼顾到公平,让扶贫产业和资金惠及更广大贫困户”。
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过程中,抚远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手”作用,成立专业经营公司,突出“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主线,推动资源收益让群众共享。抚远还成立专业经营公司,全面统筹经营市域内闲置的土地、水面等公共资源,把资源转化为资产和资金,并建立收益梯次分配机制,所得收益为全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所用。
“这样的地块全省各地都有,只不过抚远把这些公共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的收入全部进入到账户了,实现了变闲为用、变废为宝。”黑龙江省委政研室调研组近日对抚远市推进公共资源共享的一份调查显示:抚远地处偏远,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能做的,黑龙江省其他县都能做,关键是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在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中树得牢不牢。
当地干部认为,推进公共资源共享是新事物,必然涉及到思维惯性的破与立,亦步亦趋难有突破,犹犹豫豫难有作为,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冲破思想障碍,才能找到共享发展、造福人民的新路子。
黑龙江省委调研组认为,“共享账户”实现了“强弱捆绑、以强济弱、以强带弱”,使更广泛贫困群体共享扶贫收益,解决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公共资源共享改革持续壮大“共享账户”,是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兜底之举。
“抚远将一些国有资产收益共享给广大贫困户,是解决扶贫资源分配不均的再次分配,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创新实践。”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等专家认为,由于“共享账户”是新生事物,在持续发展、制度设计、风险防控等方面还需规范和扶持。
当前不少地区都在探索公共资源共享改革,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可由相关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公共资源共享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地方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细则,形成“1+N”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顶层设计,扩大共享层次和范围,逐步形成层次更高、程度更深和领域更广的共享。
(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供本刊专稿)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