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研究三踝骨折手术及护理措施

2017-04-15彭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踝骨内踝克氏

彭敬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 230022

对比研究三踝骨折手术及护理措施

彭敬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 230022

该文通过对照分析三踝骨折手术时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掌握两种治疗方式的基本特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对进行手术的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从而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也为后期进行类似手术提供参考。

三踝骨折;术式选择;内固定;外固定;功能锻炼

踝关节骨折在外科救治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骨折损伤,而且发生的比例也比较高,约为全身骨折的4%。踝关节骨折的情况往往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中,其中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相对复杂的一种损伤情况,属于关节内的骨折。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骨裂。在对三踝骨折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一般可以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式来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治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1 三踝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1.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式的治疗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平卧位姿势,准备好充气式止血带。手术过程中取患者外踝后侧进行弧形切口和内踝前弧形切口。手术切开后按照先外踝、再内踝、后踝的顺序进行整复。先在患者的腓骨后外侧取弧形切口,逐步切开各层组织,将腓骨下端及外踝暴露出来,将骨折部位复位后用钢板螺钉在内部进行固定。然后再向两侧牵开腓骨肌及跟腱,将患者的后踝暴露出来。将三踝骨折部位复位后,需要再用1~2枚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与患者的骨折线进行垂直固定。大于关节面1/4的后踝骨折行复位固定,也有其显著的临床意义。复位后要对踝穴进行冲洗。然后再在内踝前缘用手术刀切出弧形切口,逐步切开内踝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患者的三角韧带及内踝骨膜切开,将骨折部位暴露在外面。然后将骨折部位的血凝块及嵌入组织进行清除,将骨折部位进行修复复位,借助松质骨螺钉或者克氏针将修复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一般选用两枚配合。最后对骨折部位进行拍片,检查确认踝关节的活动度是否正常,确保关节固定的牢靠程度。然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确保伤口能够充分止血,然后置入引流片或引流管将手术切开的各层组织进行缝合。

1.2 新型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

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进行切开手术,以外部固定为主,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复位手法是建立在一般踝关节骨折复位手法基础上借助器械的一套复合手法。要严格控制适应症。整个手术过程如下:首先用一根直径3 mm的克氏针由内而外穿透病人的跟骨结节,然后用另外一根同样型号的克氏针在踝关节上方14 cm的位置,在胫骨内侧面插入,在插入的时候要保证针的尾部要保持与水平面25°的角度。将第二根克氏针穿透胫骨的双侧皮质,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要把克氏针的针尾留在患者皮质外面。另外选取第三根直径为2.5 mm的克氏针,自内而外穿透第一二跖骨颈。这样就可以借助锁镇器将牵引外固定架安装到患者踝关节的上方,从而实现对三踝骨折在背身中立位置上的固定。然后需要再在伤肢胫骨的踝关节的上方再穿一根克氏针,用于加强对踝架的固定,提高稳定性,避免踝架出现旋转。

2 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

三踝骨折会造成多方面的损伤,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引起各种不同的并发症,比如术后早起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踝关节感觉异常或者肿胀不适、下蹲功能受限等。因此在术后需要及时进行X射线检查,根据病人的情况加强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对于采取第一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要在手术后对伤口进行常规性的换药,同时要用U型树脂支具进行固定,避免克氏针脱落,时间要在4周作用。然后开始逐渐进行踝关节的伸屈锻炼。在术后7周左右以后要逐渐开始尝试负重行走,同时要逐渐将胫腓联合螺钉拆除下来,一年以后将所有的内部固定都进行逐步的拆除。第二种手术方式最重要的是在术后对针孔进行碘伏换药,用无菌剪口纱布覆盖穿透的克氏针针孔,同时要口服相应的消炎抗肿止痛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辅助后期的愈合。在手术后要对患者加强相应的营养补充,注意饮食的忌讳,避免导致伤口发炎或者影响骨折愈合。骨折愈合一般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消肿化瘀、中期补益肝肾、后期舒筋活络。在手术后3 d左右就要开始尝试扶拐负重锻炼。

另外对于两种方式治疗的患者都要注意对患肢进行适当的抬高锻炼,有利于对于患肢肿胀的消除。同时要注意对患足足趾及侧膝关节的屈伸锻炼,避免患者患肢废用性萎缩或者关节僵硬的现象发生。

3 结语

三踝骨折的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够很好的实现对病人骨折部位的复位护理,基本恢复原有的功能。两种方式各有特点,第一种内固定的方式在以前由于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新型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的方式由于其创伤性比较小,恢复性比较快也逐渐开始推广使用。未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这种外固定手术的方式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这就需要相关医疗人员更多的加深对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的研究,更好的完善并掌握相关手术技术,从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救治,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要做好相关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工作,促进病人功能的恢复。

[1]林博文,黎伟凡,朱杰诚,等.三踝骨折的治疗(附35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35-37.

[2]孔繁羽.切开复位内固定+中药治疗三踝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2):116-118.

[3]蒋科卫,温建民,成永忠,等.手法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三踝骨折[J].中国骨伤,2004,17(7):408-410.

[4]王晓宁,张伟佳,吴克俭等.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21):1456-1458.

[5]郑寿鹏.内固定与外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90例疗效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18):3132-3133.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51-02

2016-10-24)

猜你喜欢

踝骨内踝克氏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