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发力共建“生态大粮仓”

2017-04-15本刊评论员

奋斗 2017年2期
关键词:粮仓高标准项目区

本刊评论员

精准发力共建“生态大粮仓”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壮美黑土地,孕育北大仓”。作为粮食产量、商品粮调出量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的黑龙江省,用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全国八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80年代末,农业综合开发在黑龙江拔锚起航。这是一支财政支农的劲旅,农发人脚踏实地、步履铿锵,走过了28载光辉历程,开发成果遍布黑龙江大地。全省粮食总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150多亿公斤,发展到如今的年产650多亿公斤,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这是几代黑龙江人的梦想!这成果凸显着财政支农的力量,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功不可没。

“寒地黑土原生态,龙江食品甲天下”。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来,黑龙江农业综合开发与时俱进,提出“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的新思路,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装备先进农机设备,引领合作经营方向,优质粮食、饲草饲料、蔬菜、食用菌、奶牛、肉牛、林下经济等优势特色产业,从基地建设到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支持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如今的黑龙江农发项目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树翠水碧,鸟语花香;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打造闻名遐迩的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五常“鸭稻米”、巴彦“鱼稻米”、宁安“响水米”、宝清“富硒米”、五大连池“矿泉稻”、林区“森林猪”“森林鸡”,这些响当当的农业特色产品,敲开了农民增收致富门。黑龙江省正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虽然我国连年丰收,粮食库存较多,但实质上属结构性过剩,有的农产品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农业综合开发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大粮仓”,作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必须奋力前行,围绕稳粮强农惠民谱写新篇章。

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推进“生态大粮仓”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集中农发资金建设的27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呈现投资规模大、创建数量多、涵盖产业广、建设标准高、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等突出特点,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带作用。坚持以这些项目区为依托,由点连线,由线扩面,突出打造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带。推进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围绕“五化”做文章。以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为重点推进机械化;以渠系配套和“旱改水”为重点推进水利化;以采用高新技术武装为重点推进科技化;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进规模化;以配套浸种催芽车间、育秧大棚、蔬菜棚室、粮食烘干仓储等为重点推进设施化。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根本任务,推进“生态大粮仓”建设。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到2020年必须完成24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集中农发资金重点投入,积极整合涉农资金聚焦投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汇聚建设合力,加大推进力度,大规模、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推进“生态大粮仓”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开发较晚,生态环境优于全国多数省份,但是化肥农药残留污染、地下水超采、土壤板结、黑土层流失等问题也很突出。切实保证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综合开发要做出示范和样板。

农业综合开发描绘多彩画卷,财政倾力支农谱写壮丽诗篇。农发人激情满怀,精准发力,推动共建“生态大粮仓”,并加速向“绿色大粮仓”“现代大粮仓”迈进,迎接黑龙江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粮仓高标准项目区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粮仓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粮仓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树懒的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