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法语翻译问题探究

2017-04-15

法语学习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文演义白话

苗 娟

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法语翻译问题探究

苗 娟

根据法国题目学理论,中文小说题目可被划分为三类做分析基础:单一题目,主体题目和加长题目。通过翻译例子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在中译法过程中常被采用的三种方法。进一步对比中法文小说题目的三个分类和中译法常用的三种方法可以发现,从形式上看,中法文小说题目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种认识已经影响到对应的法文翻译。其实,中法文小说题目有共通之处,可以通过完善目前常用的三种翻译题目的方法来提高该时期中文题目的法语翻译质量。

题目;长篇白话小说;法文翻译;明末清初

鉴于本篇论文讨论的是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法文翻译问题,笔者将借鉴法国80年代确立的部分题目学文学批评理论,探索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即章回小说)题目在形式上的特点,对比法文小说题目结构形式,以指导相应的中文小说题目的法文翻译工作。

一、研究基础

1.题目学理论下的法文小说题目的基本结构形式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题目学”*关于题目学的确立及发展轨迹,请参考笔者发表于《法语学习》2015年第4期的文章:《文学作品题目学在法语文学批评领域的发展轨迹》。研究的基础。在其他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题目的各组成部分,以法国启蒙文学家伏尔泰的作品题目《查第格,或命运,故事》(Zadig,oudelaDestinée,histoireorientale)为例,在杜谢(Claude Duchet)的题目理论的基础上,霍克(Leo H. Hoek)在1981年重新提出了三个相应的名称来定位题目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目前接受度最广的说法,内容如下:1)题目(titre),即,Zadig;2)辅助题目(titre secondaire),即oulaDestinée;3)副题目(sous-titre),即histoireorientale。

2. 明末清初*文中所选取的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例子时间起点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元末明初历史演义小说、24卷240则、有明嘉靖元年壬午刊大字本的版本,止于《红楼梦》——成书于1754年,首次刊印于1791年,鉴于刊印之前已经有了很大影响力,我们以其成书时间为截止点。对于没有标明确切出版年代的作品的年代归属问题,我们尊重《大辞典》或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安排。长篇白话小说题目*本文中根据需要所列举的小说题目均以《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中“章回小说编”里的题目作为采集样本。同时,为了鉴别某些作品的所属年代或性质及内容,辅以《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和《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为据。形式上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由法国文学批评界对法文题目结构的划分可知,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很难直接套用以上题目结构的理论,因为我们无法在这时期的中文题目中看到可以直接分割完整题目的标点符号或连词“或者”,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分析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结构和特点。

(1)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形式上的分类

根据这些小说题目形式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一题目,指仅由和作品内容有关的词组构成的题目,它表达的意义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西子湖伏雌教主的《醋葫芦》;

第二类,主体题目,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来自于文本内容,第二部分指出文学体裁,例如: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来自文本内容,“志”和“通俗演义”指明文学体裁;

第三类,加长题目,指那些在实意题目(单一题目和主体题目)的基础上加有多个小品词的题目,这些小品词具有广告、透漏小说文本内容信息、提高吸引力的作用,例如, 《京板全象按鉴音释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中的“京板”、“全象”、“音释”分别指书籍的版别特点、带有反映每回故事情节的图画、带有音释的印刷特点。加长题目中常出现与作品内容无关的定语,传递的信息往往涉及出版时间、刻印版本,等。常见的有:国朝、皇朝、皇明、皇清、大明、大清、圣宋,新刻、重刻、鼎镌、鼎雕、全像、绣像、出像、新编、京板,等等。

(2)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形式上的基本特点

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的题目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部分题目至少由两部分甚至三部分(分题目)组成,但是这些分题目之间没有标点符号和虚词。法文小说题目很明确地通过以上特征向读者展示出完整题目结构中各个分题目的层级关系。而中国古代书写语言言简意赅的特点在长篇白话小说的加长题目中保留着明显痕迹:缺少必要的虚词和标点符号,依据现代汉语习惯,题目主体容易被当作一个意群,看似不可分割,也不能明确标明多个意群(即,分题目)之间的关系,导致明清长篇白话小说完整题目的分题目之间形式上看似平等并列关系,只有借助中文语言和文化知识积累背景才能分析出分题目之间的层级关系。

这一时期小说题目形式的三个分类及其特点将对对应的法文翻译产生重要影响。

二、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现有通用法译版本的典型特点

目前,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题目中译法*鉴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领域的巨大影响,只要《史略》中也提到了作为文中例子的题目或者同一部作品的其他版本的题目,并且此题目除了《史略》的翻译版本之外没有其他翻译版本,那么我们将采用由比所托(Charles Bisotto)翻译、咖利玛(Gallimard)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史略》法文版中这个题目的法文译文。如果所采用的中文题目在《史略》中没有出现,即没有此翻译版本的法文题目,那么我们将采用它目前流传度比较高的法文题目。有三种基本情况:

第一,标识文学体裁的词汇会被省略。例如,在《西游记》的法文题目中LaPérégrinationversl’Ouest,在《三遂平妖传》的法文题目中LaPacificationdessorciersparlestroisSui,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法文题目中LeVoyagedel’eunuqueauxTroisjoyauxauxmersd’occident,中文文体指示词“记”、“传”、“通俗演义”都没有出现在法语译文中。

第二,原本中文题目中的文体指示词变为对应的法文题目的中心词。例如,在《上洞八仙传》的法文题目中——L’Histoiredel’ascensionlagrottedeshuitimmortels,法语单词“Histoire”(故事)对应中文“传”,成为法文题目的中心词汇,显示为文本主要内容的其他词汇则成为“histoire”的补语。与中文题目中“传”字的重要性和位置相比,法文题目中的“histoire”是被强化的,相应的,“histoire”的补语均被弱化了,而在对应的中文题目中,这些补语原本是绝对的主体。此外,中文文体指示词在被译为法语后也与原本的中文意义和作用有错位,如:在《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的法文题目中Romanpopulaireduvoyageau-deldesmersdugrandeunuqueSanbao,“通俗演义”对应的法文“roman populaire”成为中心词组,但是在这个中文题目的另一个版本的法文翻译中LeVoyagedel’eunuqueauxTroisjoyauxauxmersd’occident,“通俗演义”直接被省略了。

第三,偏长的完整中文题目被译为由标点符号“,”、“.”、“:”或连词“ou”连接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法文题目。例如:《史略》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上)》中的原文“《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即《北游记》”的译文LesAvatarsdel’EmpereurCélesteenvoyagedansleNordouleVoyageversleNord;来源同上,“《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的译文——HistoiredescinqavatarsdeHuaguang,princecéleste,serviteurdugrandempereurouleVoyageverslemidi。在这两个中文题目中,题目中的各部分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没有任何符号标明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被译为法语后的结构明显有参照了法文小说题目的痕迹,例如典型的法文题目LaComtessedeSalisbury,oul’ordredelaJarretière,nouvellehistorique。

在翻译的过程中,第三种情况很少被采用,大部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题目采用了第一或第二种情况。

三、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中译法的观点与建议

1. 针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译为法语的第一种方法:标识文学体裁的词汇会被省略。

这种翻译方法保留了中文题目的主要内容,而将题目中指示文学体裁的后缀性词汇省略了。虽然这样并不影响传达中文题目的主体意义,但也使得原本属于这个题目群体的典型特征丢失了,因为这个文体指示词展示了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产生发展痕迹,是典型特征之一。例如,“史”、“志”、“传”、“纪”表明小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写作手法部分来自于史学作品。此外,如上文所述,在表达意义方面,虽然在小说题目中意义区分微乎其微,但是每个文体指示词还是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另外,还有一些中文题目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文体指示词,例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志”和“演义”两个指示文体的词,在笔者看来,作者在题目上做这种选择,一是要通过“志”告诉读者作品来自于真实历史,二是要通过“演义”告诉读者作品将以章回小说的形式体现文学创作性质。笔者认为,省略了这些文体指示词也意味着某些信息的丢失。

因此,作品文体的指示词不出现的这种翻译方法,仅仅适用于翻译明清长篇白话小说题目中那些不包含文体指示词的单一题目,例如,《醋葫芦》(LaCalebassepleinedevinaigre)。

2. 针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译为法语的第二种方法:中文题目中文体指示词变为对应的法文题目的中心词。

(1)笔者观点与改进建议

这个方法很好地保留了中文题目中的所有成分,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中法文语法的不同,翻译过程完全改变了各成分的顺序,这也导致了各成分重要性和作用的改变,有必要做出一些改进。例如,在借鉴了法国文学题目结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对这种译文做出以下改进:《三遂平妖传》可译为TroisSuipacifientlesmonstres,Histoire;《平妖传》可译为LaPacificationdesmonstres,Histoire。与其他翻译版本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histoire”的位置。以上两个改译版本来自于另外两个被广为流传的翻译版本,下面的图示可以展示改译过程:

图示1:TroisSuipacifientlesmonstres,HistoireLa Pacification des sorciers par les trois Sui;

图示2:la Pacification des monstres (平妖),Histoire(传)Histoire (传)delapacificationdesdémons(平妖)。

第二个题目《平妖传》,在《史略》法文版中也被记录为Histoiredelapacificationdesdémons,也代表了被广为接受的一种译法。

(2)提出改进建议的原因

为了选用最合适的翻译版本,需要分析它的中文源题目,也就应该了解汉语短语的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这里我们仅仅列出可能和例子中的题目有关的结构形式,例如,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复指结构。

在并列结构中,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是平等关系,两词之间不存在修饰对方的关系,典型形式之一就是名词+名词。

在偏正结构中,第一个词修饰第二个词,典型形式之一为名词+名词。

在复指结构中,从语法方面讲,第一个词与第二个词关系平等,在意义上,它们相互指称相互解释,例如,首都北京,典型形式之一为名词+名词。

也就是说,一个名词+名词的短语可能是并列结构、偏正结构,也可能是复指结构。根据该题目的意义,首先可以排除并列结构。如果组成例子中的题目的两个短语“平妖+传”是偏正结构,那么最佳翻译版本应该是Histoire(传)delapacificationdesdémons(平妖),既然题目的意思是文本将要讲述的是荡平妖魔的故事,也就是说,“传”是被“平妖”修饰的。因此,在这个版本的法文翻译中,lapacificationdesdémons(平妖)是以histoire的补语的形式进入读者视线,重要性被弱化。

然而,如果这个中文题目被看作复指结构短语,那么它的最佳法文翻译版本应该是LaPacificationdesmonstres(平妖),Histoire(传)。在这个译文中,Histoire(传)是作品的性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laPacificationdesmonstres(平妖),同时,也可以说laPacificationdesmonstres(平妖)是内容,是Histoire(传)的注解。在这个译文版本中,被加上了标点符号“,”,这是由法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法文中的两部分短语长度相差太多,不平衡;法语中不存在以省略连接词或符号的方式表达并列短语的习惯。这与对应的中文题目不同,古代汉语短语通常由二、三、四个字构成,长度的问题常常被忽略,再加上古文简约的表达特点,即使没有标点符号、没有表达前后关系的连接词,也不影响向读者传递出正确意义。

总之,在复指结构中,题目中的两部分是相互指称相互参考的关系。与之结构相似的法文题目众多,在此仅举一例:LeConventabolydesfrèrespacifiques,nouvellegalanteetvéritable。这种翻译方法既能保留源中文题目中的所有成分,不会改变组成题目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也能与法国文学题目常采用的题目表达方式保持一致。

结合上文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三个分类,比较适合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的是主体题目(即,题目由传递小说内容的第一部分和指示文学体裁的第二部分组成),通过借助标点符号的方法使得文体指示词以作为翻译题目的第二部分的方式出现,而揭示文本内容的短语作为翻译题目的第一部分,从而避免文体指示词成为翻译题目的中心词,例如,《三遂平妖传》(TroisSuipacifientlesmonstres,Histoire)。

3. 针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翻译为法文的第三种方法:将偏长的完整中文题目译为由标点符号“,”、“.”或连词“ou”连接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法文题目。

这种翻译方法完全参照了法国文学题目的常用表达方法,例如:LesDamesgalantesoulaconfidenceréciproque,nouvelle.Première[-seconde]partie。很少有中文题目被译为这样的形式。在本文可查阅到的题目译文中,仅有两个这样的翻译例子,即上文提到过的《史略》中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上)》中原句“《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即《北游记》”和“《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的译文。

由于法语语法结构不同于汉语,因此标点符号“,”、“.”或“:”在明清长篇白话小说题目中译法过程中均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完全可以从法文题目常用的表达形式中借鉴过来的。但是,“ou”的使用不能由此泛泛地推广到所有题目的中译法过程。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两个例子的原句都出现在鲁迅《史略》的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上)》,其中,《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有以下几个不同的题目:现存明“书林昌远堂仕弘李氏梓”本《全像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卷端称《刻全像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板心称《全像华光天王传》;收嘉庆十六年刊《四游传》内,卷端称《南游志传》。

如上所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与《南游记》,同一作品的这两个题目明显是不同时期出现的。

《北游记》也有几个不同的题目:现存明“书林熊仰台梓”本《全像北游记玄帝出身传》,卷端称《刊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如上所述,《刊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与《北游记》这两个题目也不是同时出现的。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鲁迅在《史略》中列举这部作品时所采用的作品题目因为在不同时期有其他的题目,所以也被作者同时列了出来,但是被翻译为法文时,译者采用了“ou”(或者)连接两个题目,来表示这部作品“既可以被称作……也可以被称作……”。因此在这两个例子的译文中的“ou”和典型的法国文学作品的题目结构中出现的“ou”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通常用于连接由作者同时赋予同一部作品的两个功能不同的题目,例如:LesDamesgalantesoulaconfidenceréciproque,nouvelle.Première[-seconde]partie。法国文学作品题目中的“ou”具有导出第二题目或辅助题目的作用,属于完整题目中的一部分,而这两个中译法例子中的“ou”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字典中关于单词“ou”有多种解释,现将和本文讨论内容有关的部分摘录于此:

ilsertrelierdesmotsoudespropositionsdemêmefonctiongrammaticaleetdesenscompatibles,etsertindiquerunchoixentredeuxouplusieurspossibilités(译文:用于连接具有同样语法功能并且意义兼容的单词或短语,表明要在两种或几种可能性之中做出选择)。

根据“ou”的这个解释,它是不适合用在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构成的中文题目中的。例如:《盘古至唐虞传》,这个题目的简短形式为《盘古志传》,完整题目则为《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根据汉语语法,这个完整题目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加长题目: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盤古至唐虞传。然而,在将这个题目译成法语的过程中,这三部分的任何两部分之间均不能用“ou”来连接,因为三部分逐步深入地呈现了文本内容:第一部分告诉我们这是一部演义小说;第二部分进一步告诉我们文本内容涉及到“帝王御世”,至此,对文本内容的揭示虽已经作者提炼升华,但还处于抽象、不明确状态;第三部分才最终告诉我们这部小说是关于从盘古到唐虞时期的历史。因此,将有两部分或多部分构成的中文题目译成法文时,不能武断地采用“ou”。

综上所述,明清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翻译的第三种方法是将偏长的完整中文题目译为由标点符号“,”、“.”或“:”连接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的法文题目,对加长题目的翻译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是法国文学题目中常用的连词“ou”能否被引入中译法的题目中,要根据构成加长题目的几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定。

当然,不管有多少规则,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明末清初长篇白话小说题目的翻译,以上方法需要灵活使用,最终以达到翻译的“信达雅”中的“雅”为最高原则。

1. 中文文献: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刘叶秋,朱一玄,张守谦,姜东斌. 《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刘世德.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1月.

2. 外文文献:

Genette G.Seuils. Paris : Éditions du Seuil, 1987.

Hoek L. H.Lamarquedutitre:dispositifssémiotiquesd'unepratiquetextuelle. Paris : Mouton, 1981.

Lu Xun.Brèvehistoireduromanchinois,traduitduchinoisparCharlesBisotto. Traduit par Charles Bisotto. Paris : Editions Gallimard,1993.

(作者信息:苗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外语系法语专业讲师,研究领域:中法文学比较。)

勘误

本刊2017年第4期封面图片在目录页记为“突尼斯”,实为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

TheStudyonFrenchTranslationoftheTitlesofNovelsintheVernacularChineseinthelateMingandearlyQing

With the aid of the French literary critics o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about the French title, the author will divide the titles of novels in the vernacular Chines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 regard to form: title of single component, title of essence, and extended title.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translation examples, we can conclude the three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these Chinese titles to Frenc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shows that we can perfect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itles to French by perfect the three method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these Chinese titles to French.

title ; novels in the vernacular Chinese; French translation ; late Ming and early Qin

H059

A

1002-1434(2017)05-0052-07

猜你喜欢

法文演义白话
法文摘要
法文摘要
白话寄生虫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Kiss and Ride
法文摘要
法文摘要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