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すみません」看日本的道歉文化
2017-04-15李倩
李 倩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从「すみません」看日本的道歉文化
李 倩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すみません」作为日常礼貌用语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すみません」这句话在汉语中被译为“对不起”,而根据「すみません」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日本人不仅在表达歉意的时候,在唤起他人注意力,在向听话人表达请求时也经常使用这句话。
对不起;多重涵义;道歉与感谢;过度道歉
一、与「すみません」有关的认识
(一)「すみません」的由来
「済む」的意思是“人的行为完了;事态解决”,也有“过得去;心满意足”之意。「ぬ」是表达否定含义的「ず」的连体形。动词「済む」和助动词「ず」共同构成「すまぬ」这一词形,将「ぬ」替换为表达否定含义的「ない」,就变为「すまない」了。「すまない」的义素有三个,分别是:一、向对方表达歉意,意义相近的表达有「ごめんください」「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お詫びします」;二、事物未能最终解决,类似表达有「決まらない」「決着しない」;三、由于做了不好的事而对对方抱有歉意,类语有「申し訳ない」「面目ない」。「すみません」是「すまない」的郑重表达,在表达方式方面,通俗点会说成「すいません」;在意义方面,是在向对方表达歉意、感谢、请求之际使用的语言。例如:「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すみません、閲覧室は何階ですか?」「すみません、これを預かってください」。从「すみません」的意义层面上考虑,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也使用含有道歉含义的词,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从「済む」的同源语[澄む」这一词的意义来说明的话,就便于理解了。「澄む」的意思是“澄澈明亮”,在向对方表达感谢的时候,“无以为报感到十分抱歉”“自己的心怎样也无法澄澈安宁”。
另外,「すみません」的变形是「すいません」,关西发音为「すんません」「すんまへん」,这与音变有关,这里不再做深入研究。
(二)「すみません」的意义及使用情况
中国将「すみません」简单地译为“对不起;谢谢”,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初学之时,只了解其是道歉用语,但伴随学习的深入,我们知道了不只在道歉的场合,在表达感谢的时候,在传达请求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すみません」。「すみません」的意义丰富,使用时的意义差别也很微妙,那么究竟在哪些情况下,怎样使用「すみません」呢,我们在下文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すみません」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将其意义分为以下四种:
1.打招呼时
例1:紧急情况时誰か?誰か?すみません!(有人在吗?有人在吗?)
在这里不对「すみません」进行直接翻译,而是加上「誰か?」,表达「誰かいますか?」的意义。在没有特定听话人的情况下,说话人将「すみません」作为打招呼时的用语使用。
例2:あのう、すみませんが、今何時ですか?(你好,请问现在几点了?)
在有特定听话人的情况下,说话人用简单的「すみません」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以开启话题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
在以上例子中,「すみません」作为打招呼的用语被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用法一般用不不太熟识的人之间,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并不使用这种表达。
2.对方表达感谢时
例1:すみません、おかげさまで助かります。(谢谢,多亏了您,真是帮了大忙!)
例2:家へ帰る途中、道を歩いていたら、前方から女の子が自転車で通ってきた。私は脇によって立ち止まった。「すみません」と礼を言いながら、彼女はとおりすぎた。(回家路上,我正在路上走着,对面有一个女孩骑着自行车过来了。我站在旁边给她让路。她一边说着“谢谢”,一边从我身旁骑过去了。
在前面的例子中,当说话人从对方那里得到关照或恩惠时,用「すみません」这一礼貌用语来传达对对方的感谢。在地铁里别人给自己让座时,从别人那里借到什么东西时,日本人总是把「すみません」挂在嘴边。为何表达歉意的词同时也能被当作表达感谢的话呢?这与日本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联。日本人善于体察对方的内心,共感很强。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自己考虑,给予自己方便,在感谢对方好意的同时又担心会给对方照成某种程度的负担,因而内心不安,所以说出了「すみません」这句包含歉意与感谢的话。另外西村启子也指出,「すみません」原本作为道歉用语是从江户时期开始的,在幕府时代末期至明治初,才开始作为感谢语被使用。
3.向对方表达歉意时
例1:駅まで迎えに来てくれた石塚さんは、少し照れながら開口一番「遅くなってすみません、今日は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とあいさつ。(到车站来接我的石塚先生一看到我,就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说:“我来晚了真是不好意思,今天还请多多关照。”)
例2:本当に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とんだことを起こしました。(不好意思,弄出了这样的大麻烦。)
前例中对对方做了不好的事情或造成不良影响时,不说原因而是直接道歉,这正是「すみません」的典型用法。由于自身原因造成对方的麻烦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以及平息对方的怒火,人们会使用表达歉意的话。在日本,直接干脆地道歉被认为是最好的,在事实已经造成的情况下,寻找理由或说明客观状况只会给人诚意不足的印象。当然,在中国,道歉的人在说“对不起”的时候解释一下原因,以此来说明自己并非本意,这是适当的。这也是中日文化差异在日常的体现之一。
二、中日关于「すみません」的差异
(一)汉语中「すみません」的对应语
日语中的「すみません」是道歉用语,同时也包含感谢、询问、请求之意。与日语相比,汉语中像「すみません」这样一词包含多重含义的还是比较少见的。在汉语中「すみません」一般被译为“对不起”,考虑到「すみません」一般在上述四种场合中使用,我们来具体说明其所对应的汉语意义。
在引起对方注意的时候,「すみません」没有具体意义只是单纯的寒暄语,可以译为“你好”。
在表达感谢时,「すみません」可以译为“谢谢”。
在拜托对方的时候,「すみません」可译为汉语中的“请,劳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人对“责任”非常敏感,在并非自己的责任时不会使用道歉语。在拜托对方比如希望对方为自己让路时,日本人会使用「すみません」,但中国人会用“不好意思”这样的词来表达感谢与轻微的歉意。
在道歉的时候,「すみません」可以译为“对不起”。由于日语有着复杂的敬语体系,日本人在道歉时,由于年龄、性别、亲疏、场合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对亲近的人会使用带有亲近感的「ごめん」,一般情况下会使用「すみません」,而对需要尊敬的人则会使用「大変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这种更慎重的语言。在中国,道歉的时候说话人用慎重的态度说出“对不起”时,就代表有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意识了,因此一般都使用“对不起”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二)「感謝+お詫び」
基本上,“说话人的过失”+“听话者的负担”一旦成立,就会诱发道歉。“说话人的利益”+“听话者的好意”一旦成立,就会诱发道谢。因此“感谢”+“道歉”这一语言表达是相对特殊的。日语中的「すみません」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也能使用,实际上,汉语中也有在表达感谢时使用的含有歉意的词。但中日两国在具体情况下使用的“感谢+道歉”表达还是有微妙差异的。
在表达歉意时不使用表达感谢的词,在表达感谢时使用含有歉意的词,这是中日两国的相同点。在中国,在表达感谢时虽然使用含有歉意的词,但一般会用“不好意思”,该词的道歉度数低,使用频率也低,更接近于一种礼貌的寒暄;而在日本,在感谢时使用道歉表达非常多且常见。与中国人相比,日本人有更强烈的抱歉心理。这是两国的不同点。
为何日本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本尼迪克特认为:“这表达了一种事物未完结的意义。也就是说我接受了对方的恩惠,但在现代的经济组织之下,我未能偿还对方的恩情,因此站在我的立场上内心难安。”冯福荣认为:「すみません」向对方传达了这样一种情感——充分理解了对方的好意,以及对对方造成的困扰,明白这并非理所当然之事。也就是说感谢时使用的「すみません」充分体现了日本特色: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三、从文化角度看「すみません」
(一)日本使用「すみません」的文化心理
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在《日本的视点》中这样写道:“语言是产生它的社会文化,离开文化视点来谈语言,便无法看懂真正的语言。”分析语言行为,便能明白其所包含的文化心理。
日本人自古居住在岛上,四面环海,虽有富于变化的山河,但也免不了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寻求生存之道。居住在这个岛国上的人为了平稳度日寻求着与他人和平共处的生存方式。日本人不主张自我,而是重视他人之口,他人之目,有着看重义理与人情的风尚。在这种社会心理之下,为了缓和紧张的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人无意中形成了说「すみません」这种寒暄用语的语言习惯。很多情况下日本人都会先使用「すみません」来缓和气氛,再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日本人在一天中,会说到及听到无数的「すみません」。日本社会「すみません」的使用频率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不说「すみません」就很难在日本社会中生存下去。
另外,在日本人的意识中,讲理由是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强词夺理,主张自己总是正确的人是利己且不体面的。对意识到自己责任而果断道歉的人不再进行过多指责,这一认识也根植于日本人的心底。因此日本人也总是将「すみません」挂在嘴边。
(二)“经常道歉”现象
如今,从来都礼仪端正的日本人经常被他国认为是“经常道歉”的国民。日语中的微妙情绪很难被直接翻译出来,比如「すみません」就总是被译为“对不起”、“sorry”,日本人无论在道歉还是感谢的时候都说「すみません」,这很难不给外国人留下“总是在道歉”的印象。另外,不论具体情况如何,很快且总是说「すみません」,这种道歉也难免给人一种只有形式而不是真心话的感觉。
不仅是外国人,连日本人自身也在批判这种“经常道歉”的现象。外山ゆひら在『「すみません」を言い過ぎる人、言わない人』中指出,被指为“经常道歉”的日本人,有一种“过度道歉”的性格。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心理方面的因素:即过度扮演“好人”,害怕被批判,附和他人。有这种倾向的心理,其实就是弱化自己的责任、迎合对方的想法。他认为过度道歉其实反而会失去对方的信任。
四、结语
日本人在很多场合下使用「すみません」以保持一种圆满的人际关系。我们日语学习者为了确保与日语母语者的顺畅交流,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すみません」的多义性。另外,从中日道歉文化的差异来看,异文化背景下的诸国间的交流也有引起各种误会的可能性。语言的含义与文化的差异对于国际交流来说也是难点,若不重视这一点,就很难实现异文化背景下诸国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及共生。日语学习者从语言这一角度出发,以顺畅交流为目的来理解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王秀文.「すみません」考[J].日语知识,2006(3)
[2]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
[3]冯福荣.日本語学習における母国の文化·習慣の影響について[C].1993
[4]滨屋方子.「すみません」の多義性について[J].日语知识,2007(7)
[5]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M].创林社.1983
李倩(1993-),女,汉,河南省项城市,研究生,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