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7-04-15王琳楠张淑东
■王琳楠 张淑东
吉林省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琳楠 张淑东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尤其是青年辅导员,现已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是关于职业指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价值观。培养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许多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带来了价值理念和职业信念的动摇。高校在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和引导方面存在力度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辅导员的培养环境也不够完善,使得吉林省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存在许多问题。
一、吉林省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存在问题
(一)职业价值取向凸显功利性、自我化
高校青年辅导员由于年龄层次较低,对新事物、新思想的辨别能力较弱,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极易从个人需求出发,形成利己的价值取向,尤其是近年来“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出现,让许多辅导员在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出现了偏失。甚至有少数辅导员将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完全对立,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入职动机和职业态度,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偏失。
(二)职业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短期化
虽然大多数辅导员仍然重视自身职业,也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在个人追求方面,更多的人重视自身的发展,更多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自身学历、地位、待遇的提升,价值目标趋向功利化。缺少大局意识和长远的发展观念,注重眼前既得利益,由此导致的缺乏自律、自由散漫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职业信念的缺乏直接导致了职业精神的欠缺。
(三)职业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个体化日渐浓厚
高校辅导员作为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高校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视心情而定,并未完全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对“薪酬”十分敏感。职业评价标准的物质化,导致了职业意识的重心也偏于功利。
(四)职业价值认同淡漠化
虽然大多数辅导员重视自身工作,比较认可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但是在高校内部,由于收入差距、职能差异和体制差别,许多辅导员并不打算长期从事这一工作。青年辅导员在刚刚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时产生的焦虑感使之对本职岗位、职业价值和职业规范产生不了强烈的认同感。许多辅导员认为自身工作并不具备职业价值,没有职业的归属感,对本身职业价值认识不清,没有职业成就感,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淡漠。
二、吉林省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对策
(一)正确引导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
针对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价值取向的功利现象,要将集体主义和服务奉献意识贯穿于职业意识之中,强调奉献与回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远大目标。同时,满足辅导员的个人发展需要和正当需求,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将个人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统一,使辅导员的利己价值观转向集体价值观,意识到辅导员是未来国家栋梁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增强辅导员的使命感。
(二)打造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的先进平台
1.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当前,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已经成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是吉林省乃至全国高校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实践创新的先进平台。在强化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发挥高校主动性,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到校培训。除了技能、思想、理论的培训外,还应注重职业教育,对其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精神、职业心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形成积极、乐观的职业意识,激发辅导员的职业热情。
2.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自2013年起,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吉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了四届吉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此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辅导员,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增强校内与校外的联系,联合举办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各种比赛,增强辅导员职业兴趣与认同感,并使其获得职业荣誉与归属感,打造一流的辅导员专业化队伍。
3.鼓励辅导员社团组织的发展。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辅导员沙龙”。沙龙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定期举办座谈会,辅导员们在此交流工作经验,总结工作心得,共享理论成果。“辅导员沙龙”成为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亮点。各高校可以以北京科技大学的辅导员为范本,倡导辅导员沙龙活动,定期举办沙龙活动,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的环境建设
1.营造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社会舆论环境。职业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影响。必须加强对社会环境的净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以爱岗敬业为核心,动员、鼓舞和推动每个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服务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及衣食起居。除此之外,还要提倡勤俭,反腐倡廉,涤清浊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力度,净化社会风气,防止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误导社会舆论。
2.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优化选聘条件,以德才兼备为原则。选择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严格考核程序。经过学校和相关部门严格考核,面试要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共同商议,实行结构化面试。完善入职考察体系,进行入职培训。对辅导员的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全面的考评,保证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要涵盖涉及辅导员工作的所有主体。考核内容要从职业态度、知识技能、个性魅力入手,考察青年辅导员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亲和力。考核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考核反馈要及时,在辅导员自己职业能力的短板和工作上欠缺之处加以完善。考核结果要保证公正公开。
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拓宽青年辅导员的晋升通道。辅导员的晋升,必须有细致、明确的规章和制度。对辅导员工作效果和工作量的核定,要有合理的核定规则。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可以优先考虑其职称晋升工作。另外,要重视辅导员激励制度的物质性。青年辅导员大多刚刚开始职业生涯,薪酬奖励往往是最关注最急需的。薪酬奖励除正常工资外,还应包括各种补助、医疗保险、节日福利等等。
(四)注重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的自我教育
1.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兴趣与职业认同的强化。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兴趣,除外在因素外,更多的受到他们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情感舒适度和价值观的影响。要激发青年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必须满足辅导员在这些方面的职业需求,让辅导员从心底认可自身工作,找到职业归属感,激发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成就自身的职业体验。
2.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信念与职业精神的强化。辅导员职业信念的坚定,要以端正职业态度为前提,以实现职业理想为目标,以提升职业精神为方向。使青年辅导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激发辅导员的职业热情,发挥潜能,提升辅导员的道德品质,展现出辅导员应有的职业精神风貌。
3.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意识的个性化塑造。辅导员职业意识的个性化塑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基础。辅导员要意识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是塑造个性化职业意识的基础。要在充分了解自身需求和职业理想的基础上进行辅导员职业意识的塑造。要充分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完善,不能自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以个人的特长和能力为基础,公平客观地评价自身,然后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使职业意识最终体现在职业规划中。
(作者王琳楠系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张淑东系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