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加理疗治疗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炎38例临床观察
2017-04-15聂富萍
聂富萍
四川省隆昌市乾坤诊所中西结合科,四川隆昌 64215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慢性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治疗彻底,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现阶段,计划生育手术不断增加,性传播形势日益严峻,该疾病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走势,再加上该疾病临床治疗时间长,治愈难度大,病情反反复复,并造成长期疼痛、异位妊娠、不孕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普遍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群大量存在,对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影响大。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理疗的联合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来自于治疗的38例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5岁,中位年龄(34±1.2)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15年,中位病程(5±1.3)年。全部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并积极配合研究。
1.2 临床诊断标准
该研究基于患者自身诉说、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实验室检查及B超等结果进行科学、准确诊断。①临床症状:患者提到长期以来下腹部疼痛不止,腰骶部酸胀感明显,在月经前后、性生活后、体力劳作后月经量较多,白带频繁出现,呈黄色,异味大;②妇科检查:子宫处于后位,宫颈处疼痛,活动能力较差,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域都能够看到条索形状或片状逐渐变厚,压痛感较大;③B超检查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或陶氏窝积液;④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恶性肿瘤;⑤非急性期患者,体温36.5~37℃,血象无异常。
1.3 方法
①暖宫灸:“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治疗前必须排空小便,充分暴露施灸部位(肚脐至耻骨联合)取仰卧位,暖宫特制药粉和水调匀均匀涂敷于肚脐周围(禁止涂于肚脐里面)然后用姜泥不低于3 cm厚敷在特制药粉上,最上层放艾绒,点燃艾绒,以维持患者舒适的温热感为宜,灸20 min,2次/周,4周为1个疗程,注意:施灸前后都要让患者喝100 mL温热开水。②中药灌肠: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治则[1]。药用:桂枝20 g、小茴香10 g、土茯苓 15 g、木通 10 g、红藤 15 g、败酱草 15 g、威灵仙 15 g、丹参 15 g、三棱 15 g、莪术 15 g、皂角刺 15 g、白芷15 g、黄柏15 g、元胡15 g。若腹泻加用台乌10 g。灌肠方法:中药煎汁100 mL,温度 37~40℃,将长约14~20 cm的肛管缓慢插入到肛门中,插入深度不得超过20 cm,然后连接灌肠袋,将中药慢慢注入其中,应至少灌注20 min,1次/d,1个疗程10 d,坚持3个疗程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每1个疗程间应间隔1个星期,灌肠结束后应平卧休息,因将药液至少保留3 h。另外,在灌肠前,应要求将大小便全部排空,在患者晚上睡觉前最适合进行中药灌肠,这样变能够将药物长时间保留在肠道中。③心理护理:因该疾病治疗时间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了新型,萎靡不振,心烦意燥,情绪大幅度波动,从而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恢复情况不理想。该研究对象中经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检测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中度焦虑症,通过服用精神药物后和临床有效护理引导后,抑郁、焦虑症状有所缓解。基于此,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能够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引导患者对临床治疗充满信心,并组织患者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利于增强患者身体素质,同时广泛宣教健康知识,特别是妊娠期、经期、性生活相关卫生保健知识,引导患者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少食多餐,多食用蛋白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是:显效: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消失,腰腹部酸胀感不在,白带正常,盆腔中包块消失;有效:临床体征症状有所好转,偶尔复发,但是复发病情较轻;无效:患者下腹部疼痛感依然存在,盆腔中包块没有任何变化。治疗结果:显效30例,占78.94%,有效7例,占18.42%,无效1例,占2.64%。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妇科典型疾病,患病率日益增长,再加上临床治疗的延误,病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研究指出,慢性盆腔炎病理机制、为因炎症的影响,盆腔腹膜、盆腔结缔组织均出现组织增生症状,粘连、增厚情况严重,更有甚至出现组织挛缩情况,对神经纤维造成了强烈的压迫感,并对抗生素形成了阻碍力。西医指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因没有及时、彻底治疗急性炎症而造成盆腔组织肿胀、充血,并在不断性刺激下渐渐形成瘢痕或粘连,更有甚者渐渐演变成了炎性包块,药物无法抵达这一组织中所需的浓度,所以抗生素临床效果差。
中医指出,盆腔炎属于腹痛、带下、癥瘕疾病范围中,外感湿热、寒湿、热毒入侵,壅滞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营卫不和而发热,寒湿下注则带多,气血凝滞而成为癥瘕脓肿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症状难以治愈,反反复复,大多数存在瘀血内阻的症状,中医辨证其是气滞血瘀,寒湿蕴结。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除湿。该研究药方中:桂枝、小茴香、台乌温红通络散寒;土茯苓、木通利水通淋除湿;威灵仙、丹参活血化瘀;红藤、败酱草、元胡消肿止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止痛,消积散结皂角刺、白芷、黄柏排毒、排脓。诸药合用,共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之功效。中药外敷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药性直达病所。
该研究主张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能够迅速提高局部药物的含药量,并提高直接渗透水平,预防粘连。另外,中药药液直接灌入到直肠中,不经过肠肝循环系统,省略了药物代谢渠道,也有效避免了胃酸破坏药物性质,不会刺激胃肠道,并且还能够预防长时间服用抗生素出现的不良症状和耐药性的形成。这一治疗方式临床操作简单,费用低,临床效果明显,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相关研究[3]指出,在中药保留观察治疗慢性盆腔炎时,还应配以理疗方式,从而使得药物迅速扩散,加快肠道蠕动,对病变组织治疗和吸收患者进行有效改善,从而增加患者药物吸收力,强化临床治疗成效。该研究尝试采用暖宫灸这一理疗方式,暖宫灸是借助火热之性的温柔性进行刺激,直接渗透到组织内部,对血流循环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促使其营养的吸收,增强组织再生水平,改善组织自身状况,消除炎细胞,从而实现止痛、消炎的功效。
该研究中38例寒湿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这一联合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治疗时间短,经济实惠,临床应积极借鉴使用。
[1]郭彦.加味桂枝茯苓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6):153-156.
[2]王金一,赵宏澜.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84-85.
[3]孙敬之,张红霞,曾倩,等.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7):98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