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核心素养的评价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王 佳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试析核心素养的评价

王 佳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2014年4月25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缺乏,由此带来了实施层面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研究的不够具体等问题。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一、核心素养的发展

较早对核心素养做系统解释的是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该项目确定了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和九项方面的素养。受其影响,随后美、英、德、日、法等国家先后投入到核心素养的框架的研究之中。

2002年美劳工部联合若干企业一起创办了“21世纪技能联盟”,并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2010年美国国家管理者协会和州立学校首席管理会联合出台了“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涉及英语、数学两级学科。2011年,美国研究理事会出台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旨在对学科素养达到的要求进行说明。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

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

刘恩山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

“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三、学科核心素养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核心素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尽管目前各地区都在发展核心素养,但目前的结果尚处在分析与讨论的阶段,没有明确的成果,且我国大部分的研究成果移植于心理学,缺乏实践的经验。

二是缺少对各学科的学科基本活动经验、学科思维品质、学科思维方式、学科推理能力、学科学习能力等的评价方式,缺少相应的评价方式。

三是缺少精通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等非结果性评价技术的专业人员。

四、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是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结果进行确定,它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成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如何准确的鉴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检查培养的过程,优化培养的实践,提升培养的效果,是广大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实施过程中,不应再是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在之前只关注成绩的同时,而应将重点转换到学生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方面。在教学方面,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面,老师的教法要灵活,更开放。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形态,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过程:

第一,理清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一般人认为,学科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等几个方面。事实上,学生的学科素养,本质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本学科思维方式方法、思维习惯、学科思考视角、学科思维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其中,既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密切相关,更离不开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整理国内外已有的评价方法,借鉴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国外的PISA测试中对于数学素养、科学素养、阅读素养的成功测试,为我们开展核心素养评价给予了很多的指导作用,其中的数学素养符合我国小学数学的实际情况。

第三,应用学业质量评价法。学业质量评价法是比较传统的核心素养评价法,主要特征是让学生个体在特定的时空中,以笔、纸为工具,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观点、原理、解决命题者设置的特定问题,从而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发展程度。

第四,课堂教学议题法。核心素养统领下的课题教学不仅要将学科核心知识作为评价目标,更重要的是将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目标,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课题活动目的化、评价过程议题化。

[1]孔凡哲.从结果评价走向核心素养评价究竟难在何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

[2]刘国飞.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6(30).

[3]刘晓东.理解学科素养的三个关键[J].今日教育,2016.

[4]高嵩.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5(8).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