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典型封闭与开放式居住小区实践认知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开放式片区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成都典型封闭与开放式居住小区实践认知

唐梦莹胡志宇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伴随成都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成都市区范围内2所封闭式及开放式居住小区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发展中的优劣势,进而寻求适合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方向和开放模式,以期为成都市居住小区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成都;封闭;开放;居住小区

一、封闭与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概念解析

(一)居住小区

一般被称作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且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 -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

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是指小区采取的管理办法相对封闭,并且小区内部的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道路以及绿化仅供内部使用,结构功能上自成一体且独立于城市,从小区自身功能和使用合理出发,满足小区居民对于空间领域和居住安全的需求,强调的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的封闭围和的形态。

(三)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

在“封闭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的居住模式,相对于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更加注重居住小区与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机融合,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开放交流空间,从而为城市空间的融合以及居住功能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二、成都典型封闭与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实证研究

(一)紫东社区(钢管厂五区)

1.实地调查

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紫东社区是2010年社区区划调整后新成立的一个社区,西临海椒市街,东接二环路,南至莲桂东,北靠海椒市东街,占地0.17km2。小区内无大型企业,是一个纯居民居住小区,内部公共设施较完善,有川师附中初中部、长江紫东物业等。

紫东社区在东、西、北三面设有出入口,共5个,设有关卡及门卫看管,行人可自由进出,非社区内住户车辆限制出入,这也限制了大部分人流。西临海椒市街为一号门、五号门,东接二环路为三号门、四号门,东临海椒市东街是二号门,南无出入口。由西面一号门步行进入紫东社区,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地摊、铺面应接不暇,超市、药房、服装店、小吃店琳琅满目,社区居民在这里停留、交谈、交易;南面的商业街以餐饮为主,生意红火。社区内商业虽较繁华,但顾客群体比较局限,部分商铺已经闭门不开,社会资源配置的缺陷已初现端倪。

2.优劣势分析

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小区的相对私密与安全,保护其内部的公共设施、公共空间、以及建筑绿化景观,资源的专属性得到保障。通过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极大的降低了小区内部环境被破坏的概率,保持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但是封闭式结构居住小区资源利用率低,其内部的公共设施也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大规模、大体量封闭小区将城市割裂成碎片,使得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互不相关,加剧交通堵塞;小区的封闭大规模开发,割断了周围丰富的城市功能,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所谓的“富人区”“穷人区”,加剧了社会分化。

(二)少城片区

1.实地调查

(1)少城内部的居住模式以多层建筑为主,成回形或一字型布局,小区的户外交流空间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了庭院、小广场、廊道等。

(2)少城内部道路的公共化以及平行街道空间是其街道空间形态的一个鲜明特色,内部支路的方向大体相同,均为正东方向向南偏转30度,并且道路依托于城市南北两条主路往两侧平行延伸,成为了独特的城市肌理。

(3)少城浓缩了最具成都特色的商业文化气质,整个片区,商业、服务业沿支路自发蔓延。魁星楼街就是一个拥有亲切宜人的线性开敞空间的街道,道路沿线都是美食铺面,再加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这里人气聚集,商业氛围浓厚,浓郁的生活气息充盈着城市的小街道。此外,此外,少城片区的各项公共设施配备齐备,例如周边有泡桐树小学等,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4)少城内部拥有丰富的开敞空间,例如宽窄巷子片区的庭院式开敞空间以及周边的多层居住建筑所围合而成的小院,布局简单,环境舒适。此外,各种小型的广场、街头小公园以及极具特色的泡桐树街、下同仁路,这些都形成了具有文化特色和吸引力的线性开敞空间。

2.优劣势分析

少城片区采用了开放式的模式,引入城市支路,“鱼骨状”的道路结构改善了城区的拥堵交通,并且对城市主干道周边的地块进行功能重组,优化少城内部居住空间布局,使其呈现出整体融合的结构特点。城市的支路也成为了少城内外交通联系的枢纽,完善的道路结构,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还为商业提供了公共界面,带来便利。少城的“开放”为住区和城市的融合开创了一个新的范式,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少城内部的居住模式以建筑的围合式为主,兼具了居住的安全和私密性。同时通过景观的改善,如修建公共广场等,不仅改善城市形象,也为居民提供交往、休憩的空间,创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但是片区内部种种混乱情况依然存在。比如小区的院落内私搭乱建棚屋,街面乱堆乱放,烂尾楼的无人问津,平行街道上停车的混乱无序,长顺街南口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等,这些都是潜藏在繁华少城背后的隐患。

三、居住小区发展思路探究

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改变了传统封闭式小区单一的模式,但也存在一定弊端,所以只有有条件的选择开放与封闭,才能为居住小区未来的发展找寻出路,其着重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空间形态的改造

用密集、紧凑的小区发展取代连续的、无差别的郊区发展,用带状发展取代面状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功能的融合,大大减少小区对城市道路和城市功能的肢解作用,利于人群交往,形成具有活力的居住形态。

(二)优化道路布局

居住小区内部交通组织结构与城市道路相互连接形成有机的道路体系,增加出行路线,缓解交通堵塞,同时增加了城市的商业价值,形成安全、健康和愉快的生活环境。

(三)协调互补配套设施

伴随居住小区的开放,其可以共享的资源和设施也越来越多,这不仅能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更能节省社会资源。但是为避免无序使用造成的小区混乱或资源闲置浪费,可通过对公共设施进行定级分类,使得居住小区内部与外部的公共设施得到有效的协调和互补,加强内外联系,增强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四)增加开放共享空间

将居住小区的公共商业、景观部分剥离出来,形成多样的开放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日常交流、活动和休憩提供了场所,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让居住生活变得安全、富有人气和趣味性。同时注重居住组团建筑与公共部分进行过渡隔离,保证居住组团内部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形成了兼顾内部居住的小空间与公共开放大空间的结构形式。

[1]张建,王珊珊.对于封闭居住区的现状调研与开放模式探究[J].城市建筑,2013,24:319-320.

[2]张霜霜.“再见少城”—成都“少城”片区城市空间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唐梦莹(1993-),女,汉族,四川德阳人,成都理工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开放式片区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白塔寺片区地图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