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对内蒙古商都县3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额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武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对内蒙古商都县3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

邢娜

(武汉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从2004年到2015年,中央连续12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如何解决 “三农”问题,足见中央和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此举对农村金融的体制改革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农村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仍与逐步完善的城市金融体系有一定差距。本文依据内蒙古商都县的36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农户受金融排斥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还未得到满足,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研究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提出对策至关重要。

农村金融排斥;现状及原因 ;对策

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普遍被界定为在金融体系中某些群体不能充分的享受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有12.17万个,平均每个乡镇分布网点2.92个,每个行政村才分布1个,平均每万农民拥有网点1.31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农户总占农户总数的34.2%,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①

一、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当前,我国乡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在提供的金融资源数量还是在金融服务的质量方面都远远低于城市地区。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难以获得急需的生产经营贷款,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

(一)地理排斥。地理排斥是指在一些地区金融网点分布比较少,处在这些地区的经济主体不能够充分获取金融产品或有关服务,即地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群体取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2015年末商都县人口有36万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内共有银行网点39个,这39个银行网点主要分布在商都县城,村庄里面几乎是没有银行网点的,只有少数几个乡里面有农村信用社,大约是一个乡只有一个农村信用社。例如,在对商都县大黑沙土乡36位村民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在银行有存款的村民只占到15%,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的农村占到60%,只有38%的村民向一些金融机构贷过款,其余的村民更倾向于向亲戚或者认识的人直接贷款。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情况,有73%的村民认为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山村里,村民出行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也不安全,村民得到的金融服务有限,在很多村民的意识中银行只是办理存贷款的机构,在对15%的在银行的存款的村民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村民因为家里有孩子在外读书,需要给孩子寄生活费等才与银行有了业务往来,而且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拿现金,而不是把钱存在银行卡里,因为他们想避免去县城的路费以及耽误的工时费。

(二)价格排斥。价格排斥是指金融产品定价过高,超出某些经济主体能够承担的范围。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谋求利润,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有权上浮贷款利率。农民融资的渠道窄,又一般是小规模融资,且与银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弱。这36位村民,有80%的人认为在相同条件下银行的贷款利率比私人之间的贷款利率要高,而且手续复杂,所以一些农民愿意去利用自己的人脉去贷款,而不愿意去向银行贷款。

(三)评估排斥。评估排斥是指以风险评估作为手段,金融机构设置较高的准入条件,将一部分经济主体从客户群体中排除。由于农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银行一般会对农村地区贷款、涉农项目的贷款执行更为严格的授信评估。而农民由于整体受教育水平低,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提供评估所需的复杂材料,完成评估的复杂手续,提高了通过评估的难度。

这36位村民认为,农民靠天吃饭,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资产能有多少,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提供评估所需的复杂材料,完成评估的复杂手续。

(四)自我排斥。自我排斥是指被排斥者自己主动对自己进行的排斥。被排斥者自动放弃申请获得金融产品,主动将自己排除在金融服务范围之外。

我国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整体比较低,生活习俗与借贷习惯也比较落后,而且一些农户也怀疑电子支付等现代金融手段的安全性,无法理解并享受正规金融产品及服务。这36位农户,58%是小学学历,24%是初中学历。他们之中,82%的认为金融产品是为有文化的人准备的,农民只是去银行存贷款。没有一个人在网上购买过商品,使用过电子支付手段。

二、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信贷和结算的核心,经过本身的经营活动,使农村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多数乡村没有农业银行,农民缺少足够的路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而且农民在使用金融产品上也存在许多阻碍。银行贷放款往往需要审核贷款主体资历或者对贷款主体提供的抵押品进行价值评估,这些都可能使农民丧失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导致缺乏对农民的财政支持,他们没有改善生活条件最基本的启动资金,也不能有效参加消费、交换、生产等经济活动,所以他们的水平收入一直也不高。

(二)非正规金融盛行,出现民间金融不规范发展。农村金融排斥将处于困境中的大部分农民都排除在金融服务的领域,这必然招致民间金融借贷的普及。非正规金融有不足之处。第一、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非正规金融融资能力有限,融资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第二、非正规金融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由于非正规金融体系建设滞后于正规金融机构,其融资和交易操持通常很不标准,不存在一般法律事务的程序和可靠的抵押品,并且缺乏贷款人和贷款人之间有效的书面合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纠纷等风险隐患。最后,随着非正规金融的规模一直在加大,它的存在可能会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

三、解决农村金融排斥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又面临着农户无能力偿还贷款等各种风险,因此政府必须给予保护和税收优惠政策,比如通过税收减免,直接投资资金,贷款补贴,信贷担保等方式来增强政府对乡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二)创新适宜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进一步推进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申请门槛低,具有数额小、快速循环、低利率、低风险、易操作等优点。是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有力工具,极易实施,在现阶段可以促进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小额信贷模式,同时不断对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并从长远角度对小额信贷进行操作,加强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为小额信贷能够长期、有效的解决金融排斥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扩大金融产品的宣传,发展金融知识教育。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应积极普及金融知识,加大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简化一些交易流程。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向特定的遭受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财政补贴、知识宣传、技能培训,改变被排斥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金融自我排斥。

(三)区别对待、差异化管理。民间金融的实际情况纷繁复杂,需区别对待、差异化管理。民间金融是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也需要国家统一立法。作为相关立法的执行者和实际的监管者,各地政府可以以配套规范的形式细化原则性规定、填补规范空白。同时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体系的运行环境。

[1]袁亮.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研究. 2012年4月

[2]吴宝林.浅谈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战略.2013年

[3]黄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对策.2012年

[4]杨德平.农村金融范畴新认识.2014年

【注解】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农村金融图集”

邢娜(1994-),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人,学生,本科,武汉学院。

猜你喜欢

小额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