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综述

2017-04-15何志伟张蕖

复旦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权力教授学术

何志伟,张蕖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

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综述

何志伟,张蕖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

党的十八大以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成为一种国家意志,而且成为各行业组织管理改革的目标。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崇高使命的高校,如何通过创新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显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的参会代表们,围绕厘清治理改革中的主次矛盾、重构管理与评估体系、平衡权力配置与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文化建设与重视教师参与、借鉴古今中外经验与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关系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的观点和建议。

高校内部治理;创新;管理与评估;权力配置与结构优化;文化建设与教师参与;经验借鉴

2017年6月17—18日,由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丽水学院共同承办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在浙江金华和丽水举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师生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就厘清治理改革中的主次矛盾、重构高教管理与评估体系、平衡大学权力配置与优化大学组织结构、加强文化建设与重视教师参与、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经验等做了主题报告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厘清治理改革中的主次矛盾,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本身及其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身处多种矛盾之中,而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以及对高校治理改革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主次之分。一方面,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高校治理改革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主次矛盾间相互影响且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善于发现新的主要矛盾。只有真正厘清高校治理改革中的主次矛盾,才能把脉问诊,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指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制度。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支持高等教育在量的扩张之后实现新的跨越,最为紧迫的还是制度供给。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双一流”目标的背景下,大学治理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和关键,是建立一系列权力配置和利益平衡机制,更加需要辩证思维。从大学存在的本来意义和特定的时空概念,理性亦即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内部治理与外部关系、学校自主与政府监管、公共性与自主性、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制度与人事、大学制度与组织文化、大学治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讨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逻辑起点。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将现代大学制度视为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优化治理体系、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主张通过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来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建设的内涵与实质是厘清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重点与难点是改善政府宏观管理、完善大学领导体制、优化大学组织结构、保障大学民主管理、平衡学术与行政权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营造优良校园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指出,当前大学治理改革最紧迫的问题是处理社会需求与大学自身发展需求之间的间隙,处理管理意图和学术现实之间的间隙,处理大学中管理者和学术人员之间相互信任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构建一种在学术共同体与大学行政之间保持平衡的制度,即所谓的“共同治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学术共同体参与大学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同时保证政府通过大学行政所提出的社会需求与期望能够在大学重大决策中得到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周海涛教授从整体把握矛盾,认为高校综合改革面临内涵不完整、责任主体不明朗、高校动力不足、支撑性重点不突出的基本问题,主要原因是认识有困惑、管办评分离不彻底、改革协同合力不足、常态化气氛有压力。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凝聚高校综合改革的总体共识,强化高校综合改革的主体责任,激活高校综合改革的内在动力,突破高校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

二、重构高教管理与评估体系,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随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停留于传统“管理”思维模式下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既是要求也是趋势。管理理念的革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综合化、法制化,管理行为的自主化,都切实体现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正所谓外接才能内治。究竟政府与高校内部治理存在怎样的关系?处于何种位置?寻求何种转变?高校又将如何应对?评估体系作为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增强评估的民主化和科学性,改进评估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刻不容缓。

在管理体系重构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秦惠民教授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发布,认为进一步推进对高等学校的简政放权使高校进一步有了“依法自主管理”的更大权限。这次简政放权,对高校的自主发展、提高活力和效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总之,从渐进放权走向教育法治,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简政放权、高等学校自主性提高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实践结果。同样,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也是基于“五部委放权”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内部治理创新的政策框架:资源配置模式变革趋势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编制管理变革趋势是由政府编制走向院校编制;会计制度变革趋势是建立适合大学的现代会计制度;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与行政分权制衡关系;在学术与行政的关系问题上,实行纵向分权,即学校高层与基层组织之间的权力配置;在大学内部学术组织设置问题上,采取最低层次决策原则,实现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在评估体系重构方面,北京工业大学王绽蕊研究员通过对我国高校治理改革现状的反思,构建了中国高校治理准则与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治理、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权力边界、信息公开、治理氛围7个一级指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贺武华教授提出了高校内部“第三方”评估的五R工作环,即战略规划(Strategy)、考核评价(Performance)、改革创新(Reform)、服务评估(Ranking)、政策研究(Research)。

三、平衡大学权力配置与优化大学组织结构,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离不开治理结构的健全,即平衡校内外各种相关利益主体,促进协调发展。因此,廓清大学权力配置构成,把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探寻权力实相,成为与会学者十分关心的主题之一。另外,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基本构成的大学组织结构,囿于治理结构的微小调整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其治理的逻辑起点、基础、重点与其他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除宏观上的理论分析,微观探索与具体实践的尝试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大学权力配置的平衡,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通过对全国200多所高校问卷调查数据的解读,发现受访者对党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纵向权力的认知与诉求不匹配。这说明目前规制本身存在局限,外在反映为现存规章制度的权力边界不清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制度短缺,内在反映为各组织的性质与定位不清楚,本质实为对一些权力尚未实现价值认同。这也说明我们现在治理的成熟度还不足,处在一个前制度化的阶段。北京大学施晓光教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大学内部治理最棘手的问题,要想摆脱“两种权力”之争的藩篱,“并治”(parallel governance)模式或者“分治”(independence governance)模式必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所谓“并治”或者“分治”模式就是充分认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不同,使之为两个相对独立存在、平行运行的系统,分别负责两个不同领域的事务,即“行政治校”和“学术治学”。浙江师范大学王占军副教授另辟蹊径,认为通过章程厘清学校办学使命定位,均衡权力配置,发挥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双方共治精神,是兼顾效率与民主的务实做法。

关于大学组织结构的优化,浙江外国语学院宣勇教授指出基层组织是治理的逻辑起点,因为大学不仅是学术组织,还是一种“底部厚重”“重在基础”的组织,它的各项活动的开展、职能的完成直接依靠处于操作层次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大学的“基本操作单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处于生产、传播、运用知识的最前沿,是大学目的性活动的承担者。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表现及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大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基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魏小琳教授认为,基层学术组织及治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基础和重心。

宁波大学叶飞帆教授认为,书院制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采用书院制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重大变革,涉及权力的分配与制衡、组织架构的重组、运行的机制等。依据高校以育人为中心的逻辑起点,由实施书院制形成的新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有可能解决大学及其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投入不足问题,即借助书院制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康翠萍教授则从教学与咨询出发,认为教学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鉴于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特别是咨询体系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缺位,作为教学服务性的学术咨询组织并没有纳入到学校内部的治理体系当中,更没有得到很好的运行和体现,建议教学咨询应纳入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丽水学院陈光炬副教授在探索与思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升级中指出,教学决定生存。

四、加强文化建设与重视教师参与,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内部治理离不开治理文化的创新,它贯穿高校内部治理过程的始终。将文化育人融入高校内部治理,既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又是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题中之义。依托高校内部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治理文化,持续推进高校内部治理过程的不断优化。在教师参与上,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代表的治理主体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存在高度虚化现象。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提出的不仅是治理方式和内容的改变,更多是对现今高校内部治理主体单一化的审视和思考。从权力结构角度而言,重视教师参与治理,发挥以教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的作用,对行政权力势必形成有效制衡。

在加强文化建设上,与会者从教育生态与伦理道德的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如何通过文化建设促进治理体系的创新。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倡导以教育生态观引领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他指出,在我们面临“增长的极限”的危险状态下,教育标签化、教育行政化、教育工程化等各种思潮和行为一度甚嚣尘上,继续沿用原有的制度体系难以支持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需要克服承诺升级,需要创新,只有树立教育生态观,才能实现从单一增长到和谐共生。因此,去标签化、去行政化和去工程化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结合国际国内背景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工程的社会性日益凸显,人们逐渐意识到工程活动已超越“造物”的概念,其背后隐藏着伦理道德风险,并由此产生了旨在探讨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道德课题的学科——工程伦理学。随之而来的,是工程伦理教育开始受到关注,其重要性得到学界共识。工程伦理教育的改革实践应该成为人才培养和大学治理的组成部分。要让包括工程院校中的教师、学生以及工程师在内的全体工程参与者提升工程伦理意识及素养,具备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通过努力和创新,使工程活动避免产生灾难后果,真正造福人类。

在重视教师参与方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研究员通过分析高校治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利与弊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利与弊,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育人与管理对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大学应为学校成员提供平行有效的学术生涯和管理生涯“双梯阶”发展道路,杜绝学术的“关系化”,围绕院系探索共同体文化。华东师范大学阎光才教授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参与治理的困惑和现实局限认为,高校教师参与治理不是参与管理,不意味着教师凡事都能够主导决策过程,不是凡事人人参与和具有平等的权利。教师参与治理可能会流于形式化,不过即便如此也聊胜于无。同时,教师参与治理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参与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因此,需理性、理智地理解与认识教师参与治理:教师参与治理即使无显效,但却必要;参与治理代表了民主,但不能理解为充分的民主;参与治理的利益相关方有个体、群体,更涉及共同体和社会的善,因此永远不存在理想意义上的利益共赢;大学治理需要理论,但理论可行性更需要经验观察。

五、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经验,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古今中外高校在内部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势必为创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提供借鉴。

关于国内大学治理经验的讨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教授通过对蔡元培主政时期北京大学延聘积学而热心的教员、设立教授治学研究所、施行“教授治校”、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邀请学者名流来校演讲、实行男女同校等内部治理举措的概述,指出当前我们应该总结吸取蔡元培治理北大的经验和智慧,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形成当代高等教育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南京大学王运来教授以被誉为“学院之王”的金陵大学农科为样本,对其如何建设“一流”学科的制度进行了探索。具体包括:完善聘任制度,打造成绩卓著的教员队伍;统筹推行“主辅系”等制度,培养博雅精专之士;施行“三一制”,授人以“养鱼”之法。苏州大学周川教授以评议会、教授会制度为例,探索了中国近代大学的治理。他认为,“两会”作为一个基本的制度设计,始终是此间大学治理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两会”尽管存在效率、派系、人际的局限性,仍具有确立教授治校体制、民主、稳定校政、有利于大学自卫的意义,启发我们对于“治理结构”的授权与限权以及大学章程作用的思考。

在国外经验探索方面,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以日本国立大学内部治理改革为例,指出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对于日本的国立大学来说,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形成了一个基于国立大学法人的新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理事会、经营协议会、教育与研究评议会的成立,尤其是校长权限和影响力的增大,对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决策权限由学部向学校上移,决策流程由长期形成的“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转变。

此外,针对当前一些有关高校治理议题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凭借多年的编辑经历,以近几年“中国知网”所发文章为例进行分析,从“强烈的实践关怀”和“深刻的理论品性”两个方面探索了好的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

The Im plementation Path to Innovation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HEIs:A Review of the Sym posium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HEIs

HE Zhi-wei,ZHANG Qu
(Tin Ka P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Zhejiang,China)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nd Ability has been not only national will, but also the goal of organizationalmanagement reform in various industri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Turn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which have a miss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into organizations ofmoder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s clearly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At the Symposium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HEIs,particip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discussed in-depth and established a wide-range exchange on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ons of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larifying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adictions in governance reform,re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system, balancing power structure and optimiz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promot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participation,and learning from ancient and modern experience.The insightful viewpoints and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in HEIs;Innovation;Managementand Assessment;Optimization of PowerStructureand OrganizationalStructure;CulturalConstruction and Teachers'Participation;Experience Learning

2017-07-01

何志伟,1985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张蕖,1978年生,女,河南南阳人,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权力教授学术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学术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