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述评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城镇化研究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述评

都永慧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相关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城市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病、健康城市、城镇化、城市交通等方面,上述热点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渗透。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城市发展的研究表现为多学科支撑、多角度切入以及新概念、新技术不断被引入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研究进展又各不相同。

城市发展;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发展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发展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近年来对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关于城市交通的研究,有关于城市安全的研究,也有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当然也有很多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涉及到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以及城镇化等问题。综上所述,对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不同层次,相关文献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是查阅文献,梳理一下近年来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总结现有的文献资料,本文梳理出近年来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我国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 城市病的相关研究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国内外不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现象,既阻碍了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病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谷迎春(1989)认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与社会内在不适应而导致的诸多城市“病”,如:城市空间上的“滞胀”、关系上的冲突、制度上的惰性。从理论上讲,集聚经济使大城市成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大城市未必一定会产生“大‘城市病’”(王桂新,2011)。显然,“城市病”的发生有其内在的综合原因,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资源和环境矛盾,有学者认为这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布局不合理、产业和生活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等密切相关(周宏春、李新,2010)。一方面,在发展战略上,要改变过去粗放型城镇化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魏后凯、张燕,2011);另一方面,在“城市病”防治措施上,要加强政策引导,更新城市治理理念,科学规划和引导城市发展(张忠华、刘飞,2012)。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城市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障碍,亟需治理。

(二) 健康城市的相关研究

健康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本质内涵是将城市视作人类成长和愉悦生命的现实空间,通过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三方面建设,促进形成拥有优质教育、健康体魄、积极心态和拥有健康行为的人群,从而促进城市的再建设。

早在19世纪40年代,约翰.斯诺博士首次采用科学方法证明,在伦敦爆发的霍乱起因于严重污染的饮用水,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城市卫生委员会,调查居住在贫民区的穷人的健康情况,人类健康与城市建设有关的问题才逐步被认识,健康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的讨论才就此开始。到了20世纪80年代,健康城市现代理念才逐渐形成。健康城市的研究逐步扩展至社会领域,正在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从不同学科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促进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以人的健康发展为最终建设目标,都是强调通过城市建设的各种手段来促进人的健康。并且在人类的健康塑造的方式方法上突破了原始的健康、医疗救助等概念内涵,提出“人们居住在健康的城市时,应该享受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的社区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三) 城镇化的相关研究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低质、趋同、城市空间规划失衡等问题。城镇化绝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重要转变。

对城镇化的研究有很多方面:城镇化特征相关研究,我国的城镇化不但具有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它是在“双重转型”背景下进行的,具有“双重城镇化方向”、体现“双重动力机制”、表现为“双重发展模式”和“双重推动主体”的城镇化(辜胜阻等,2009)。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总体处在城镇化前期阶段,部分地区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杨波等,2006)。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东北与中部省份;从城市规模看,呈现自东向西逐步递减态势(程开明,2008)。就发展动力而言,造成东部与西部城镇化差距的原因在于不同的产业组织形式,具体表现在东部中心城镇因为“企业集群”而具有发展动力,而西部则缺乏这种动力(仇保兴,2003)。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城镇化发展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四) 城市交通的相关研究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交通发展的成长期,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查到的文献来看,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的研究较为丰富,除了从历史角度来剖析二者的作用机理外,还以某一具体城市为对象进行研究,或以某种具体运输方式来进行研究,如,周一星等研究了航空运输与中国城市体系的关系,孙章等对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研究。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先生最早于1984年提出了“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1992年,中科院地理所费洪平博士从企业空间行为的角度研究了胶济沿线产业带变化的内在机制问题;1993年,北方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张国伍先生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创立了“交通经济带”的概念,并主张将交通建设与沿线经济开发相结合;自1996年起,中科院地理所张文尝先生开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交通经济带发展机理及其模式研究”,对有关交通经济带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总结和创新。

三、总结

(一)基本结论

1.在相关假设基础上提炼出的“热点问题”涉及城市发展研究的多个领域和不同层次。

2.整体而言,我国城市发展研究领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呈现总体集中、局部分散的态势。关于城市病及其如何治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城乡统筹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而其他几个问题则相对较小。

3.热点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彼此渗透,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发展研究多学科交叉及问题驱动性特征。

(二)局限性

对“热点问题”的初步认定是建立在对文献“浏览印象”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印象中文章标题涉及核心词出现频次多寡的办法来初步确定热点问题。根据文献数量的客观标准,有效地将部分原以为是“热点”的问题进行了剔除,但能否客观地将有些事实上“热点”的问题提炼出来则不得而知。

[1]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黄晓峰,杨春志,刘星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6-34.

都永慧(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郑州大学,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城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