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研究

2017-04-15翁乾明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维教师教学

翁乾明(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简约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研究

翁乾明
(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简约化教学是通往“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简约化教学有全面精简化,结构精巧化,表达浅显化,立场生本化,方式有感化,中心辐射化等六项主策略;以精为要、以能为重、以趣为引,以实现教学系统的“节能、降耗、减排”。

简约化;灵性;悟性;简单性原则;隐性知识;中心辐射

一、简约化教学的理念

1.简约化是智者的选择

《易经》中的“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学记》中的“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老子的“少则得,多则惑”;庄子的“文灭质,博溺心”;孟子的“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陶行知的“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1]从古至今,在智者身上无不闪耀着简约化的思想光辉。

面对中世纪的繁琐哲学,14世纪逻辑学家、英国的“无敌博士”奥卡姆的威廉,坚定地主张: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本可用较少的东西能做好的事。提出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命题。此命题逐渐演变成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主张像用剃须刀剃胡子一样,把那些空洞的概念和无用的累赘统统去掉!“奥卡姆剃刀”有力地助推了文艺复兴!也渐成科研的方法论基础和美学标准。我们的教师也特别需要借助“奥卡姆剃刀”!

亚里士多德认为:“简洁是真理的标志。”莎士比亚认定:“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牛顿断定:“自然界信奉简单。”科学发现、发明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因斯坦、马赫、费米、达尔文、爱迪生、哥白尼、开普勒、麦克斯韦、莱布尼兹等科学巨匠,也都对简约化思想情有独钟。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20%的英国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比例关系,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就把这一发现命名为“帕累托定律”或“二八定律”。它提醒我们:教学要抓住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把80%的资源集中在20%的内容上,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要以精巧的结构,揭示知识间的意义联系。相应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这一切都很好地体现了简约化教学的基本原理。

2.繁琐化已成教学误区

当前,中小学显得特别辛苦: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领导管得苦,家长供得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繁琐化!学生普遍感到:东西太多,时间太少,不知要学什么,也不知该怎么学,造成了表面上的勤劳,实质上的懒惰。其结果常常是:在麻木不仁的状态下,有意义的学习并未发生!

如今的课堂,随处可见冗长的过渡、蹩脚的启发、廉价的表扬、虚假的讨论、无聊的对话、花哨的板书、抢眼的媒体、成堆的道具,却很少看到丰盈的灵性、悟性与活性。课的容量太大,环节太多,导致用力平均,蜻蜓点水,不深不透,不得要领,毫无章法。

3.时代呼唤“简约化教学”

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把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动词性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每一层次又可分出四个名词性层次: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2]而我们课堂教学多停留在低层次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水平,忽略了更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的培养,可是这些能力恰恰更多地关联着重要的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只有通过简约化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实现高层次、有活力的学习!

简约化,体现着教师的高素质。据观察,教学简约化的教师多有如下特点:语言精当、表达生动;心灵自由,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思维独特,独辟蹊径。还能有意识地同时调动左右脑功能!故在开发智能的同时,还能发展智慧!

4.简约化教学的概念解读

什么是简约化教学呢?相对于繁琐化教学,它是精简教学,能以简驭繁、以舍求得;相对于过度教学,它是适度教学,能遵循规律、适可而止;相对于刻板教学,它是灵性教学,能顺其自然、引发顿悟;相对于低效教学,它是高效教学,能整合优化、重点突破;相对于应试教学,它是智慧教学,能彰显主体力量、关注长远发展![3]可见,简约化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应认知规律,通过删繁就简、由博返约的处理,最终使教学走向优质高效的教学形态。

如今缺的不是信息的数量,而是信息的质量。简约化教学,高度重视信息的质量,追求内容上的精、结构上的简、方法上的活、过程上的实、效果上的真。简单地说,简约化教学是崇尚简单、不甘平庸的教学!要实施简约化教学,教师就不仅要问“该做什么?”还要清楚地回答“不做什么?”要能体现出形态上的简单,智慧上的灵动,内涵上的丰盈。这就要求挥舞“奥卡姆剃刀”,去除无效的环节、多余的程序、繁杂的内容、虚假的热闹、笨拙的结构、无用的活动,使课堂变得简明而晓畅。

简约化教学具有如下特征:①精当性。恰到好处,适可而止。②自然性。如行云流水,轻松流畅。③灵动性。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机动。④简易性。简明扼要,易学易会。⑤动力性。开启动力,激发热情。⑥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能举一反三。⑦深刻性。能揭示本质,触及心灵。⑧长远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故,简约化教学至少有如下好处:提高效率、顺应规律、建构知识、意义发现、增添乐趣、关注差异、启迪智慧、增强后劲。

5.简约化教学的理论支持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教师遵循规律、考虑条件、选择方案、调控活动、取得实效,以优化教学。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要善于把握“最近发展区”,清晰地界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儿童可能达到的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上述观点都有力地支持了简约化教学。

20世纪初,一批天才人物共同建立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并非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整体“顿悟”。教师要特别善于提供关联性强的关键“碎片”,帮助学生通过“闭合”作用,主动建构起真、善、美、妙的“格式塔”。所以,简约化教学,就特别关注旧经验的顿然重组,新经验的豁然形成!

科学界有个著名的“简单性原则”。从奥卡姆的简单性思想(奥卡姆剃刀),到牛顿的简单性科学思维,再到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直到爱因斯坦,“简单性原则”才成为公认的真理性标志和美学基础。所谓“简单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科学理论时,要以尽可能少的假说或公理,涵盖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若有两个理论效果相同,就要首选简单者!爱因斯坦信奉“简单性原则”,认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4]海森堡确信,简单性原则追求的是科学“固有的信仰”。因为,简单性原则是真与美、道与法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也应当遵循“简单性原则”。因为,教学的现象是复杂的,其本质是简单的;人脑是以简约的方式处理信息的;学生的思维也倾向于经济性,都力图用最简约的方式学到更多的内容。而我们许多教师却无视这一切,喜欢面面俱到、喋喋不休,不善于通过深度整合形成简约架构,缺乏“图难于易”的意识,导致教学一直处于严重的“信息超载”和“信息衰减”的状态,使核心信息被淹没在冗余的信息之中。

二、简约化教学的实践

1.全面精简化

大脑工作记忆的有限性要求教学简约化。人类的记忆主要包含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教授,发现人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十分有限,稍不小心就会出现超载而妨碍学习。与此相反,人的长时记忆几乎是无限的,一组信息经加工后可以变为一个图式进入长时记忆。这个图式组织得越精巧就越有活性,而且被调取到工作记忆时,只占一个组块的位置。简约化教学就特别强调对信息的结构化处理,从而有效避免工作记忆的超载。而繁琐化的教学,极易造成工作记忆的超载,而导致高耗低效。

简约化教学,要求教师锤炼简捷的思维、塑造直观的形象、把握清晰的主线、突破关键的环节、进行时段的控制、筛选典型的例题、营造轻松的氛围、调控教学的进程。首先做到:结构精巧、氛围轻松、概括精当。允许因课而异,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要突出“精”“简”二字,严格控制教学的“组块数”,力求使教学变得简约流畅、轻松到位、经济妙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经历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结构精巧化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最起码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将要去哪里?②如何去那里?③如何知道何时到了那里?[5]可见,教学设计一定要结合目标、手段和评价,形成整体上精巧的结构。

简约化教学要在结构上作重点突破。因为,一个系统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价值。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都只含碳元素。但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不同,前者无比坚硬,后者绵软细滑。可见,结构的不同,将导致性质、功能和价值的不同!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努力设计出精巧的教学结构。

思维可视化是结构精巧化的重要手段。要突出思维的形象化、概括化和建构化,要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变零散为完整,变混乱为有序,从而超越理解上的障碍,把教学推向深入。建立“思维导图”,是思维可视化的常用方法。“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自然功能的图形显示[6],简直是“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尽量多利用思维导图一类的图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教学的智慧含量。

3.表达浅显化

若选取“理解”与“表达”二维进行综合分析,就可把教师分为四类。①“深入深出”型。即:“理解”深透,“表达”深奥。②“浅入深出”型。即“理解”肤浅,“表达”深奥。③“浅入浅出”型。即“理解”肤浅,“表达”浅显。④“深入浅出”型。即“理解”深刻,“表达”浅显。显然,只有“深入浅出”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用浅显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这类教师一个比喻、一个幽默、一个手势,都能令学生拍手叫绝!其相应的课堂必然是“简约化”的。

要做到“深入浅出”,就先得做到:①目中有“人”。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而展开教。②脑中有“纲”。有美妙的知识框架和简约的教学脉络。③口中有“趣”。能把枯燥东西变得妙趣横生。④腹中有“货”。在显性的简约背后,潜藏着隐性的丰富。⑤胸中有“度”。适可而止,恰到好处。⑥手中有“刀”。不是杀人之刀,而是“奥卡姆剃刀”,大胆剔除冗繁多余的东西。⑦心中有“灯”。一盏人格之灯,智慧之灯,能够照亮学生的前程。

4.立场生本化

要体现“生本化”的立场,教师就不仅要回答:我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还要更多地思考: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这节课的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教学内容是否精简?教学结构是否精巧?教学思维是否简捷?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注意引导学生:①学本质。抓住概念的核心意涵和操作要领。②学结构。使知识变为具有高度活性和结构精巧的组块。③学方法。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性的通性通法。④学思维。懂得如何更有效地思考问题。⑤学反思。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所谓“小处着手”,就是能通过细节抓落实,抓以下五个“点”:①教学起始点。正如奥苏伯尔所言:“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以此为起点组织教学。②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多隐蔽,要下足披沙拣金的功夫。③课堂提问点。要用优质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④教学检测点。问题往往在检测中暴露出来。故,教师要善于设计出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精妙练习。“检测点”还要体现在课外作业上。作业要体现为要点精、数量精、质量精。既然布置了,就要及时检查和反馈。许多精彩的教学,就因为作业布置过多过滥且没有及时反馈而功亏一篑!

5.方式有感化

笔者姑且用“有感化”一词,代表一种高境界。这里的“感”就是做事的手感、讲话的语感、数学的数感、游泳的水感、唱歌的乐感、穿衣的美感、跳舞的动感、判断的直感、交往的敏感、打球的球感、思维的灵感、动作的协调感、时间的透视感、开车的方向感等等。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性与悟性,是一种整体把握、敏锐直觉、深刻洞察、形象感知、迅速领悟的高超能力。

方式有感化,是许多老师终身都难以达到的水平!它要求教师能敏锐地借助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来支持逻辑思维,善于运用生活事例、典型案例、类比比较、身体动作、幽默语言、巧妙互动,帮助学生进行简捷而准确的整体把握。从而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以灵动的方式,直接抵达所学对象的本质!

有感化的教学,触及人类宝贵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一类知识。波兰尼断定:所有的知识不是隐性知识,就是植根于隐性知识!高明的教师能跳出“显性知识”的框框,调动“隐性知识”,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活化“显性知识”!

6.中心辐射化

简约化教学虽不是一种教学模式,但也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不妨称之为基本范式。这个范式就是“中心辐射”。首先要明确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备课就先得准确地找到这个“中心”。由此尽可能辐射出相关的要点,再进行归类、合并、取舍,最终确定必需的教学要点。再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调整先后顺序,找到各要点的联系,继而对各教学环节进行时间赋值,最终形成巧妙的教学框架。有时,学科思想、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也可以成为一节课的“中心”,由此可辐射出颇有创意的教学环节!

“中心辐射”的范式,完全适用于任何学科的任何课型,但要求教师加强三项修炼。①精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常可以用一两个关键词来表达。②精巧设计教学过程。围绕“中心”,先发散,后收敛,形成合理流程,并能简约地表达在一张便笺纸上。③精当表达教学内容。以最精当贴切的语言与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与顿悟。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三化”:课前思考精细化,从框架到细节都作周密思考;课中教学简约化,彻底放弃繁琐化的套路;课后安排务实化,作业等安排要充分考虑分量与效果。

总之,简约化教学就是教学系统的节能、降耗、减排!要求教师有大格局、大气象、大智慧,以精为要、以能为重、以趣为引,点亮学生求知的目光。简约化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理想,“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真水无香,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简约而不简单。”简约化教学才是最可持续发展的!

[1]翁乾明.打开视野漫谈简约化教学[J].福建教育(中学),2014(12).

[2]张燕,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3]翁乾明.打开视野漫谈简约化教学[J].福建教育(中学),2014(12).

[4]许良英,范岱年.爱因斯坦文集(第 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第三版)[M].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G434

A

1673-9884(2017)09-0109-04

2017-08-23

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I201401007)

翁乾明,男,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思维教师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