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舆论角度看中国传统武术传播过程中的的失真问题

2017-04-15田一平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技击中国武术

田一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从舆论角度看中国传统武术传播过程中的的失真问题

田一平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开除出现严重的偏离和失真问题。其中,舆论导向的偏离对其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媒体工作者、文艺者的过分夸大、“假大师”的骗局展示、政府的片面展示,让群众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了或过分抬高、或过分贬低或过分神秘化的认知,这对于中国武术的健康发展即为不利。本文旨在通过舆论误导对武术的影响做出分析,来帮助中国武术规正、还原、健康发展。

舆论;中国传统武术;失真

中国武术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一直被人们所熟知。同时,也成为了对外交流的一个代表性符号。然而,在中国武术发展的今天,却面临许多的考验,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主流媒体对于武术片面的传播推广,导致民众产生了对于武术的错误理解,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武术的正确发展。因此,本文将从舆论学的角度,浅谈中国武术在舆论传播中的变形、失真和消亡问题。

一、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现状

中国武术拥有者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武术史》中就提出从武术最原始的功能——技击性的角度来看,中国武术萌芽于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吕氏春秋.荡兵》中就有提到:“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说明早在原始部落形成之时,就有以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武术训练存在。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摆脱了单纯的技击的内容,而转向技击和文化、艺术相互交融的状态。商周的武舞、春秋的六艺、到明清的戏剧甚至是当今的养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取武术的某些外形而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内容。虽然这些都可以归纳为武术的大范畴之内,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脱离了武术最基本的要求——技击。前者虽借用武术之形,但已经明确脱离了武术的范围,归纳于其所属的种类之中,这对于武术甚至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然而,在当今社会,似乎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有了片面、极端的理解。其一是过分夸大,认为中国武术无所不能,可以以一敌百;其二是过分贬低,认为中国武术早已经失传,只是花架子,不值一提;其三是过于神秘化,认为中国武术高手流传在深山之中,不面与世。不管哪一种,都是对于中国武术的错误理解。同时,虽然现在民众习武之人众多,就从太极拳来看,就有数亿人在练习,然而真正了解中国武术之人少之又少,而且多数人都也存在者上述的三种偏见。故而,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之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正在逐渐偏离、失真,长期以往,必然走向衰亡。

二、舆论对于中国传统武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

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失真,一部分来看,有武术者自身的问题。现在的中国武术界有太多的假大师充于其中,破坏武术传播的健康环境。但从大环境来看,媒体主流的舆论导向对于民众甚至是练习者的误导才是最为致命的打击。

舆论,英文为Public opinion,从定义上来看,《美利坚百科全书》解释为“舆论是民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宫濑表达意见的综合”,《不列颠百科全书》说“舆论是公众讨论公共问题的集体行为”,法国社会学学者古斯塔夫.勒朋认为其为群体对于事物的知觉。黑格尔觉得“舆论意味着公众或社会的知觉联通对知觉的估价。”①可以说,舆论在影响民众的同时还反映了民众对于事物的态度和意见。而现在绝大多数民众对于传统武术误解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舆论在该方面的错误展示和引导。刘建明在《西方舆论学的十大定理》中指出了“舆论领袖左右舆论的流向”,他指出:“舆论不仅受各种事件的影响,而且经常被精英人物左右,很多时候,舆论领袖支配舆论流向。著名传播学者保罗.扎拉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认为,舆论领袖通常可以广泛接触某些方面的信息,不仅可以很快地抓住信息,而且能正确评价这些信息。他们不一定在政府或群体中有一官半职,不一定是专业人员,不一定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人、艺术家、学生、家庭主妇、办事员、推销员、出租汽车司机等各种各样的人中都会有社会舆论领袖。他们凭借个人优势,利用人们在社会、政治 或经济方面的不满情绪制造舆论,引导人们的意见,决定社会舆论的方向。”②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舆论领袖看出舆论在中国武术传播中的错误引导。

第一、主流媒体的过分夸大和部分造假。

一方面,不少文学工作者、电影工作者处于艺术的需要,将中国传统武术以夸张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像是著名的小说家,金庸、古龙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具有浪漫气息的书剑江湖,让不少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心向往之。同时,电影处于视觉和艺术的需要,也将动作戏夸张化,造成群众误导。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案列就是当年的武侠电影《少林寺》,将少林功夫演绎的出神入化,让当时不少年轻人纷纷赶往少林寺求学习武,并且将少林寺作为武学圣地。类似的情况还有电影《叶问》的出现,让全国学习咏春拳的人数迅猛激增。但是,无论是少林拳还是咏春拳,在现在的传播方式来看,已经脱离了其最基本也是当初最吸引人的本质——技击,成为一种单纯的,贡群众欣赏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全国的各大武术比赛中,这些也是作为套路表演,而并非格斗项目出现。现实与电影的效果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这样让不少观众对于传统武术出现了认知的偏差。在没有学习之前过分夸大,认为其天下第一,在学习之后,发现并没有多少实战意义,产生看传统武术无用的定论。

另一方面,不少武术电视节目赛事为了突出节目效果,而存在少量的造假。现在有不少关于中国武术的竞赛,例如河南卫视的《武林风》,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等等。这些节目为中国武术的竞技展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这种电视节目看似真实,却和正规的比赛仍有很大的出入,在其内容的真实性上也存在者一定的疑问。例如有时的中外比赛,电台为了宣扬国威,往往会让中方取得胜利。当然,这种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但是过大的比例会不禁让观看者形成怀疑,也会造成思想上的误解。毕竟,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看到中国传统武术的专业性、全国性、权威性的格斗比赛,更多的观众只能通过这种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比赛来认识中国传统武术。

第二、部分“专家”的错误解读

中国有不少习武认识号称专家、大师、传承者等等。可是,其真实性却有待考证。往往这些所谓的功夫高手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武术更多是一种类似于电影表演的对打过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闫芳“大师”。这位大师号称能隔空打牛,在媒体上展现了其传神的功夫,还没有触碰带对手就可以让对方飞出去。或者用一个指尖轻轻一点,敌手就会倒下。这完美了展示了我们在武侠电影中看到的“功夫大师”。曾今有不少媒体者为了新闻爆点对其进行报道,宣传。然而,当真正的武术博士、专家对其进行求证时,闫芳却拒而不见。后来发现,其往往会采用有一定的套路的人进行动作配合演出。就像武侠电影中的武替一般,只要主角一个转身,就可以飞出倒地。然而,可悲的是,现在社会上存在者众多的类“闫芳”的假大师存在,他们或者以绝世隐身的高手出现,或者以某某第几代传承人的抬头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招摇撞骗,吸引群众。当民众真正拜入门下后才发现其骗局,但往往为时已晚。所以,这种武术“骗子”的存在和活跃对于一般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解产生了错误的舆论导向,抑制中国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

第三、政府部门的侧重展示

政府为了展现中国武术的美好一面,为了展现出中国武术的魅力,往往在推广和宣传的过程中会侧重于其套路的展示,要求武术具有美感。这看似是对于武术的大力宣扬,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传统武术的归正和还原确实有着很大的负面效果。例如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有所谓的武术表演,但是这种展示只是中国传统武术极其小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武术。同时,为了迎合这种表演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武校会以套路表演为主,看中学生的“架子”,蹲的有多低,腿抬的有多高,能不能跳跃成为其武术的测评标准。这种标准和戏剧上的武生联系方式,舞蹈上的基础联系并无太大的区别,中国传统武术在这种错误的舆论环境下失去了其独特的内涵,而成为极度容易被替代的产品。而普通观众在这种错误的舆论引导之下,对于武术的理解和欣赏也产生了片面的认识,认为窜上蹿下,和杂技类似,或者起跳劈叉和舞蹈类似的东西就叫做中国武术!这种认知对于真的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是极为可怕的。

第四、民众兴趣的片面取舍

当然,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如果将中国武术的舆论误导全部归向于传播者,似乎有所偏失。其实,一般民众对于现代武术的喜好和需求也让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有所偏向,从而造成大范围舆论误导的出现。随着近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消失,从而转向偏重五视觉性和养生性的武术系统。这也是民众的一般选择。不少民众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要求是要看的热闹,能够锻炼身体,养养身。一般的传统武术如果要得到真正的传承,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在激斗的过程中极度容易受伤。像是太极拳,最早是作为技击功能的拳术而存在。现在所推出的太极推手项目也是太极拳技击性的恢复。真正的太极拳的击打功能确实能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然而这种效果需要练习者通过长期的实践、摔打才能领悟到其核心内涵。可是,当今社会,大众所认知的太极拳却类似于广播体操的“体操拳”,更有人将其归类为“老人拳”,太极拳真正额神奇效果已鲜为人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人们对于武术的要求已有了质的改变,更多是为了养生。时尚而存在,而不是艰苦的技击训练。为了迎合这种社会需求,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就会有所取舍和做出改变,长此以往,中国武术的核心与本真就发生了变化,让更多的传媒工作者、民众、政府人士对其做出了片面的舆论导向决定。

三、如何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归正中国传统武术

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恢复,不仅需要专业武术家的努力,舆论领袖也需要正确、全面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从而做出全面的舆论判断和导向。

首先,媒体工作者需要适当做出艺术和现实的结合,过分的夸大也许并不会吸引过多的观众去欣赏。现在不少观影者已经疲惫与单纯的炫目、夸张的武术打斗,传统的武侠片或许可以在更加了解中国武术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让无数的真实性体现出来,不乏为一种武侠新模式。

其次,政府在对外宣传中国武术时,也要注重全面把握。一味宣传套路,并且将其过分与舞蹈艺术、杂技艺术划等号、挂钩,会让其产生偏离。作为节目效果出发,可以做到更加精确,如若展示太极套路,可以在展示太极拳五大门派的套路的同时,表现出太极的对练动作及其效果。这样可以摆脱人们单纯的认为太极只是养生的片面认知。

最后,武术专家还需要帮助民众、政府和媒体工作者扶正其舆论导向。武术工作者必须有着过硬的武术技术和知识,在去除“假大师”的杂流之后,向更过的人、更加全面的展示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只有帮助人们更好、跟深入的了解,才能让舆论领导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小结

中国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舆论的帮助。只有整个社会有着良好的认知和舆论导向,更多的研究者才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重新以正确的角度看待中国武术,而不是一味盲从。在此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武术才能得到核心技术的归正和恢复,做到长远的流传而不衰亡。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1981:270.

②刘建明.西方舆论学的十大定理[J],舆论学新论,2015(4),41。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技击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