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15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浅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余智涛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关键,各高校已经将构建智慧校园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当前高校信息化水平相较企业来说,在信息化理念、系统架构、技术水平、队伍建设以及管理体系上,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高校管理工作的角度,对当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信息化建设;高校管理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普遍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工作重心,各种类型的信息化系统不断推出,涉及到教学、人事、科研、财务、后勤等方方面面,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笔者在多年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强健、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系统,需要统筹规划,将各信息管理的子单元有机结合在一起。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门高度分散,信息化建设分散独立,部门之间的依赖性比较高。举例来说,本科生教学管理、研究生教学管理等教学类信息化系统依赖于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人事系统依赖于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而后勤保障系统反过来也依赖于人事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此类情况举不胜举。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相互掣肘,遗留问题众多,造成各信息化系统很难有机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信息化思维落后,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高校由于其事业单位的特性,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技术、重业务轻规划的现象,信息化思维相对落后,另外也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仅仅要考虑业务逻辑的数字化实现,更要从顶层角度、长远角度考虑系统的改造升级以及和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现实当中,很多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寿命很短,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信息化思维的缺乏导致系统实现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出入;2.重建设轻维护,系统逐渐不能满足实际业务;3.信息系统提供商的资质不高,系统的改造升级有一定缺陷;4.与其他系统之间存在交互困难。由于以上原因,加之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系统重建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一定程度上滞后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忽视基础系统建设,业务系统缺乏一定的持续性
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系统,其内部各子系统经过科学设计有机集成为一体,能够方便地进行升级和改造。而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普遍重建设轻规划,一般着眼于业务的具体实现,往往忽视系统的改造升级以及子系统之间的交互。高校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具体业务为导向,忽视基础系统的建设,在进行系统更新改造时,往往从头开始建设,不仅浪费了前期投入,更带来了交互问题,使得业务系统缺乏一定的持续性。另外,由于忽视基础系统的建设,一些对信息化系统具有很强依赖关系的部门,往往很难决心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例如教学管理系统,造成了信息化系统严重落后,累积性问题严重拖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工作的稳步运行,也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备
高校普遍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往往因为人员结构不完备、高精尖技术类人才缺乏、统筹管理约束力有限,导致这些部门的工作重硬件建设、轻软件系统建设。近几年来校级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日渐强大、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人员劳酬及工作激励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优势,招不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其他职能部门中缺乏一定的话语影响力,往往造成统筹规划难以推进。
另外,高校目前的人事政策重管理轻技术,技术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据了解,例如教务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一般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最多不超过一个。人事政策的约束,也限制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二、相关对策
首先要改变信息化建设观念,重视技术管理,从校级层面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将过去信息化建设由各业务部门分散实施、专注部门业务管理、服务分散的状况,改变为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中心、全校统一规划实施的建设模式。通过梳理各方的服务需求,在校级层面统一建设这些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统一,提升用户信息化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从管理的角度,转变为以服务为核心,思考如何深化和拓展服务,从为建设而建设,转向以适应用户、业务部门的需求出发进行投入和建设,从而让信息化技术成为学校业务发展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工具。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过去网络中心或信息办单一的管理机制,转变成系统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例如:
1.建立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将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统筹协调信息化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确保各项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统筹规划协调一致;
2.成立信息化专家组,建立多领域专家参与的技术决策机制;
3.加强信息化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掌控全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架构,推进技术型到技术与管理融合型的转变;
4.完善全校信息化建设队伍,在各部门设立专职信息化技术人员,落实和推进业务信息化建设。
其三,改进信息化建设模式。
1.采用“大平台微服务”模式。建设一个全校性的服务“大平台”,将各部门的业务细化为微小服务,统一在“大平台”上构建。这样的建设模式,将每一个业务部门从过去的开发自己的业务系统,转变为管理自己的业务数据、业务流程。
2.全校统筹规划、统筹推进,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统一的信息化预算和管理方式,统一实施信息化建设,确保各业务系统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最后,要转变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职责,各部门要从软件系统开发转变为管理数据应用和梳理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应用方面,各部门要负责明确业务开展需要的数据需求,维护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管理。梳理业务流程方面,各部门要负责梳理本部门的业务流程,优化面向用户的服务流程,参与跨部门流程整合,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另外,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深度融合。学校各业务部门要重点思考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核心业务真正深入融合。
三、结语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管理不断细化提升,目前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冷静分析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利用好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迎接新机遇新挑战,为高校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1]崇阳.初探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14)
[2]周舒,方忠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1(06)
[3]孙海玲.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
[4]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等.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