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建设问题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期刊互联网+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建设问题研究

李晓晨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界的骨干力量,也需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互联网思想,提升服务质量。本文研究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

同其他领域一样,图情届自2015年起也陆续出现了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各种研讨与研究,内容涉及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图书馆用户社交网络信息交流、图书馆阅读推广、图书馆服务转型、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图书馆+的概念与思维探讨等方面。虽然涉及面广,但是总体来说不够细致,尤其是在“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期刊资源方面没有详细的调查报告,同时缺少新思想的融入与改进。[1]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图书与期刊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在这个互联网+、图书馆+的时代,因为其便利性,高校图书馆馆藏里电子资源的受欢迎程度远高于纸质书籍,而在电子资源中,电子图书与期刊的使用量占了较大比例。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高校图书馆需配备大量的电子图书与期刊资源并购买与其匹配的高性能设备。经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金运转多为国家拨款,仅仅依靠这一项资金,几乎所有高校都难以建立起完整的电子资源体系[2]。

足够多的电子资源供读者借阅参考才能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学校的不重视等原因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在电子图书、期刊购置资金上的匮乏。还有一个问题是外文资源则是差距更多。电子资源的缺失会导致用户积极性的下降,而用户量的减少同样会造成资源的进一步萎缩。严重的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二)电子资源及其利用的宣传力度薄弱

如果说足够的电子资源给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这些资源的利用则代表用户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然而调查的数据却是差强人意,中科大、合工大以及安大的电子图书与期刊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且数据库访问量之间也差距极大,如CNKI中国知网的访问量均居三所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之首,且几乎接近其余所有电子图书和期刊访问量总和,主要原因是图书馆、各院系对电子资源及其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够。中国知网在高校之间的知名度远胜于其他电子资源,而其他数据库多不为人知,这是其访问量如此之大而其余数据库却鲜有涉足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合肥三所高校的图书馆及其图书馆官网主页上均未在明显区域展示新添电子资源,对各电子资源的公告以及专题讲座较少。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必备技能也是最为重要的技能就是信息检索。合肥三所高校仅管理学院中若干专业如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开设了信息检索的课程,其他专业或学院则未曾涉及,这就导致了高校中多数学生对信息检索、资源利用等技能的掌握较为薄弱。通过实际调查,多数高校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对电子资源的查询仅仅处于中国知网的一站式检索层面,甚至是高级检索都不会使用。导致大量的电子图书和期刊资源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期刊建设规划与建议

(一)多元化联合采购

对于资金利用,现今主要流行的办法就是联合采购。各高校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或者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方式联合起来进行电子资源的团购。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期刊团购资源建设中,很多高校仅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拥有镜像站点。联合采购范围较窄,起不到太大效果。联合采购虽好,但是联合采购的资源应是全体成员馆都有需求的内容,这也就大大的限制了联合采购的范围。所以联合采购应该多元化,图书馆联盟应将联盟内各成员馆电子图书和期刊的需求和利用数据汇总起来,把大多数成员馆均需求的资源进行集体采购后共享,小部分高校需求的数据库由联盟统计后,将其相同需求的成员馆,而后由院校之间单独联合采购或出资由联盟采购。同时采购的清单不能仅仅是各高校图书馆上报清单以及数据汇总清单,如果由采购部门自行订制采购目录,这样就可能导致采购的电子资源并不符合校内用户的需求,造成资源资金的浪费。应充分考虑用户意见,参考图书馆纸质馆藏购买模式由专门采购部购买到读者再到读者决策采购。由于电子资源较为昂贵,读者决策采购并不适用,所以可以部分采取读者荐购,充分考虑读者意见后由图书馆联盟选择是否引进资源。同时对于利用率较小的数据库可以采用分段开放原则,利用大数据的思想,提取各数据库利用的高频时段,选择分时期购买并分段开放,这样不仅节省了资金,同时也让用户认识到资源的可贵性。

(二)多方位主动推送服务

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性质决定其服务模式一直拘泥于被动,同时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理念刚刚提出,尚未成熟,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推送业务也是刚刚起步,内容匮乏,这就导致了高校多数学生对电子资源的不够了解。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多个方面主动推送服务以加大电子资源及其利用的宣传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子资源并加之使用。首先,各高校图书馆应在馆内及官网主页开设各新型数据库的流动展览专题,及时更新动态。其次,在手机等移动客户端主动推送各展览及活动。据调查,国内很少高校图书馆拥有微信公众号,且其公众号内部功能如咨询答疑、图书荐购等多为摆设,仅为挂名并无实际服务,公众号内对于电子资源方面的推送更是为零。在“互联网+”的时代,全民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和手机为最已经远超电脑,所以各高校要尽快开展移动客户端关于电子资源及其利用的各项服务并做到实处,定期向各前端推送服务并以不同奖励形式与用户开展互动,让用户更多的了解电子资源。图书馆应在官网主页开展电子资源应用入门以及信息检索两门网络公开课程,高校各院系应配合图书馆将此课程纳入公共基础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并利用电子资源。由于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都对电子资源有着更大的需求,故研究生院对信息检索课程应更加重视,在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应以实际授课的方式加深研究生对检索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高校图书馆还需定期开展电子资源以及检索技能的报告会或者比赛。加大用户的积极性以及实践能力。

[1]刘婷,晁一方,刘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7,(05):171.

[2]李佳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11):59-62.

[3]陆春华,樊振华.巢湖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调查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5,(05):159-164.

[4]钟洁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02):53-55.

李晓晨(1996-),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研究生在读,安徽大学,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事业转型。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期刊互联网+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