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中解读者的安放
2017-04-15李世永
李世永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笔者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时,师生或生生之间就曾出现过一些异议,就此笔者认为,在阅读解读时,对阅读者的个体定位很重要。
【关键词】阅读;背影;亲情
敏感者易伤,哀恸那个满怀报国情怀却依然解甲归田的陶渊明,崇敬那个为素不相识夭亡的少女扶棺痛哭的阮籍,击节那个宁可饱受饥寒也不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就是那个虽为男儿却多感的我。
读书时不知道作文该如何运墨,不知道自己识得了一定的字词,如何将之拼接,让情感和粗粝的看点一一就位。成年后,俯下身来接触文学以后,又觉得记忆能力在无情地背叛自己,所以任教以来,当我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总是不厌其烦地督促他们在人生记忆的黄金期多读书,多思考,多做读书笔记,为未来打下坚实文化底子。在督促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也苦心孤诣地改造自己,觉得唯有此,心灵才能真正踏实。
想起了教学朱自清散文《背影》有关的内容。曾经看到有些地方在学生里做了语文选文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认为父亲的形象不潇洒,穿铁道爬月台不但形象不雅,而且还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在大人的眼里,看到的就完全迥异于学生。他们认为这里沉淀着最为朴素的亲情,坚决要求把这篇散文选入到语文教材里。我不禁扪心自问:作者选取了背影作为文章的线索,在具体描写父亲的背影前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家境呢?这和父亲的背影具有怎样的关联?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首先让自己的学生说说和父母有关的感动的点滴。
“父亲宽实的背遮挡了所有的寒风,贴在他鞠起的背上,能听得到父亲急喘的呼吸。”
学生把收藏的感动晾晒了出来。父亲的爱是无私的有形的。自己背负了生活的重压,却把最贴心的温情给予了儿女。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把白色的圆领衬衣穿地出现了麻点还不忍心扔掉却为自己买来崭新的衣服,一柄牙刷齿儿开裂还坚持使用却不怜惜为儿女买来学习用的读物。我们觉得文章情浅是由于自己的感恩缺失啊!回到文本明了《背影》中前文写自己家境的倾颓祖母的离世原是为了写父亲——这个家庭经济支柱肩负的重担和心灵深处遭际的痛楚。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父亲还是对儿子事无巨细细心呵护这怎么不让人唏嘘感动呢?这多么像我们的父母。欠缺了对自我生活的链接,没有对文本深入的解读怎么能收获心灵的感动呢?怎么能品味到字里行间回荡的那份真情呢?
再回文本,还是心存困惑,我们选择了具体事件来感受父爱情深,作者也选择了具体事件来表现父爱,那就是买橘背影。可是为什么说父亲留给儿子最不能忘记的偏偏是背影而不是其他呢?难道他们父子之间曾经有什么情结的纠葛吗?带着这些疑惑再细读文本,眼睛锁定了最后一段:“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常常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说明父子之间确有矛盾隔阂。“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说明父亲想起了儿子的好了,所以想儿子了。父亲的那封近乎临终之言的信让儿子原谅了父亲的过失,想起了父亲曾经的好。父亲的背影成为最为温情的选择。可是还是想追问父亲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和儿子的关系颇为紧张。
幸读到了这样的一则资料:朱自清从大学毕业后不久,一直到写《背影》时的1925年,他和父亲有过一段感情的摩擦,父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到后来甚至形同路人。他上北大的第二年这年冬天,71岁的祖母在扬州病逝,而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父亲,因娶妾引起家庭矛盾,又被人举报在任上有贪污受贿行为,这时又卸了职,一大家断了经济来源。为还任上的亏空,只能债台高筑,从此生计日艰。接到噩耗,朱自清连忙乘车南下,赶到徐州与父亲会齐。1920年,朱自清大学毕业,理所当然要负担起家庭来源的职责,负担多少,有没有限度,他个人有没有独立支配经济的自由,在这些问题上与父亲发生龃龉。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是不予理睬。这样,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从这则资料里我们感知到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打了折扣的,正面的形象不美了,那只有选择背影了。买橘的背影就是作者实在的呼唤父爱的背影。
学了这篇散文之后,不仅是为了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更是为了捡拾被默然的亲情,我安排了一次作文,同时自己下水习作,和父亲相关的点滴在父亲猝然离开的时候回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以下是我在《背影》课堂上设置的体现自己试图求索的环节:
一、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有地方在学生里做了语文选文的调查,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认为父亲的形象不潇洒,穿铁道爬月台不但形象不雅,而且还不遵守交通规则。我问学生:读了本文之后你们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二、大家在平实的语言里收获了感动,那么感动你的是什么?结合文本谈谈。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父亲穿铁道,爬月台的事情。
三、能说说和父母有关的让你们自己感动的事情吗?
生:“夜自修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每每要过那条狭长的巷子,父亲怕我一人害怕,在收了工后,用车子驮我回家。父亲宽实的背遮挡了所有的寒风,贴在他鞠起的腰上,能听得到父亲急喘的呼吸。我觉得心里淌过一股暖流。”
四、作者选取了背影作为文章的线索,在具体描写父亲的背影前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家境呢?这和父亲的背影具有怎样的关联?
生:我们学过一种写作的方法叫铺垫,为了塑造形象,作者往往先铺设了阶梯,一步步把笔下的人物形象推向丰满。我想作者写家庭的变故和父亲的歇业是为了在下文表现深沉的父爱的。他承受着双重心理负担,还不忘给予我了无私的爱,这种爱才更入微深沉,更具感染力。
五、如果你曾经和父母有过龃龉,那或许是情感上的交流出现了淤塞,那么现在让我们怀揣一份真诚,显露出曾经的自以为聪明,把我们年少的轻狂晾晒出来,在回忆的温情里冰释前嫌,感受被我们不自觉推远的父爱亲情。
交流阅读自己的作文,老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在时间宽裕的时候,呈现给学生。
【參考文献】
[1] 钱梦龙. 教师的价值[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42-82.
[2] 王尚文. 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234.
[3] 叶圣陶. 文章例话[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