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承明:一代风湿名医和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04-15王晓易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洪湖市洪湖中医医院

■王晓易

周承明:一代风湿名医和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晓易

2017年2月18日,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无数人远道而来,向一尊铜像默默地鞠躬、献花。他们有的来自黑龙江、西藏等地,有的,则来自东南亚国家。

“周老对我们恩同再造,千山万水,难阻思念。”

铜像的主人,正是洪湖市中医医院的创始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风湿名医周承明先生。这一天,是他仙逝14周年的忌日。

14年来,他一手缔造的“洪湖中医”,已崛起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治疗类风湿领域的领军者;他传承的“麝火疗法”,已获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他首创的“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已惠及整个行业,造福数百万家庭。他的儿子周祖山,更是将“周氏综合疗法”推上了全新高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风湿药王”、“洪湖神医”、“再世华佗”……他的名字,早已幻化成一座杏林丰碑,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他的故事,依旧在人们的口碑中,响着高远的回音。

悬壶济世,祖传秘方惠苍生

“洪湖水,浪打浪”,如果说美丽的洪湖水乡是盛产英雄和传奇的地方,周承明无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湖最具传奇的英雄之一。

时光倒回1964年。这一年,周承明43岁。

此时的周承明,任洪湖县某公社党委书记。这年秋天,他被派往江陵参加驻村工作,住在一个老农家里。这位老农的一位亲戚,得了一种叫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多年求医无效,生活十分痛苦。她艰难行走的样子,深深刺痛了周承明。

周承明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留下的“祖传秘方”,决定出手一试。

周承明出生在洪湖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但医学的善缘,却在他曾祖父时就已结下。据传,当年曾祖父拔刀相助,救了一名被人追杀的“江湖郎中”,郎中便以一卷绢绸相报——这便是“麝火疗法”及其辅助秘方,专治类风湿关节炎。传至周承明,已是第四代。

周承明尽管手握秘方,但毕竟不是医生。“公社书记的职位倒是小事,草菅人命的帽子可是大风险啊!”然而,心中荡漾的侠义之风,使他顾不了这些。

半个月后,奇迹产生了——病人丢掉拐杖,专门道谢来了!

“四清队里有一个能治类风湿的神医,药到病除!”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八百里水乡。周承明每日工作回来,屋子里挤满了前来求医的人。望着一双双热望的眼睛,他似乎忘记了劳累,常常问诊到深夜。

然而,在政治色彩浓烈的时代,这被别有用心的人重新解读:“周承明不务正业,干扰四清运动大方向!”“不抓阶级斗争,给人抓药看病!”各种言论惊动上级,地委书记不得不亲临江陵明察。

原来,他诊治病人全是业余时间;他先后为几百人开放配药,从未收取分文……地委书记备受感动,一纸调令将他调往沙市中医院,任专职医生。

“从来天下士,都在布衣中”。这看似偶然的人生“转弯”,成了无数患者的福音,更成就了周承明悬壶济世的宿愿。

在沙市中医院,周承明顾客盈门,深受好评。但他从未止歇的,则是对家乡的思念。“洪湖是个水窝子,关节炎患者特别多,我要为乡亲们解除病情”。

1967年5月,周承明如愿来到洪湖县人民医院,专设关节科坐诊。1969年,任关节科主任。

周承明开始了专业的医药临床探索。三更灯火五更鸡,凭着仅仅两年的私塾底子,他孜孜矻矻夜以继日研读医书,探究《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中有关类风湿的药物特性……

他深知民间验方是临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足迹遍及鄂西、鄂东南及湘西的小镇山村,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偏方验方近200种,博采众长,提精拔粹,进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治愈率。

在周承明精益求精的研究和实践下,“麝火疗法”爆发出极大威力:古稀老者,弱冠青年,邻省患者,海外侨胞……每日候诊的病人排成长队。“洪湖神医”“去拐专家”……一个个康复的病患如同活招牌,令周承明声誉鹊起。

以身试药,雷公藤里开新篇

2011年6月,“麝火疗法”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录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中央电视台以《麝火攻痹症》对“麝火疗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受到海内外好评。

作为光大“麝火疗法”的重要传承者,周承明无疑居功至伟。然而,周承明之所以是周承明,则在于他当年并没止步于此,而是大胆创新,通过雷公藤,奠定了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行业先驱地位。

古云: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麝火疗法”为周承明带来了声誉,也曾让他陷入困惑:“麝火疗法”有四不治——即红不治、肿不治、腿发烧不治、患处不痛不治。这将无数患者挡在了门外,更让周承明深感愧疚。

1973年的一天,周承明诊室来了位特殊病人,病情之重令医护人员倒吸凉气:他全身蜷缩,骨节红肿变形,躯体局部溃烂,难以挪动半步。

他叫汪福巨,从新疆辗转而来。

然而,此后的数月间,麝火疗法、辅助药方,能试的试遍了,症状丝毫不见减轻。望着汪福巨痛苦中的煎熬状,周承明食不甘味,夜难安寝。

沉睡的记忆蓦然被唤醒——何不“以毒攻毒”呢?!

他想到了雷公藤。雷公藤,又名“黄藤”“断肠草”“八步倒”,一种巨毒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明确记载,其对“脚滕痹病,四肢拘挛”有抑止作用,但“有大毒”“不可内服”。

周承明前往湖南湘阴山寻方问药时,曾意外获悉:当地一妇女全身溃烂,求医无效,煎煮雷公藤饮用,以求速死,不料,痛疼减轻,溃面消失,又复健康。而另一全身溃烂的妇女听说后如法炮制,倒地身亡。

一生一死间,说明雷公藤确可治疗溃烂之病,关键也许在剂量的差异。而既然可治溃烂,就有可能治好常红肿溃烂的类风湿关节炎。

周承明决定拿出“神农尝百草”的勇气,挑战医药禁区,破解雷公藤疗效。

煎好满满一罐雷公藤,周承明开始服药。第一次服了两钱,他没有反应;第二次服了五钱,感觉肚子不舒服……一次,一次,又一次,周承明不断探进。而再一次加大剂量时,他昏迷了过去。“父亲高大的身躯像一垛墙一样倒了下来,面部痛苦抽搐着”,多年后,其子周祖山回忆当时场景,惊心动魄宛在眼前。

生,我所欲也,真理,亦我所欲也。周承明甚至写好了遗书,未交的党费也放在了桌上。幸运的是,四个小时后,他醒过来了。通过与死神的不懈抗争,他不但找到了雷公藤的合适饮用剂量,而且成为以此临床治疗类风湿的第一人,开启了类风湿治疗的新时代。

很快,瘫痪六年的汪福巨可以下床走路了;两个月后,其浑身溃烂全部愈合。汪福巨长跪拜别周承明,“从此,你就是我的再生父亲!”

周承明引起了全国中医界的震惊!1978年,他受邀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站在了“医药中国”的最前沿。他主导的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北省卫生厅、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科研所、中医药大学等权威机构,均对此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周承明的事迹,纷纷见诸《湖北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健康报》……以及美日德法泰等国媒体。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现代京剧《药王庙传奇》轰动省城及京都,在全国调演中获得文化部一等奖。

周承明,也由此崛起为真正的一代名医,被誉为“风湿药王”、“当代华佗”。

德艺双馨,医者仁心铸丰碑

2017年1月,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闪亮的镁光灯下,周承明的弟子周祖山、钟明再次被邀到现场,给海内外观众讲述雷公藤和类风湿的故事。

此时的周祖山,是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更是大名鼎鼎的“新风湿药王”。然而,其要求的身份介绍仅仅是——洪湖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其现场给患者看病的场景,更宛若其父再世,亲切如常。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的确切疗效,目前已得到了全球医学界的公认。雷公藤甲素已经在美国进入了二期临床。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被认为是继诺奖获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之后,中医药又一划时代的创新成就。

在很多人眼里,在国际上开雷公藤治疗类风湿之先河,无疑是周承明的“最大遗产”。而在周祖山看来,父亲的“医者仁心”,才是最宝贵、最厚重的财富。也正是这,奠定了“洪湖中医”的基业之“根”,铸就了闻名世界的口碑之“魂”。

1977年4月,由于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周承明倡导并创办了以类风湿治疗为主的洪湖县中医院。建院之初,一穷二白,周承明率先垂范,孜孜以求,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立下了卓越的“价值体系”。

他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前来,他吐哺救治;人已就寝,他起床迎诊;病人没钱,他免费“义诊”。医院容纳不下时,他就把病人带回家中医治;医院周围的旅馆、招待所住满了他的病人。一年三百六十日,他几乎天天忙碌于病患间。

他始终以医术为支点。他开发出“黄藤片”、“黄藤酊”、“黄藤酒”等30余个制剂品种;他在麝火疗法、以雷公藤为主的系列疗法基础上,研发出更具效果的“周氏综合疗法”。他还撰写出版了《中草药治疗关节炎》、《雷公藤研究》、《验方良方》等专著,引领在行业的前沿。

他从来视名利如浮云。他公开立下规矩:坚决不收患者“一针一线”,哪怕患者离开后寄来的感恩礼物,他均悉数奉还。他打破“秘方不外传”的传统,不但带出了一大批弟子,还向全社会公开秘方,以期帮助到更多的同行和患者。他一直拿着普通医生的工资,只不过每月多100元奖金。

……

1995年,洪湖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医疗中心”。在周承明的带领下,这个白手起家的县级医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类风湿治疗中心,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周承明也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战线标兵”“湖北省知名中医”“全国500名名老中医”等各类荣誉30余项。

2003年,82岁高龄的周承明溘然长逝。而就在离去的前几天,他仍在给人看病。据统计,30余年来,经他亲诊的患者50余万,有效率高达96.7%。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生是之苦。”中国古代“药王”孙思邈倡《大医精诚》,西方医学创始人希波格拉底亦有“希波格拉底誓言”。这位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医患事业的老人,也把自己的“魂”,留在了百姓心坎田,刻在了后来者的骨子里。

“学好父亲的医德,是我终身的为医之本。”2000年接过洪湖市中医医院院长之位的周祖山,不仅将“厚德济世,创新求精”列为医院精神,更开创性地发展了“周氏综合疗法”,将“洪湖中医”推向了更高台阶。而洪湖,已成为无数类风湿关节炎病患心中的“麦加”。

古诗云:“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周承明尽管离开14周年了,但他书写的杏林传奇,依稀如昨;他铸就的历史丰碑,注定不朽!

猜你喜欢

洪湖市洪湖中医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洪湖水浪打浪
唐县中医医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洪湖市物理教研员朱道荣荣获“水乡英才奖”
杏林雨露育新苗——记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