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释中学物理中的两个热现象

2017-04-15陈宇恒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成因物理

陈宇恒

摘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遭遇两类热现象,对我们的学习活动造成一定的困扰和阻碍。对于这两个问题,在日常学习中也广泛的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多个层面不一样的见解。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物理中的两个特殊热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述,探究了其具体成因,期望可以解答学生学习物理的部分疑惑。

关键词:物理 热现象 成因

在物理学中,有两个较为特殊的热现象,一是液滴呈现球状,二是在0℃到4℃范围内水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减小。这两个热现象和学生日常所了解到的物理学常识存在一定的背离,给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困扰。因此,需要有效彻底的解决这两个热现象,找出其背后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这两个热现象及其背后所涵盖的物理学知识。

一、液滴球状的探析

在真空无重力的状态下,一滴水的状态是完美的球状,即便是在有重力的状态下,液滴依然是以球状的状态呈现出来。从物理学常识的角度来看,液滴是有水分子构成的,其不具备固定的形态,在外部重力的作用下,应该呈现出平面状或是其他状态。但是实际上,液滴受到的重力影响似乎很有限,违背了物理常识始终保持着球状状态。对于这样一个现象,若是不能对其合理解释,那么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困惑。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液体的表面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表面层,其厚度有分子的有效作用半径r决定。而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随着分子距离的变化而对应变化。但是根据实际研究,斥力要在极小的距离范围内才会产生作用,几乎可以认为分子实现接触才会产生明显的斥力,因此可以认为液体表面层除极表面外斥力为零。斥力为零,那么分子間自然只受到引力的作用。而引力又和分子间距等有关,通过实验得出分子之间的引力距离是大于液体表面层间距的,那么就可以得到下图所示的液滴受力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子之间的引力都是指向液滴的内部,这就使得表面水分子在引力作用下表现出了内趋的态势,进而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液体表面产生收缩,表面积最小化。同等体积下表面积最小的形态就是球体,因此液滴呈现出球体状态。

二、0℃到4℃水的反常膨胀

水也遵循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这也是一般物体所满足的物理规律。但是,通过研究证明,水在0℃到4℃这个温度区间内,会产生异样的“热缩冷胀”现象,这和传统的物理规律出现了违背。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事实。

(一)0℃的冰和0℃的水

在0℃的时候,水可以呈现为液相和固相两种形态,液相就是水,固相就是冰。这两种不同的形态,使水本身的一些性质也产生了变化。其中,密度是最为引人关注的。在0℃环境下,冰融化成为水,密度会增大。这是因为固相的冰在分子结构上排列较为规则有序,水分子彼此衔接成为镂空结构,中间存在很大的空隙,因此密度较轻。而在融化成为水之后,分子之间的衔接形式产生了变化,水分子自身的热振动破坏了氢键,原先的镂空结构逐渐转化为水分子基团,原本存在的空隙也被水分子基团所占据,因此单位密度就增大了。根据相关的研究表面,固相的冰在融化成为液相的水时,大约有15%的氢键被破坏了,因此在密度上产生了显著的增大。

(二)0℃到4℃加热过程的密度变化

热胀冷缩这一原理的核心在于稳定变化,而温度是影响分子热运动的核心因素。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也就越剧烈,进而会增大分子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物质的体积。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就比较弱,分子之间的间距会有一定的缩减,进而表现出物质体积变小的现象。对于水而言,在0℃到4℃温度区间对其进行加热时,随着温度的缓慢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也会逐渐激烈,进一步破坏存留的氢键。氢键的进一步破坏使得依靠氢键聚集在一起的水分子基团出现瓦解,开始出现单个的水分子。这里就需要注意了,单个水分子的出现,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在热运动下可以存在于任何位置,包括了尚未破坏的镂空水分子结构当中。

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一方面,氢键断裂使得水分子排列更加紧密,消除了固相状态下存在的镂空结构和空隙,这就使得水的密度增大。同时,单个分子的出现会增加分子嵌入镂空结构的可能,填补了存在的空隙,进一步增大了水的密度。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温度的升高加强了水分子的热运动,热运动的增强会拉大分子间距,从而减小水的密度。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下,水在0℃到4℃范围内最终表现出了热缩冷胀的特点,说明增大密度方面的因素作用更加明显,压过了减小密度这方面因素的作用。

三、结语

在中学物理上出现了两个反常热现象,其虽然违背了常规的物理常识,但是依然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这些违背常理的现象不能手足无措,要静下心来对其仔细展开分析,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理论分析这些热现象产生的实质,得出合理的答案。

参考文献:

[1]何翠芹.解释中学物理中的两个热现象[J].新课程(初中版),2006,(03).

(作者单位:长沙市南雅中学)

猜你喜欢

成因物理
只因是物理
如何打造高效物理复习课——以“压强”复习课为例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我不是教物理的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