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网络交友的信任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7-04-15陈思宇潘雪橙易婷婷刘中俐

祖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信任度大学生

陈思宇+潘雪橙+易婷婷+刘中俐

摘要:目的 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友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如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实现网络安全交友,正确处置网络交友中出现的权益侵犯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办法,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在校大学生提出可资参考的建议。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结果 大学生对网友情况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程度不高,掌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不高。交流的内容广泛,涉及各个方面,但存在泄露个人信息及隐私的现象,安全隐患堪忧。大学生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易放松警惕。对陌生网友虽有防范意识,但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警惕性不高。结论 大学生网络交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科学、理性的利用网络,慎重交友,理性择友;大学生网络交友需要科学的指导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 网友 信任度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南充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三所高校大学生为样本主群,同时随机选择四川警官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省内部分高校个别大学生。共调查大学生304名,其中男生105人占34.54%,女生199人占64.46%。年龄组成:18岁以下11人占3.62%,18~20岁135人占44.41%,20~24岁156人占51.32%,24岁以上2人占0.66%。专业学科分类:理科46人占15。13%,工科26人占8.55%,文科63人占20.72%,医学154人占50.66%,其他类15人占4.93%。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对网友的信任度的调查问卷”,以网络问卷方式填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并且与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网络交友的目的,交谈内容,上当受骗后的处理方法。最后,查阅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专著等,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总结及分析。本课题共344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回收问卷34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8.37%。

(三)数据统计

对问卷调查后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和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整理和分析总结,所有数据采用图表法描述,最后制表存档。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对网友的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显示,从大学生对网友基本信息的了解程度不高,部分或基本不了解的大學生占40.13%。此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将会存在较高的危险性。(见表1 )

(二)信息交流内容广泛,以无目的性聊天为主,个人私密信息及财产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与网友的交流过程中,交流内容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为主的仅占36.03%,而无目的性聊天的占比高达63.95%。该部分大学生在同不了解网友或陌生网友的交流中,存在较大可能无意间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寻得机会,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见表2)。

从大学生在和网友交往过程中是否有经济联系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熟知的朋友在交谈过程中会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和陌生网友不会谈及经济联系,但仍有极少部分大学生对于陌生网友也会涉及经济联系,占比达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熟悉的网友信任度较高,对于陌生网友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大多数大学生在同网友交互过程中,个人帐号被盗或者个人财产被骗的情况屡屡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大学生会因为对方是自己熟识的人,放松警惕,从而造成自身的损失。

(三)大学生在同陌生网友交互过程中,部分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状况令人担忧

由表3可见:34.87%的大学生对陌生网友未予防范,由此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对网友特别是陌生网友的交往过程中防范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薄弱,而加强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其防范意识,协助其做好防范措施的问题已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急需重视的问题。

(四)同陌生网友见面状况不容乐观,安全隐患突出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陌生网友的见面请求时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无条件与陌生网友见面的大学生占比高达4.93%,有36.85%的大学生在必要的情况下与陌生网友见面。针对必要的情况而言,可分为很多种,有通过交流,网友间达成信任的正常见面;也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被胁迫见面或者被不法分子诱使见面等等。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力军,近几年大学生在同陌生网友见面中被骗入传销、被骗财物等现象屡见不鲜,安全隐患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问题。58.22%的大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与陌生网友见面,这部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比较强,相比愿意和陌生网友见面的那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小。

(五)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与网友交谈内容为私密信息,与朋友的分享不多调查显示,18.75%的大学生选择不告诉身边的朋友。尽管这是出于自我隐私的保护,但由于身边的亲人、朋友对他们的网络交友情况一无所知,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风险。他们一旦发生意外,危险机率大于会将交谈内容告诉身边朋友的大学生,搜寻、救援难度加大。81.25%的大学生会告诉身边的朋友,仅有27.96%的大学生经常会告诉自己的朋友,而53.29%的大学生偶尔会告诉身边的朋友。

三、讨论

(一)对大学生普及网络风险的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警惕,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警惕性很低甚至无警惕。理智上,大家总是对网友保持戒心,但在实际交往中,要么在无意间泄露自己的信息,要么对于交谈一段时间的网友渐渐降低防备,将网友和现实朋友混为一谈。此类情况,女生和低年级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为大一些。女生因为理性的思维欠缺和面对诱惑的抵制力相对较差,更容易放松警惕。而低年资的学生,因为接受大学教育的时间较短、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的不够成熟等容易相信他人,难以抵制诱惑。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风险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可以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实案例教育等方式帮助加强大学生危险意识,培养大学生理性分析网络信息辨别的能力,并建立网络人际信任的理性原则和策略。在现实案例教育的时候,应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尤其是适用于女学生和低年资学生。其次,需慎重选择和网友见面,如果一定要见面,必须事先查看验证对方的信息,比如身份证的信息情况,对方的工作单位并向其所在单位核实等,以保证自身安全。也要像家长或者朋友交代行踪,以免发生意外。

(二)加强隐私教导,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

本次调查显示,在聊天时,多达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在与网友聊天过程中属于无目的无内容范围的聊天。而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络好友中,陌生人和社会中熟识的人占总比例的32.26%。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自己过多的隐私。并且大多数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为了拓展交际,增加情感的交流。故而,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常常没有固定话题或者明确的聊天范围。这无疑存在很大的危险性。

因此,应加强保护隐私意识。可以开设讲座,讲解案例,开与之相关的主题班会或者团日活动等,让保护自己隐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树立起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在网络交友中的安全性,降低大學生隐私泄露的机率。

(三)从法律和技术上而言,加强网络监管

从人口学特征分析,大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到24岁之间。从法律上来说虽然都已经成年,但作为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纯净的地方,没有完成社会化,对于成人社会的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规范,生存法则了解的并不多。并且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辨别能力较差,法制观念也相对薄弱,故在网络交友中会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漩涡。就我国目前而言,在网络方面的立法和监管相对薄弱,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友时缺少相应的法律保护。

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切实保护大学生在网络交友中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不受网络犯罪的毒害,预防大学生在网络交友中上当受骗。就网络技术而言,应加强管理和打击力度,杜绝一些淫秽、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

(四)帮助大学生建立理性网络交往需求,为他们提供校际间交友平台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空间性决定了它的危险性。为了降低风险,学校,国家可以建立校内,校际间的交友平台。如校内交友网站,注册实名制,头像本人照片,个人资料审核等,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拓展交际圈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大学生安全的作用。各个高校还应该在高校网站开设思想教育网站,建立心理咨询室,普法教育网站,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理性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交往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网络存在的风险,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五)普及自我保护和自救知识

在注重防范于未然的同时,还要注重问题发生以后的解决方案。可以采取讲座,知识宣讲,经验交流等方式。让大学生明白,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冷静面对与处理,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适当的时候可以选择一定程度的配合甚至妥协,寻找适当的时机向家人,朋友或者相关机构求助。不要单纯的忍气吞声,亦或者采取暴力等违法手段报复,避免因采取不正确的手段维权以致自己也触犯法律。还应加强对常用求救电话、方式、代号的宣传和教育。

(六)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的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目的的引导,网络交友是21世纪交友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还是引导大学生,让他们明白网络交友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知识,更好的提升自己,其次才是游戏、情感交流。并且坚定目标,不要本末倒置。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友心理的引导,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人生观。明白网络交友的利与弊,理性利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网络交往有空间性与便捷性,但同时也决定了网络的欺骗性,虚假与危险在一定程度上都大于现实。需要引导大学生明白,网络始终服务于现实。大学生在网络交友的时候,仍然不能忽视现实的交往,应该以现实为主,虚拟为辅。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交友与现实交友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淑超.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2]赵燕敏,张红生.网络交友的陷阱及规避对策分析[J].江南论坛,2009,(06).

[3]李义军.浅谈网络交友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决策参考,2008,(02).

[4]何仕.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02).

[5]冯士军,果果.网络交友,切不可把安全意识丢脑后[J].妇女生活,2015,(02).

(作者简介:[1]陈思宇,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内五科;[2]潘雪橙,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3]易婷婷,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4]刘中俐,通讯作者,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

猜你喜欢

信任度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信任度的WSN信任模型研究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汽车养护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及提高客户信任度的途径
2014,如何获得信任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