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之企业因素分析
2017-04-15杨宇航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对企业因素进行讨论,旨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思路及理论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企业因素
當今社会, 就业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出日益严峻的趋势。尽管国家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但仍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所带来的社会压力等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毕业生这一群体的事情,它还涉及到企业、高校以及政府的全程参与,本文即简要分析“企业因素”。
一、企业因素分析
(一)供需之间的矛盾
大学毕业生毕业流向,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自主创业、出国、升学等。大学生就业第一选择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列第一二位,三资和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分列第三、四位,而民营和私营企业往往排名末位。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体制内的职位需求少,但是求职者众多,竞争激烈;国企、三资、大型企业在选择录用时往往不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一刀切”地要求毕业生名校毕业、学历过关、具备实习经验、有相关资格认证等,让众多的大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
而大学生就业中排名最后的选择——中小型企业对大学生有着巨大需求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即便是比较好的技术型和管理型岗位也难以招到大学毕业生,纵使招到也不一定留得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有业不就”的失业现象。另一方面,在企业招聘过程中,求职者往往都要了解薪资待遇、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导致福利待遇较低的中小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从表面看来,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调整,但实质的原因却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基础薄弱、没有体制内优势、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甚至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在实行原始的家族式管理,导致现有高素质员工的满意度、归属感、忠诚度较低,更不能吸引应届大学生。
(二)资金紧张造成企业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 尽量少招人;其次,企业希望越过“培训新人阶段”即实习生,而直接用成手,但是只有少数企业愿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第三,企业在招聘时想要获得全面、细致、真实的求职者能力信息,却只是寄希望于高校或人才市场;最后,大学生希望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职场成功人士处得到就业指导的相关信息,但大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投入和支出却将提出就业指导建议推给政府或者高校。
二、解决问题对策
企业对人才的聘用数量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数量。虽然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要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为大学生提供相应工作的同时也会为企业利益的增加提供机会;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不唯学历、不唯重点院校是举,而是合理规划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和用人需求,看重毕业生的真才实学和敬业精神,才能使企业的人才结构和资源配置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企业要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提供给大学生就业实习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率。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发现优秀的大学生并直接确定为招聘对象。还可以依靠实习生的努力和口口相传,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创造更多价值。
企业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培训制度,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应与晋级和福利待遇紧密相连,增强企业中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要及时与高校进行就业信息沟通,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整合就业信息的传播渠道, 提高就业信息的匹配度。企业与学校双向提供信息,使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更加理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各方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对于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高校,有利于使高等教育制度获得社会肯定。企业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4):53-57.
[2]张腾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008.
[3]尹若珺.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与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就业指导,2016(07):4-49.
[4]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0.
[5]张莹.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6]王广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03):31-37.
[7]周云霞.企业“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比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02):63-66.
[8]班晓娜.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1(04):116-120.
[9]吕婷.论我国大学生扰业述系的构建[D].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
作者简介:杨宇航(1983-),男,硕士,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